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古驿道,侗家儿女走了几百年

  微美通道   2016-12-05 23:50:34

芋头侗寨有许多古迹,这里的一口井、一个亭,无一不在书写古老岁月的绵长历史,一根画樑、一角翘檐,无一不在讲述悠远的侗乡渊源。这里的一切都弥漫着古香古气,古得让人诚惶诚恐,怕一不小心惊扰了依附于古楼、萨坛里的古老的灵魂。但凡来到这里的游人大致和我一样,都怀着近似顶礼膜拜般虔诚的心情。在这个充满神秘古老的侗寨,涉古的东西太多太多,但最让我心潮澎湃的,却是那条似从云烟深处延伸下来的长长的古驿道。

关于这条古驿道平常有太多太多的听说,但总是没有真实的印象,此时脚踏青石板与这古驿道如此亲密的接触,倒让我产生穿越时空回到了远古年代的幻觉。古驿道有如磁般的引力,我想了解它的历史,我更想知道在这条古驿道上究竟发生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于是,我特地向寨里的一位高龄老人打听。据老人介绍,这条驿道修于万历年间,经过寨里侗民几代人的手凿肩扛,几代人的传承接力终于修成,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弯曲的驿道一如大大的问号,我无法想象修道时的艰辛,我也无能知晓修道时的用意,可我此时却真实地触摸到了古道历史的痕迹,于是心便在石阶上起伏跳跃,去追逐那早已模糊了的陈年往事。

这条古驿道据说原是一条商道,更有人说在侗民族地区这条驿道是湘西南连接粤、桂、黔的一条“丝绸之路”,传说当年走在这驿道上做大米、油盐、布匹生意的商人络绎不绝,商贸十分活跃,此说虽无法考证,但那在烟雨朦胧里于青石板上撑起油伞肩挑货担匆匆而行的生意人的身影却以嵌入我的脑海,成为我记忆中的一页泛黄了的历史。每条古道都装有一路的故事与风尘,虽说芋头侗寨古驿道远没有茶马古道的张扬与霸气,但芋头古驿道却有着无与伦比承载不同时期的历史凝重。清代咸丰十一年,翼王石达开因受洪氏兄弟的排斥,负气带兵出走,一度辗转于广西、贵州、云南,游移两万多公里,途中就在这条侗乡的驿道上酿下了乌江渡口那“垂翅无依鸟倦飞,乌江渡口夕阳微。穷途纵有英雄泪,空向西风几度挥。”的凄凉悲叹。多年之后或许翼王的战马嘶鸣还在山里回旋尚未荡尽,这条驿道又走来了一支头戴红五星,身穿灰色土步衣让侗族百姓至今难忘的队伍。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中央红军进入通道,值此寒冬腊月,极度疲惫的红军夜过芋头侗寨,为不惊醒沉睡在梦中的侗家人,大队人马悄无声息,夜幕里只隐约听到马蹄声在寒冷的夜里向着黎明渐行渐远••••••

历史沉淀于青石板上,而古驿道则托起亘古的故事环绕于芋头侗寨鳞次栉比的吊脚楼和着清风明月依山而上,翻越莽莽群山一直延伸到天际尽头。走在古驿道上触摸斑驳的道边木栏,心里不由升腾起一种苍老的情愫,凝视脚下显现出幽幽冷光的青石板,我终于领悟到了“沧桑”的内涵。如烟网事,幻化过往,弹指间,岁月穿越了千年的沧桑。关于古驿道更多的故事我想向道边古楼里座着几位休闲的侗族老人详细打听,可是得到的只是一次次轻轻的摇头。或许是驿道离他们太久远,或许是驿道上发生的故事太多,亦或是岁月的风烛使年迈的他们失去了记忆。难道就真的无人知道那段被尘封已久更为详细的历史?一种淡淡的落漠与惆怅飘浮于我的心间。

茫然之际,驿道上一对手挽手的小青年迎面走来,从甜蜜的笑容里我品读到了他们未来的幸福。此时,我幡然醒悟,萧萧风雨变幻着世间的轮回,这经几百年风雨侵烛的驿道早已渗入现代生活的元素。

文字:粟远和

照片:石光瑞 陆群亮

责编:田甜

来源:微美通道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