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16-12-27 15:11:54
文丨甘建华
(耒阳籍五位中国作协会员:残雪、雷群明、欧阳斌、谭桂林、熊红久。)
祖籍耒阳东乡三都镇的著名女作家残雪,不仅是耒阳文学天空最亮的星星,也是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一颗璀璨之星。美国《纽约时报》:“残雪从一个似乎是病入膏肓的世界里,创造了一种象征的、新鲜的语言。”法国《世界报》:“残雪像弗朗西斯•培根的画那样,表现出中国的噩梦。”日本《读卖新闻》:“残雪的作品不就是新的‘世界文学’的强有力的、先驱的作品吗?”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的著名女作家苏珊•桑塔格说:“如果要我说出谁是中国最好的作家,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残雪’。”
残雪的父亲邓钧洪,1938年参加共产党,长期在国统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建国后曾任《新湖南报》(今《湖南日报》)社长,1957年与妻子李茵双双被错划为“右派”。残雪本名邓小华,自小由外婆带大,外婆在她7岁那年因饥饿而死。小学毕业时,“文革”开始,她由此失学,做过铣工、装配工、赤脚医生、代课教师、裁缝等各种看似与文学无关的工作。1985年1月,残雪在丁玲主编的《中国》杂志发表小说处女作《黄泥街》。此后短短两三年,《苍老的浮云》《山上的小屋》《美丽南方之夏日》《天堂里的对话》,以及长篇小说《突围表演》等,把一个陌生响亮的名字带进了文坛,并于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残雪用一种痴人说梦般的方式构筑自己的小说世界,她的小说是真正的现代派作品,被美国、日本等国大学作为文学教材,被十多个国家收入世界优秀小说选集,成为理所当然的中国先锋派文学的领军人物,被海外视为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文学界最具创造性的作家之一。2015年,她的作品入围美国纽斯塔特文学奖(终身成就奖),入选英国独立外国小说奖,长篇小说《最后的情人》获得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
1940年10月10日生于哲桥镇石塘铺的雷群明,1964年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即读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研究生,师从赵景深教授。1968年分配至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任编辑,后为上海市出版局机关工作人员。1981年进入学林出版社,历任编辑、副总编、总编辑、社长,编审,为该社在国内外赢得了较高知名度。嗣后担任韬奋纪念馆馆长、顾问,2007年退休。196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毕生热爱编辑出版工作,倡言“编辑是天底下最好的职业”。曾主编《杂家》《编辑学刊》《邹韬奋研究丛刊》,出版编辑出版方面著作《韬奋与出版》(1989年获全国首届出版类优秀著作奖)及《心路历程》《微型书论》《编辑修养十日谈》《编辑应用写作》《韬奋论新闻写作》等,另有学术及其他著作《聊斋艺术谈》《聊斋艺术通论》《蒲松龄与<聊斋志异>》《聊斋写作艺术鉴赏》《明代散文》《古代文言小说精华》,以及与其妻王龙娣(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编审)合作的《中国古代童谣赏析》《中国古代童谣(图文本)》等,此外还有翻译作品。2000年,雷群明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和首届“上海出版人奖”银奖。
197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欧阳斌,曾经下乡插队、进厂做工、考取大学,做过老师、记者、秘书、省委机关干部、厅局领导,出任邵阳市委常委、副市长,怀化市委书记,湖南省交通厅厅长、党组书记,湖南省政协第十届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第十一届副主席。2016年4月22日,当选湖南省文联第九届主席,就职讲话时深情地回忆道:“我记得自己年轻时,曾满怀热情向省里的刊物寄出一份份自己的习作,望眼欲穿地苦苦等待,哪怕等来的只是一封退稿通知,我也会小心地珍藏下来。我更记得自己当知青、当工人,业余从事创作之时,一些老文艺工作者没有半点功利心地对我指教和帮助。”“我到文联工作,是来为大家服务的。我就是一个服务员。”这位颖悟力学、淹贯经史的历史学博士,迄今出版《远方的诱惑》《生命的风景》《蓝色的远峰》《黎明的心语》《伫望星空》《青春絮语》《人生顿悟》《曾国藩与湖湘文化》等十余部著作,文风愈来愈清新,文章愈来愈老辣,文品愈来愈受到好评。
谭桂林1980年毕业留校,担任郴州师专(现湘南学院)中文系助教。1988年毕业于山东师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分配到湖南省社科院文学所工作。1996年毕业于北京师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进入湖南师大文学院工作,1999年破格晋升教授,翌年起担任《中国文学研究》杂志主编,2003年起担任湖南师大文学院院长,嗣后被国家人事部评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第三届优秀社科专家,曾在日本创价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1年3月,受聘南京师范大学“杰出人才资助计划”,调入该校文学院工作。2012年,成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他主要从事宗教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诗学等方面的研究,关于现代佛教文学的系列论文,在现代中国文学研究中开创了新的领域,填补了一个空白。已出版学术著作《文化泰斗:鲁迅》《浪漫的情旅:郁达夫》《宗教与女性》《20世纪中国文学与佛学》《当代中国文学与宗教文化》《池田大作与世界文学》《本土语境与西方资源——现代中西诗学关系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中西之争》《文艺湘军百家文库•谭桂林卷》《游走边缘——谭桂林文学语词集》等2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3次获《文学评论》优秀论文奖,兼任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文学评论》杂志编委、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青岛大学鲁迅研究中心研究员。
熊红久祖屋在永济镇大河边,1967年3月生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曾从事警察工作近20年。2007年1月公考调入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文联任副主席,2012年7月公考调入乌鲁木齐市文联任主席。他先后在《当代》《青年文学》《上海文学》《清明》《诗歌月刊》《绿洲》《绿风》《西部》《人民日报》《文艺报》《新疆日报》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作品百余万字,散文《硬过时间的石头》获得2010年度“中国当代散文奖”,散文《奶奶》获得2011年华文亲情散文大赛一等奖,散文《活在雨中的父亲》入选《中国散文年选(2004)》,多篇作品被选入各类文集,著有散文集《记忆的河流》《回望》《天赐草原》《辽阔之上》《一纸岁月》,诗歌集《梦里的阳光》等八部,201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作者简介】甘建华,1963年8月生,湖南衡阳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地理学会会员,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湖南作家书画院副院长,南华大学衡湘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衡阳师范学院客座教授,湖南尚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南衡岳湘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衡阳日报社高级编辑。出版《西部之西》《天下好人》《铁血之剑》《蓝墨水的上游》《江山多少人杰》《冷湖那个地方》《柴达木文事》等专著,主编《名家笔下的柴达木》《名家笔下的衡阳》《天边的尕斯库勒湖》《唯有南岳独如飞》等散文选本,获得“青海省首届青年文学奖”(1991年)、“第二届中华铁人文学奖”(2004年)、“第七届冰心散文奖”(2016年)、“首届丝路散文奖”(2016年)等奖项。
责编:朱晓华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