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成首条音乐公路 匀速驶过路面能“唱歌”

  法制晚报   2016-11-10 17:18:48

最近,北京市首条会“唱歌”的公路成了朋友圈中的“网红”。开车匀速驶过这条位于丰台千灵山、长约270米的道路,汽车轮胎与路面上切割的沟槽摩擦后产生的音效便组成了歌曲的旋律。设计师表示,这样的音乐公路目前正打算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人声版”路面技术已成熟,将成为高速公路上的提示音。

探访 匀速驶过 路面能“唱歌”


9日下午2点,有市民驱车聚集于去千灵山景区必经的后甫营路,反复在路面上体验《歌唱祖国》旋律带来的节奏感,“从没见过能唱歌的路面,真是新鲜”。

这段音乐路公路约270米长,距离音乐路面100米附近时,能看到“音乐之路·歌唱祖国”的指示牌。能够“唱歌”的路面就设计在双向车道的外侧,约3米宽。铺了改性沥青的路面上布满间距不同的凹槽,这也是发出旋律的关键。

记者体验发现,以时速40公里匀速驶过时,就能听到持续30秒的《歌唱祖国》的音乐。而如果速度加快或者减慢,歌曲的“播放”速度就会相应地“快进”和“拉长”。

原理 路面凹槽藏玄机 胎噪改成旋律

路面为何能“唱歌”?设计师林忠告诉记者,可以简单理解为留声机原理——路面好像化身留声机唱盘,而橡胶轮胎就是“唱针”,驶过“唱盘”奏出音乐。

轮胎接触路面时总会产生胎噪,音乐路面能够以与指定行驶速度吻合的设计提供旋律。林忠指着路面上的凹槽告诉记者,在沥青或者混凝土路面的横断方向上,这些凹槽都是按一定规则排列。音乐的每个音节决定沟间距,由音符决定音的长短,由沟壑决定音的强弱。

车辆在通过这些沟槽的时候,产生的轮胎与路面切缝处接触时产生的声音,以及轮胎与路面产生的空气破裂声,还有通过沟槽时产生的微振动,在车内外都将作为音乐旋律被人感知到。

设计 选路和音乐有讲究 一半工时用于建模

据介绍,音乐路面的设计糅合物理学、计算机、土木工程等领域的技术。物理学上的振动发声是音乐路面运作的基础,但最关键的还是计算机建模模拟,因为路面在建成之前没有人知道建设后的效果是怎样,根据选定音乐,计算机要准确的计算沟壑的宽度、深度,否则很可能白忙一场。

以千灵山路面3个月的工期计算,光是建模模拟这项工程就耗时近半。

在音乐的选择上,虽然没有特定要求,但节奏越强,效果越好。路面的选择也有讲究。音乐公路在理论上的适应性很强,但以平稳无速度巨变的地段为佳,路况则以改性路面或者水泥混凝土路面为宜。最好是人烟稀少,开车者不会反复经过的路段,否则每日反复的声音也会引起审美疲劳。

林忠介绍,2016年千灵山景区所建设的路面采用了新增的排水渠,它们能减少沟槽蓄水所带来的影响,使发音效果与通行条件更理想,所以就在这里建了北京第一条音乐公路。

目前公司正与多个区探讨合作事项,将会出现更多风格的音乐路面。并且“人声”版本的路面技术已经成熟,“人声”功能有望投入到高速公路上。

答网友问 不会损毁轮胎 寿命与普通公路无异

1.音乐公路布满沟壑,且靠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出声,那和普通公路相比,是否轮胎磨损程度更大?

林忠:音乐公路就是水泥路面上有分布的沟壑,只是分布更有规律,不会对轮胎造成实质性损害,驶过时也无大的震感。且音乐公路长度仅270米,经过时间很短。

2.音乐公路的寿命是否也比普通路面短?

林忠:沟壑的路面是由特殊设备在改性沥青上加工、压模形成的,使用寿命与普通的公路没有差别。

3.时速为何选择40公里?

林忠:时速随当地的路况而定,也可以做成其他速度。

4.为何曲目选择《歌唱祖国》,《嘻唰唰》节奏不是更强?

林忠:别的曲目也可以,《嘻唰唰》也能通过设计成为现实,但选择哪个曲目由建设业主方定夺。

相关资料

据了解,音乐公路最初由日本人发明。2013年,林忠的团队引入这项专利,在河南长葛市建成中国第一条音乐路面,乐曲是十分有特色的《义勇军进行曲》和《茉莉花》;2014年又在烟台市建成两条,曲目为《斗牛士之歌》和《欢乐颂》。

音乐路面还有多种可能与用途。如大货车司机通过音乐路面时提高注意力,消散困意。另外,在高速公路入口等加速线和减速线地段以及危险转弯处,配合相应的速度进行施工,可起到提示作用。同时也可以作为地域观光资源加以利用。

责编:李莉芹

来源:法制晚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