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景致,不一样的园丁——芙蓉区绿化建设掠影之四

  新湖南客户端   2016-11-25 20:57:51


漫步芙蓉区, 当我们享受鲜花带来的多姿多彩、大树带来的阴凉,是否会想到,城市的背后有这么一群“绿衣侠”:

他们是“绿色芙蓉”的守护者。每天,他们迎着第一缕朝晖进入紧张的工作中,踏着最后一抹夕阳结束一天的工作。他们说,苦归苦,累归累,但是看到种下的树逐渐生根繁茂,栽下的花灌木逐渐绽放,他们心里充满着喜悦。

他叫张明,是个“80后”,是个典型的长沙伢子。目前是芙蓉区园林局园林维护工的组长。

这是一张城市管理问题信息表,里面描述了城市绿化急需解决的各种问题,也是他这一天的工作任务。

他、一个司机,一个同伴组成的三人组。他们把绿化带的垃圾装袋后,一袋一袋的运送到垃圾车上。他说:“我们最害怕日常的生活垃圾,你看,像沙发这样的庞然大物,压坏了嫩草,多让人心疼。”他们希望市民们能够体谅他们,把垃圾丢到指定的地方,干净的绿草地需要人人共建。

他个性开朗,他说他也很喜欢拍照,而且每天也要拍些工作照回传给园林局,反映情况、反馈工作。

他们在绿草中开辟了一条道路,希望人们可以从这里路过,不要踩踏身边的绿草苗。

他叫陈怡安,今年50岁,2001年进入芙蓉区园林局工作,一干就是15年。

刚从事园林绿化工作时,他心里也有委屈。在别人看来,这个工作收入低微、工作环境恶劣、不受重视,有些受歧视。后来,在他们的团队的努力下,五一广场建成了长沙市一道亮丽风景线,游玩的市民当面称赞:“你们这是为民造氧、为民造福。”听到这句话,他心里暖暖的,坚定了继续走下去的决心。

经验老道的园林工能熟悉植物的生长习性,熟知土壤、气候等因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随着经验的增长,他越来越得心应手,越来越有自豪感。

2004年他分配到工程科任民工组长,期间建设了人民路延长线、蔡锷路、中山路等和108条背街小巷和社区改造,他说:“芙蓉区已经是我的第二家,看到芙蓉区绿起来、美起来、好起来,我心里特别开心。”

他叫刘建辉,今年55岁,是芙蓉区园林局一名普通的职工。在他看来,芙蓉区的一草一木,都是他的“心头肉”。

老刘车的后备箱,随时放着锯子、剪刀等工具。闲时,老刘开着车满城转。看到哪根树枝长出来了,或者哪里花草不整齐了,他就会马上停车整理。这对他来说,几乎是一种条件反射,就像人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一样自然。

湖南冰灾那年,芙蓉区一些树木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老刘用四个字形容他的感受:“非常心痛”。天寒地冻,老刘迎着雪花,和他的同事在芙蓉区街道角落挨个检查、修剪、护理。

看到美景,老刘总忍不住想要它更美。他站在九道湾铁路上往下看,突然有个想法:“斜坡上‘种’字会更美!”他自己掏了700多元钱,买下种子、比量尺寸,“种”下“中国梦”三个字。这事也得到了芙蓉区园林局的支持。

随着天气变冷,老刘更忙了。“现在一些主干道都要开始铺冬季草。我们要把之前的草铲掉,然后重新布种、铺保温膜,直到看到小草露芽,我们才放心。”

他叫丁勇波,是园林局绿化管理科科长。“办事一定要依法依规”,这是丁勇波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有些绿化项目行政审批归他负责,重程序、重细节、重效率,这是同事对他的评价。

早起成了丁勇波的习惯。家住岳麓区的他,每天7点半赶到办公室。9点正式上班时,丁勇波已工作了一个半小时。加班更是常有的事。他爽朗地笑,“还好家人都比较支持我、理解我。”

同事任何时候打丁勇波电话,都是开机的。有时凌晨2、3点接到城管110报警,说交通事故撞到树木。不论多晚,他总是毫不迟疑地第一时间赶到现场。“20分钟到现场,力争2小时之内处理完毕”,是他自我加压的“工作要求”。

一个个默默奉献的园林工人,一个个有担当有魄力的园林干部,一片片绿色期待,一条条绿色生命。芙蓉区园林人用双手,精心呵护、用心养护,不断延伸着绿色美景,拉近城市与绿色的距离。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欧阳倩文 范远志摄 部分图片由熊阳俊拍摄 芙蓉区园林局、芙蓉区园林局纪检组提供 提供 )


责编:唐能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