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白坚——从清华留美生到陆军少将

  清华校史馆   2017-01-01 10:14:12

文丨孟化新、李纯明、张才发、丁涤勋、周家楣、邱光第

潘白坚,亦即潘伯坚(因湖南人将白字发伯音故有此误),字敏。籍贯湖南省双峰县(原湘乡杏子铺)。自幼勤奋好学,品学兼优。其祖父潘俊才原是贫困的手工业者,后开豆腐坊、杂货铺起家,又种植茶山、桐山出口茶叶、桐油到欧洲并开办矿业,创办潘家学堂。至其子那一代,成为湖南经济四支柱之一。潘白坚与其兄潘岱青皆是潘俊才第四子潘绮衡的儿子,潘绮衡当时是湖南著名工商企业家。创办潘家学堂的则是潘俊才的小儿子潘在衡。由于军阀混战,潘家不断遭受乱兵抢劫掳掠,加上潘家许多如日中天的青壮男子相继罹患肺结核病去世,潘绮衡夫妇也于四十来岁病逝,潘家从鼎盛很快走向衰落。

1915年,潘白坚和潘岱青、潘纪伯同在双峰高小毕业,后与其同考取清华学堂,于是这个少年孤儿来到当时的北平,开始了在清华学堂长达八年的学习生涯。接受中学6年和大学前2年的教育。潘白坚读书十分刻苦,常以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鞭策自己,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后来还以此故事教育勉励子女发奋读书。)在此期间,他还和孙立人、齐学启、梁思成、吴文藻等清华同学一道,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

由于清华学堂是专为国家培养英才的学校,在挑选留学生方面很严格。必须德、智、体全优者才准获取公费留学美国。因此,在8年学习过程中不断有学生退学回家。双峰潘家的三名子弟后来也只剩下潘白坚一人。

1923年8月,潘白坚与81名优秀清华学子考取公费留学美国,其中有孙立人、齐学启、吴文藻、梁思成、顾毓秀、施嘉炀、梁实秋、孙瑜、陈植等。这些受清华《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校训教育8年、一心为着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的优秀学子们从上海乘坐美国杰克逊总统号邮轮出发、在海上漂泊半个多月抵达大洋彼岸的西雅图。

潘白坚先进入威廉玛丽学院学习大学的后二年课程,1925年获城市管理学学士学位。之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1928年获城市管理学硕士学位。由于勤奋好学,除国语和英语外,潘白坚还自学了法语、德语和日语,知晓5国语言。

他奉派考察了英、法、德、意等欧洲诸国,于1929年回到祖国。

学成回国后,潘白坚在南京首都警察厅下属的警察训练所当过短暂的教官,还在首都警察厅下属的警察分局短暂地任过分局长。1930年与肖碧澄女士结婚后,携妻子回到了老家湖南。

肖碧澄籍贯江西泰和,书香门第,祖上清朝时在朝廷做官。其父肖伯凯是个儒商,学孔孟之道没有上过洋学,但很有事业心。肖伯凯嫡姐嫁给了上海名门望族聂家的代表人物聂其杰,即曾国藩最疼爱的小女儿曾纪芬嫁到聂家生的儿子。日寇侵占上海,肖伯凯生意破产病逝。

回湖南后,潘白坚在湖南省政府当了一段英文秘书,而后又在江西九江县任县长。因治理九江码头航运秩序和禁毒,使之航运畅通,商业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九江被国民政府评为模范县。

据宋希濂将军侄女婿潘隆浩口述的潘氏家谱记载,潘白坚也曾在黄埔军校任教官,讲课效果极佳,引起轰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8年,上海、南京沦陷后,潘白坚携妻子来到云南安宁县。孙立人、齐学启二位将军此时正在贵州都匀练兵,听说他们的老同学来到云南,即写来亲笔信,热忱邀潘前去一同训练随时准备开赴前线的抗日武装部队。即新38师的前身。接信后,潘白坚慨然应允,随即携妻子来到贵州都匀军中。担任政训处长,军衔上校。除维护部队严明整肃的军纪,每个星期还和孙立人、齐学启将军一道向全体将士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使这支部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爱国抗日激情。

