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频走混搭风

  大湘菜报   2016-12-22 10:03:33

真假牛肉

近日,有媒体报道,长沙某中西餐厅销售的牛排使用的是“拼接肉”。无独有偶,12月5日,长沙的袁先生在超市购买的一份“精选肥牛片”中也发现了猪肉成分。

长沙市食药监部门表示,从12月6日起,长沙市各相关职能部门将全面开展一次肉及肉制品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对牛排、牛羊制品相关生产、流通、餐饮企业进行专项摸排检查。

牛肉卷

【事件回顾】

据三湘都市报报道,袁先生前不久在长沙大润发超市购买了一盒青岛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精选肥牛片”,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这盒“肥牛”居然是由猪肉和牛肉拼接而成。

袁先生发现,扒开“肥牛肉”,里面的肉呈粉色,而平常购买的牛肉是深褐色,在“精选肥牛片”包装盒后的配料栏内,厂家用很小的字体标注:精选牛肉内20%成分为猪肉。他将“肥牛肉”放入清水中浸泡,约十分钟后,整个牛肉分成了多个小块,一部分明显就能看出是猪肉。

拼接肉

【食用拼接肉是否有危害?】

牛肉和猪肉价格悬殊,通过机器压挤或者人工“手术”拼接,将猪肉拼接在牛肉上对外出售,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长沙某大型超市质检员贺晓敏介绍,在市场里面真正称为肥牛的部位,就是腹部和脊背。这类肉品,在条形码上会标注为1号,意思为整块的肉或者腹部肉,没有拼接;2号的牛肉为零散的牛肉压缩成块后,再分切出售的肉;3号和4号肉都是由碎肉混加猪肉拼接而成。

长沙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医生何傅表示,如果拼接肉里掺入了一些带淋巴结的“边角料肉”,对人体肯定有不良影响。淋巴结中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是重大隐患,如果加热时间不足,这些病原微生物就不能被有效杀灭,吃进肚里有被感染的危险。

新鲜牛肉

【慧眼识真牛肉】

看颜色。新鲜牛肉的颜色较深,整体呈深红色。假牛肉颜色较浅,即使是通过特殊手段加工上色的,也不会像真牛肉一样自然。真牛肉的牛肉筋是紧紧嵌在肉里面的,是比较正常的纹路,而假牛肉不一定有这样的纹路。

闻味道。牛肉有膻味,虽不像羊肉那么浓,但是仔细闻有微微的膻味。而其他肉类则不会有膻味。

摸质感。牛肉的纤维要比猪肉粗,摸上去应该是比较紧实的,从牛肉断面上可以看到小块的纤维纹理。如果是上色牛肉,摸完手上还会有牛肉掉下来的颜色。

凭口感。如果煮出来的牛肉颜色较浅,纤维不粗,那么八成是假牛肉了。牛肉的口感通常比较粗糙,会感觉嚼起来不易烂。

文/刘璋景

“撒尿牛肉丸”非牛肉

从“天价”茶叶蛋到方便面,台媒一些不着调的报道经常让我们忍俊不禁。近日,一位台湾女主播引发的火锅事件又让不少朋友炸了锅。

海霸王在成都“出事”

一名台湾女主播在《57新闻王》栏目中,称大陆人吃火锅仅会涮肉片和青菜,并不知道火锅底料(即肉丸类冷冻食品)为何物,直到庄总裁带来火锅料概念。此言论,成都人听了会沉默,重庆人听了会流泪。

庄总裁指的是庄荣德,他创始的海霸王品牌近期在大陆遭到罚款,原因是该企业在成都生产的产品标示不实。

《成都商报》曝光,今年3到4月间,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针对成都海霸王食品公司去年11月24日至今年3月1日期间生产的“撒尿牛肉丸”、“鲜虾脆”等冷冻食品进行抽检,结果全部不合格,部分食品甚至被查出是鸭、猪源性等原料。也就是说海霸王的撒尿牛肉丸没有牛肉,鲜虾脆是用鸭皮做的。

慎食五彩丸子

台湾网友称,在台湾,丸子是火锅店必不可少的食材。其实,这些火锅料就是人造料!

除非自己在家手打制作,这些五颜六色的丸子,实为防腐剂、各种化学料和少量鱼肉等制作的,还有高油脂的存在,用猪油拌好,再用油炸。味道真真是极好的,但这些就是化学物品。

台湾和大陆因文化和地域而产生的差异一直是热议的焦点,有人借此恶意发挥,也有人持比较理性的态度。究竟该如何解读,相信大家心里自有一杆秤。

整理/宋晓帆

火锅丸子

责编:郑礼

来源:大湘菜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