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衡阳人丨“三国奇才”刘巴:一代怪杰名千古

  衡阳日报   2016-12-08 10:54:44

作者:蒋昭芒

刘巴少年时,便以他的孤傲、倔犟、清高、内向,虽才华横溢却不愿轻易屈身他人而闻名乡里。十六七岁时,他的父亲江夏太守刘祥,因受南阳太守张咨不发军粮讨伐董卓之事的牵累,而被士民怨恨指责。

时任荆州牧的刘表也因为素来讨厌刘祥而双方交恶,关系很僵。加上小小刘巴还多次拒绝到他麾下任职,于是便起了歹意。一次他派人拘捕了刘巴,暗中又唆使他父亲刘祥原来的亲信多次向刘巴通风报信说:“刘表想杀掉你,不如随我一起逃生吧。”只要少年刘巴贪生怕死动了这个逃跑的念头,刘表就可借逃狱之罪将其杀掉,借此斩断刘祥家这根独苗。

说起来,刘表在一少年身上机关算尽也是很阴险很毒辣的了。可偏偏这位少年在“引蛇出洞”的奸计面前不为所动,反而视死如归。刘表摄于这毛孩子的“怪劲”,不久就将他放了。由此,刘巴声名大振。十八岁时,便被郡守请去做了户曹史主簿。相当于派出所专管户籍的主管。

之后,三国鼎立,战火迭起,霸主们纷纷招贤纳将,图谋大业。

刘备到荆州后,因敬慕刘巴的才气,特遣外甥周不疑当“猎头”并带了他的亲笔信去拜刘巴为师,然而刘巴不图虚名,当即回信刘备,婉言谢绝。

曹操征荆州,刘备奔江南。荆州地方的人士纷纷跟着刘备前往,独有刘巴不愿随波逐流,依然故我。结果反被曹操看中,邀于帐下,任他要职,委他重任,请他往零陵、长沙、桂阳三郡,招降刘表残部。刘巴权衡利弊后说:“刘备久据荆州,湘南一带势力雄厚,现在去这些地方招降刘表残部,恐怕不是时候!”曹操自信地说:“可以去,刘备如果想对你下手,我以六军协助。有重兵作你的后盾,还怕不成功吗?”刘巴考虑良久,终于答应。

谁料乌林一战,曹操大败,只得引兵北归。刘巴劝降刘表残部的计划也随之告吹,但他念及曹操知遇之恩,仍打算经交州(他父亲做太守的地方)转道京师,去向曹操复命。恰逢诸葛亮此时在衡阳(古称临蒸)催缴督税赋,神机妙算,满腹经论的诸葛亮也十分敬重刘巴的才学,他得知刘巴只身飘零他乡,于是,一桩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诸葛亮想起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自己出山,与刘备纵论天下形势,提出先占领荆州,然后攻取益州。东联孙权,南和诸戎,北拒曹操,与魏、吴鼎足而立。然后北伐中原,匡复汉室。

现在匡复汉室更需要刘巴这样的人才,我何不效仿刘备也来个三顾茅庐请刘巴呢?

于是诸葛亮沐浴更衣来到渣江,刘巴却已外出。这第一顾便碰上了个铁将军把门。第二次去渣江,邻居说,刘巴在蒸水河畔钓鱼。寻至河边,见有三、四起人在垂钓,诸葛亮并不认识刘巴,只得逐一问去。那被问的第一个人正是刘巴,他却回答,我是刘巴的朋友,他今天钓到二条鲤鱼,三斤刁子,已经返回。

第三次访刘巴,半道上见一专业打扮的算命先生正在为人测卦,诸葛亮凑将上去,见那算命先生正对人群大发感慨,指责刘备、孙权造反,大逆不道。

诸葛亮当即驳斥:“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挟天子以令诸侯,久怀篡逆之心,人人得而诛之,刘豫州是景帝玄孙,起义师除叛逆,应天顺人,何谓逆命?”

