郴州新闻网 2017-01-05 14:22:49
编者按:
一个汉字一座城。“郴”字独属郴州,在汉字里面,“郴”属专有名词,单表郴州。篆体“郴”由“林”“邑”二字组成,意谓“林中之城”。《史记》记载(项羽)“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从此,“郴”字赫然纸上。
“四面青山列翠屏,草色花香尽是春。”郴州“北瞻衡岳之秀,南直五岭之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文人毓秀之所”,山奇水秀、人杰地灵。
2200多年的历史沉淀、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郴州别样的文化魅力:既与湖湘文化一脉相承,又同岭南文化交相辉映。炎帝神农氏拾嘉谷创水稻,制耒耜教耕种,尝百草创医药。苏耽井水煮橘,医治瘟疫,“橘井泉香”成为中医界象征;跨鹤升天的传说,成就郴州“天下第十八福地”美誉。周敦颐、杜甫、韩愈、刘禹锡、秦少游等历代文人,在这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战斗足迹,邓中夏、黄克诚等革命先驱从这里走出,投身中华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中国女排从这里崛起,创造“五连冠”传奇。
如何从历史长河中拾掇出最具特色的文化代表,拭净擦亮,使其发出最为耀眼的光芒?2016年4月,郴州面向国内外开展“郴州十大文化符号”评选活动。活动持续8个月,参与群众达500余万人次,历经海选征集、公众投票、评委投票,东江湖、苏仙岭、湘昆、湘南起义、板梁古村、中国女排腾飞之地、汝城热水温泉、矿博会、第一军规、通天玉入选。
文化符号铭刻的是城市记忆,彰显的是城市内涵,承载的是城市精神。“郴州十大文化符号”是世人了解郴州的窗口、郴州展示形象的平台,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五个郴州”建设的强大动力。
“郴江北向莫辞劳,风光载得京华去。”“郴州十大文化符号”评选,是挖掘、诠释,更是传承、升华。相信这一个个抽象的符号,必将化成一张张精致的名片,让郴州美名扬播遐迩。

苏仙岭,郴州旅游文化、山林文化的典型,承载仙灵文化、宗教文化、古典诗词文化、名人文化等。位于苏仙区城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苏仙岭-万华岩风景区主体,因西汉中医苏耽于此诞生、修道、传说升仙而得名,自古享有道教“天下第十八福地”和“湘南胜地”的美誉,是郴州作为湖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支撑。
景区内万木葱茏,岚雾清绕,名人遗迹、文物众多。苏耽孝母、预测瘟疫以橘叶井泉救民的事迹,经唐宋皇帝敕封仙号,遂名苏仙岭;“橘井泉香”的典故,为中华预防医学开端。杜甫、王昌龄、刘禹锡、柳宗元、秦观、蒲松龄等历代名家,围绕“苏仙传说”留下了大量诗词。岭上有桃花居、白鹿洞、景星观、望母云松等景观。顶峰苏仙观始建于唐代,古朴典雅,临崖而建。山腰景星观建筑简朴淡雅,韩愈仰慕其住持写下传世散文《送廖道士序》。镌刻于山麓白鹿洞石壁的“三绝碑”,以其声名显赫、艺术造诣精深,列为中国十大“三绝碑”之首。徐霞客专门寻游苏仙岭,将其列为“郴州九仙二佛之地”首席。“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幽居苏仙观,留下“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的遗恨。岭中摩崖石刻群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苏仙传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编:曾璇
来源:郴州新闻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