1942年春,新38师编入中国远征军序列开赴缅甸抗日前线。潘白坚担任新38师军法处长。虽然第一次入缅时日寇大批涌入,战局对我方极为不利,中国远征军伤亡很大;但孙立人将军率领的新38师不但成功解救出被日寇重重围困在仁安羌的数千英军,而且迅速摆脱日军,抢先进驻印缅边界地区,一举阻断了日寇西进与德、意法西斯会师之路。

新38师扩编为新一军后,潘白坚任新一军军法处长。第二次入缅战役从印度开始反攻后,这支由爱国博学的清华人花费了大量心血训练教导出来的,能将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背诵如流的钢铁、正义之师,在缅甸打了一连串漂亮仗!成为抗日战争中歼灭日寇最多的英雄部队。将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闻风丧胆,一败涂地。把昔日在上海、南京、香港作恶多端、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日寇王牌军十八师团全部歼灭。真正为中国人民报仇雪恨!1944年9月,攻克缅北重镇密支那后,潘白坚由上校晋升为少将。收复北缅,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在高黎贡山口会师后,部队在密支那休整期间,潘白坚奉调回国,到重庆军事委员会外事局任少将副处长至抗战胜利。

军事委员会外事局的工作是对太平洋战场上中国军方和美、英、苏等同盟国军的军事行动诸方面进行配合与协调。潘白坚在外事局为抗日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抗日战争期间,潘白坚有近7年时间在军队参加抗日,在缅甸抗日前线,他与部队将士一同出生入死,并曾两次为抢救伤员主动献血,因为他是O型血,从而挽救了两名年轻战士的生命。为此,部队给潘白坚颁发了奖状。

抗战胜利后,潘白坚被任命为大连市政府秘书长(见文革后出版的国民党党政军官员名录),由于当时苏联红军已将大连交给了共产党这边,所以国民党政府对潘白坚的任命,只是一个未到任的虚名。

国共谈判时,潘白坚曾对国共合作建设新中国抱有很大期望。不料国共谈判破裂,而内战开始。这使他内心焦虑不安。因为他一心希望国共合作带领人民尽快医治长达8年的战争创伤,建设好国家,让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国民党一些接收官员的贪污腐化和国民党特务对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的暗杀行径,也使潘白坚产生反感。他担心留在国民政府这边会派他打内战,而他深知战争的血腥与残酷。他说,打日本鬼子是为了拯救国家和人民于水火,若是中国人和中国人对打,我是决计不参加的。于是毅然脱离国民党政府,到当时的中英合办企业——唐山开滦煤矿去担任一个与他当时地位极不相称、身份卑微的矿警所长。

由于开滦煤矿抗战中被日寇占领,对矿警施行奴化教育,潘白坚到任后,为重新唤起矿警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心,对矿警进行了数期轮训。他亲自担任教官向矿警们授课。他渊博的学识,勤勉正派的作风,以及他在抗日军队中不平凡的经历,使他在矿警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为了防止内战中国民党特务和日*对开滦煤矿可能进行破坏,潘白坚不辞辛劳带领矿警们日夜巡逻;他还通过军队的朋友买了6支冲锋枪和1万发子弹,更换原来一些老化陈旧的武装。潘白坚说,自己力量菲薄,无法阻止内战,但战争过后总是要搞建设的。他要尽力保护好开滦这座优质煤矿,使其在战后能有利于国家的建设和人民的需求。

潘白坚的行动并没能躲过国民党特务机关的眼睛,他们下令撤销了潘矿警所长的职务。潘准备动身离去时,矿务局发出挽留函,改任潘为劳工处长。但潘仍时时记挂保护着矿区。

潘白坚因保护开滦煤矿完好无损有功,中共建政后将他升任唐山矿矿长。

抗美援朝战争时国内镇反,有留学美国5年经历、并在国民政府任过军职的潘白坚顿时变得处境不妙;又因当时发生工人罢工,便把他作为罢工后台,但又无证据。就以其曾任国民政府军职为反革命罪名处决。并向矿工大肆宣传说潘留学美国是专学法西斯统治,在国民政府抗日军队中向士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被说成是在反动军队专门向士兵进行反革命宣传等,当时,潘白坚明确表示不能接受给他强加的罪名并拒绝在判决书上签字,因此他的妻子一直没有得到判决书。

