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是复印的好?大学生有话说......

  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   2016-11-03 13:46:03

大学周边五花八门的复印店,想来很多人都不陌生。而这些店里大多提供价格低廉的复印教材业务,也是不少学生的省钱秘笈之一。

不过,不知不觉中,这样的做法已经违反了一些法规。有人质疑教材价格太贵,有人认为当前公众版权意识太差。对此,你怎么看?

日前,媒体报道再度关注到高校周边成为密集的盗版集散地,这一现象↓↓↓


据媒体报道,一些高校周边的复印店堆积了不少复印好的教材:


图片来源于《北京晨报》

有的复印店还负责送货:


图片来源于《北京晨报》

在被盗版的书籍中,考试类用书及教材最受欢迎,学生是主要“购买力”。有学生认为自用不算侵权,复印店则认为“复印时不带作者姓名那页就没事儿”

除了实体店铺,网上也有不少专门售卖考试用书的商家。卖家毫不避讳地介绍,书是复印的,还保证“是用正版书复印的,内容无差错”。 “复制”一本五百页的书籍最低20元,往往是书原价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左右。

与此同时,许多连同书籍配套的听力光盘也被复制出售。有店铺老板表示,“‘复制’的比正版还好卖,因为很多考完试也没保留价值,当然买这个实惠。”

复印教材,你一定听说过

其实,对于不少高校学生来说,复印教材不是新鲜事。法律专业的文静回忆起曾复习司法考试的场景说,“基本每人手里的复习资料都有盗版的,学校复印店没有买不到的书。大家都是学法律的,谁不知道买这种东西是侵权的?但有需求就有市场。”

今年3月,据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在京多所大学周边复印店发现,大多数店家仍在公开承接“私人订制”复印教材业务,甚至有店家电脑里囤有上百份电子版教材,“班级”团购生意搞得风风火火。

在某高校学生综合服务中心内的文印店,对于复印教材的需求,店主一口答应下来,“没书,有电子版也行,Word文件或者Pdf文件都行。”价格是每页2毛钱,多的话1毛钱。

据悉,当时店里的窗台上正放着三本用A4纸打印并装订好的“教材”,分别是《最新科技英语教程》、《Information Systems Essentials》(《信息系统概要》)、《刘薇雅思口语》。其中第二本是全英文书。

这样的情况在不少学校都存在。在很多高校,学生的生活区、学校四周、教学楼等区域,否分布着不少提供此类业务的打印小店。这些店家大都可以承接复印教材的业务,价格大多是双面打印每张1毛,胶装2元,双面复印4~5分,单面复印1毛。如果量大,价格还能优惠。

而在另一所大学的某复印店,门口张贴着“打印复印课本教材”的大红色广告,墙上还贴着一系列大学公共课教材书目,旁边放着某教材的半成品的印稿。工作人员坦言这是班级团购的“单子”。据店家介绍,生意好的时候,每天有百十来人来店里排队买教材。一些班级都会以班干部为代表,来和商家统一“议价”。

9月的开学季,这样的情况依然存在。当时,已经在西安地区走访了近一周时间的,高等教育出版社法律事务与版权管理部工作人员迟悦发现,在走访的所有高校内,都发现了不同程度的复印打印教材现象。

盗印教材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店内电脑、优盘、移动硬盘中存储着大量教材的电子文档,可根据学生需求“打印”,如某所高校的星宇图文社,仅一个文件夹内就有149种教材的电子文件;店内摆放着几十至上百册复印好的成品“样书”,如某所高校“南门文印部”内,复印好的成品书现场查出了71册;复印店乐于向学生提供整本复印的服务,几乎有求必应。

2014年,也曾有媒体发表文章《嫌课本太贵,南昌高校大学生热衷复印教材》。当时,据媒体报道,调查发现,在不少复印店,由于前来复印某本教材的学生较多,复印店会索性提前自行复印一批,供学生购买,复印本价格远低于正版课本单价。

开学后,位于南昌大学前湖校区宿舍楼9栋一层的打印店一直很忙,该店打出的“团购印书、量大从优”的广告吸引了大批学生。当被问到《学术英语》复印版的价格时,该店老板甚至拿出该书管理、人文、理工等三个版本的复印本说,每个版本价格不同,按每页纸一毛五分的复印费计算,人文版的大约每本13元,超过4本以上还可打折。

屡禁不止,难在哪?

原因1:有些书不好借

据南昌某高校大四学生小郑表示,在她所在的班级,在学校买新教材的同学很少,大家一般都通过找师兄师姐借书、上网“淘书”、复印教材等三种方式解决课本问题。“有些书不好借、网上也没什么折扣,班上同学就会去统一复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因2:有些书籍价格高,使用率度低

毫无疑问,复印教材的低价格是吸引学生的主要因素。有学生认为,一门课只学几个月,购买正版教材花费较高,而往往只有在考试之前会翻阅,之后就毫无用处,花那么多钱买正版不值得。同时,也有学生表示,一些教材质次价高,并不是本领域的权威教材,不值得买。

据了解,目前北京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时并不统一征订教材。在这样的情况下,低价的复印版本便极为走俏。如果盗印的教材中,再有往届学生笔记,则更受欢迎。有媒体计算,本科四年,数十门专业课教材若都采取复印的方式,可省下近千元教材购置费。

原因3:复印怎么会和侵权挂钩?