那算命先生也不争辩,便匆匆走了,诸葛亮事后才知,那算命先生就是刘巴。这小子居然还化了装!三次登门拜访均无效果,诸葛亮毫不灰心,他思忖良久,便写信劝刘巴一起辅佐刘备,共建大业。而刘巴仍不改初衷,回信道:“本人此次历尽艰辛,方得入荆州,下三郡。经过深入观察,这里的民众都倾向正义,归附刘汉。这是人心所向,物性所顺,不是我用计谋所能劝动的。既然如今道穷数尽,我也只能远走高飞,托身沧海。从此,再不提这劝降荆州之事了。”

这封信肯定了刘备的作为与民意所在,又哀叹于曹操运气不够而自己无可奈何只能托志四方的窘境。诸葛亮见信,十分感动,益发敬重他的才华人品。他再次追信,劝刘巴道:“刘公(刘备)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诚如你所说,莫不归德。你还想到什么地方去呢?”

刘巴感激诸葛亮的一片真诚,诚恳回信道:“你的心意很好,我很感谢,但我受曹公之托,不能有始无终。理当回去交差,千金难买一诺,足下何必使我作难啊!”

此语既出,诸葛亮也不好再强人所难。只得恋恋作别,希望后会有期。诸葛亮终于没能见到刘巴。

刘巴去了哪里呢?据《三国志》本传记载:刘巴复入交趾(今广西)更姓为张。与交趾太守议论不合,又一路跋涉,达益州。刚刚住下,便被益州郡太守拘留。这个太守十分嫉才,又看不惯刘巴的清高与傲慢,准备杀掉他,却被手下的主簿劝住了。主簿说,他既然目中无人,就把他送给益州牧刘璋吧。这位主簿更加阴毒,他用的是借刀杀人之计。

“牧”就是这个州的最高行政长官。三国时益州的地盘很大,包括现在的四川省、重庆市全境,还有陕西的南部,云南的西北部。刘璋的父亲刘焉过去也是益州牧,还曾被刘巴父亲推举为孝廉,父子两代都感恩不尽。此番刘璋见到刘巴,自是惊喜异常,热情款待,再三挽留,随即委以重任。

刘璋对刘巴非常器重,每遇大事必登门求教。岂料益州的官员张松、法正等人忌贤妒能,唯恐刘巴得势,故向刘璋大进谗言,挑拨离间千方百计诋毁刘巴。那刘璋并非精明、强悍之辈,谎言听得多了,则渐渐昏庸,与小人为伍,玩弄平衡,不辨贤愚,于是渐渐疏远了刘巴。刘巴看在世交份上,不计个人荣辱,仍然全心相佐。但终究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

不久,刘璋身边那些秘书、参谋与几个酒肉朋友,极力怂恿刘璋迎刘备入川。刘巴却谏道:“刘备是个英雄,志在夺取天下。你如果引他入川,对主公并非大利!”但刘璋不听劝告,仍照法正等人的主意行事。刘巴苦谏无效,只得闷闷不乐。刘备进入西川边界之地葭明关后,甚得民心。刘璋仍丝毫不疑。刘备为能尽快一统天下,又与军师庞统拟订了一条妙计,扬言要回兵荆州,讨伐张鲁,并会同孙权破曹操,希望刘璋体谅同宗之谊,速发精兵三四万、军粮十万斛相助。刘璋见信后,犹豫不决,便召集左右僚属商议。有人道:“刘备自入川以来,广布恩德,遍收民心,其意甚是不善。今求军马钱粮,切不可与。如若相助,是以薪助火。”

刘璋摇头道:“我与刘备有兄弟之情,岂可不助?”

刘巴见其执迷不悟,非常焦急,泣血谏道:“刘备枭雄,久留于蜀而不遣,是引虎入室!今更助之以军马钱粮,何异为虎添翼呢?”