文革结束后,民革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工矿泰斗孙越崎(江泽民的老师);民革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祖国统一战线负责人贾亦斌;民革中央上海负责人、全国政协委员徐国懋;三位德高望重人士在全国政协会议上联名提案,请求有关方面为潘白坚平反冤案。解放后担任开滦煤矿总工程师的孙越崎作为潘白坚冤案的知情者在给徐国懋的信中写道,潘白坚的案,是真正的冤案。

由于当年造成冤案的人不愿真相大白,一拖再拖,错过了胡耀邦时期的平反机会,潘白坚的冤案没有得到平反;不过,法院这样写了,潘白坚在新38师和新一军国民政府军队中任职,原被判定为是反革命罪属于判罪不当。

孙立人将军被蒋介石父子软禁33年,与张学良将军一同恢复人身自由后,潘白坚的子女通过孙将军义子——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终身教授揭钧先生同孙将军取得了联系。孙将军感念昔日的清华同窗、抗日战友,写下当年新38师的军训——“义勇忠诚”的字幅赠予潘白坚的子女留念。

当潘白坚的子女收到父亲挚友,当年在印缅战场叱咤风云、战功赫赫、文武双全的抗日英雄孙立人将军的字幅时,不禁心情激动,凝视着孙将军书写的义勇忠诚的遒劲字体和对晚辈亲切的贤侄称谓,回首父辈的抗日英雄业绩和悲剧人生而泪眼婆娑。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抗战历史加深了解,原在新一军抗日的国内外幸存老将士们,为了这段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不致被历史的长河所淹没,拼着老命不辞辛劳伏案写作,陆续出版了《孙立人将军传》(内蒙古大学出版社)《热血远征》(大众文艺出版社)《中国驻印军印缅抗战》(团结出版社)《二战名将孙立人》(时代文献出版社)等著作。在《孙立人将军传》一书中,新一军军医处长薛庆煜写道:新38师的战斗力之所以非寻常之辈可比,在缅甸抗日战场写下光辉夺目的篇章而永载史册,除了这支部队从孙将军起皆廉洁奉公,与士卒同甘共苦,还因为孙将军延聘了一批忠贞勤学之士为其辅佐。大家肝胆相照,为抗日救国走到一起来了。

在他列举的左辅右弼人士中,也特意提到了潘白坚的名字。

在史诗般的《中国驻印军印缅抗战》三大卷的字里行间,抗日老将士书写下对于昔日政训处、军法处老长官潘白坚的中肯评价:潘学识渊博、诚正无私、执法公正、为军中官兵所爱戴。

在6名新38师新一军将领联名合写的《孙总练兵,万士之师如一人》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

战争的胜利靠官兵的精诚合作。孙将军当军长时,贾幼慧将军为副军长,潘白坚将军为政治部主任,龙国钧将军为副参谋长,衣复得教授为秘书主任,清华人,西南联大等百余高级知识学者、专家齐聚一堂,维持着全军各部门的运作。他们日夜奔忙,为部队、为缅甸反攻战争的胜利做了大量的工作。

写作这篇文章的人是:

孟化新,新38师112团第1连、第2连连长;

李纯明,新38师112团4连连长,现居住台湾;

张才发,新一军炮三连连长,

丁涤勋,新38师112团迫击炮连连长;

周家楣,新一军炮一连连长,现定居美国;

邱光第,新一军通信营无线电台上尉台长,现居住台湾。

(本文根据潘白坚妻子肖碧澄生前叙述和5名子女的回忆及有关资料整理。谨表感谢。)

责编:朱晓华

来源:清华校史馆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