刘璋仍将他的话当耳边风。待到刘备扫平张鲁,去除后患,继而麾师围攻成都时,刘璋才后悔不迭,气倒城上。醒来后,见大势已去,没奈何,只得满面羞惭地召集刘巴等人商议。欲投降刘备,刘巴极力谏阻。

刘备获得这一信息,心里便打翻了五味瓶,不知是个啥滋味。好在诸葛亮三番五次也为刘巴说情,辞真意切,劝他从长计议,以江山社稷为重。刘备将心比心,冰释前嫌,不但不记恨刘巴,反而再次认定刘巴是不可多得的忠义之士。于是,他在部署好攻城围剿工作后又特别加上一条命令传令三军:“城破之日,如有杀害刘巴者,吾必灭其三族。”

成都攻克后,全城降官鱼贯而出,手捧香花灯烛,迎接刘备。刘备来到大殿,升堂坐定。郡内大小官员,皆拜于堂下,唯刘巴闭门不出。这就惹恼了一批拍马屁的将领,纷纷拱手或跪拜申请前往刘宅提取刘巴首级以谢天下。刘备却重申过去的命令,不许对刘巴有任何不敬的行为,并整衣理冠,亲自登门,问候刘巴,求教安国定邦之计,恳请刘巴出山相佐。由此可知刘备纳贤爱才之心,也足见刘巴性格之怪,品格之奇。刘巴见刘备如此谦逊虔诚,方知民心为何倾向于他,一股敬慕之情油然而生。诸葛亮连忙趁热打铁,力陈刘备的种种好处。刘巴联想自己半世坎坷,怀才不遇,今见刘备确为仁义君子,终于答应为刘备创业助一臂之力。刘备大喜,当即任命他为左将军。

是时,刘巴才气遍传三军,其性格之“怪癖”亦无人不晓。一日,刘备结义兄弟张飞冒失进了刘巴的帐篷,意在与他交个朋友。刘巴嫌他鲁莽,不打招呼便擅入私人空间,对此极为反感,于是沉下脸去不理不睬。张飞讨了个没趣,怏怏而归,并因此忿忿不平。诸葛亮知道后,劝刘巴道:“张飞虽是个武士,但他粗中有细,因敬慕你的文才,才特意赶来与你交朋友,这确是难得的。眼下主公欲建大业,遍结天下文武。你虽天性高洁,但也宜顾全大局啊!”刘巴反辩道:“大丈夫处世,交朋友也要交四海贤达能人,我与一介武夫有什么共同语言呢?高山只能与高山对话,高山岂能与低谷沟通?”

刘备听了此事,如鲠在喉。当即与诸葛亮道:“这段时间,我为削平天下群雄,恢复汉室江山,可谓呕心沥血。而子初却专门与我捣乱。莫非他仍然惦念着北方的曹操?今逗留成都,是为权宜之策?!……就凭他对我兄弟的态度,能诚心助我成大业吗?”诸葛亮听后,诚恳地劝道:“若论运筹于帷幄之中,我远远不如刘巴;而拿着鼓槌在阵前击鼓助战,使士兵百性英勇杀敌,我还可以同他比一比。”

刘备听后,面壁而立,思前想后,自己也无计可施,只得依照军师之言,继续信任刘巴。

刘巴果然不负众望,出谋划策,屡立新功。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为汉中王,提升刘巴为尚书。后刘备称帝,刘巴代法正为尚书令。其职务是主管皇帝设在宫内的秘书处,很有实权,可以批驳三公九卿的奏章。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秘书长。

刘巴身居要职,但他照样青衣素服,粗茶淡饭,到老仍然无产无业,两袖清风。宦海多浪,人情冷暖,令他厌倦,从此他谢绝来客,闭门读书,深居简出。

章武二年,因病逝世。一代怪杰从此魂断音绝,而他的品格才华,却为人所称道。魏、蜀、吴三国的君臣都纷纷撰文题诗追念他。赞誉之辞,载之史册。

责编:朱晓华

来源:衡阳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