在不少打印店经营者和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观点:复印几本教材怎会和侵权挂上钩?,有很多复印店的老板,甚至是学校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根本不清楚,复印教材是侵权的行为。有时,当执法人员对复印店进行查抄时,很多店主还觉得复印教材和复印其他资料并没有什么区别。

原因4:查处难度大

目前,不少复印店都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应对执法人员的检查。比如,不少复印店选择 “按需印刷”没有库存。一些电子版素材,也不再像之前一样堂而皇之的被存在电脑桌面,而是被存放在移动硬盘、优盘等体积更小、更便于保存的地方,给查处工作带来诸多困难。

原因5:商家获益

除了接校园内的复印订单,不少店家还会在网上以QQ招揽其他大学和教学单位的批量复印业务。某复印店工作人员表示,每月单靠复印教材收入大致在一万。

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年修订版)》为例,该书的正文共398页、定价23元。按复印店里每张复印4个页码计算,0.05元/面复印,整本书的价格为10元。剔除各类成本,复印店通过每本教材的实际获利在3元左右。

这个规定,你是否知道?

事实上, 2016年2月,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曾联合五部门下发《关于开展部分重点城市高校及其周边复印店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要求全国40个重点城市严厉打击高校及其周边复印店的盗版复印活动,遏制住日益蔓延的校园盗版势头。

五部门决定以春、秋两季开学前后为重点,分部署准备阶段(1月20日至2月15日)、春季行动阶段(2月16日至3月15日)、检查阶段(3月16日至8月15日)、秋季行动阶段(8月16日至9月15日)和全面总结阶段(9月16日至9月30日)等5个阶段开展行动。

此次专项治理以高校聚集或复印业较为发达的40个城市为重点,其中包括北京等4个直辖市、石家庄等22个省会城市、南宁等4个民族自治区首府城市和10个其他城市。

《通知》提出,对从事盗版复印的复印店,依据《出版管理条例》《著作权法》《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对非法印刷的盗版出版物予以收缴,对从事非法印刷复制活动依法予以处罚。

另据《著作权法》规定,如果侵权行为损害了公共利益,“如在书市、展销会,大规模地售卖复制品、盗版书”,可以由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销毁侵权复制品,并可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以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课本贵?国外学生也面临同样困扰

不少学生反映,教材价格昂贵是选择复印的主要因素。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在不少国家都存在。

海淀某著名高校出版社的工作人员认为,“中国的大学教材并不贵,一本普通装帧的300页教材定价差不多在20-30元,对比国外的大学教材动辄上百人民币的定价,这价格真不算贵。”

据美国大学委员会数据,2015—2016学年,在公立院校就读的大学生的平均教材费为1298美元,私立大学为1249美元,约合人民币8000元。

对比显示,在亚马逊网站销售的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等撰写的教材《经济学》平装本中文版2009版价格为人民币67.7元,精装本英文版价格超过3000元,平装本英文版价格为2124元。

在美国亚马逊网站上,精装本售价在300美元以上(税前)。如此高额的教材费用也让少数国外学生从网络上下载低价电子版或复印教材。

南非著名学府开普敦大学(University of Cape Town)的一项名为《学生在版权文化领域的实践:获取学习资源》(Student Practices in Copyright Culture: Accessing Learning Resources)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印刷版和电子学习资源均在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得到使用,仅有1/5的学生表示他们从未使用盗版。

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学生娜塔莉•法索洛在某学期的5本教材只花了225加元,节省总计775加元——她从网上免费下载了一本,又花了50加元买了两本电子扫描版,还有一本是朋友发来的免费电子版,只有一本教材是原价购买。

她说:“教材贵得离谱,我感觉出版公司像是在抢劫。就为了好好上课让我们每学期花费500~1000加元买书非常不公平。”

不过,在国外,复印教材或是免费或低价下载扫描版都属于违法行为。2011年,甚至有11名加拿大学生因复印教材而被逮捕,面临100万加元罚款或5年监禁。一些学校也会在这方面提示学生“小心触线”。

比如,英国雷丁大学图书馆告诉学生:复印整本教材是违法行为。学校为学生划出了复印的安全范围:对于书籍、教材,复印一章节或书籍的5%。

昆特兰理工大学心理学讲师拉吉夫•赫加尼也表示,每到学期初就会收到学生邮件询问:“早先版本可以吗?”“可以不买教材吗?”

一些不愿违法复印或下载、却买不起教材的学生只能不使用教材,随教师的讲义学习。赫加尼研究发现,约有40%的学生曾非法下载教材,23%的学生因为某门课的教材太贵而放弃选课。

专家:以盈利为目的出售给客户,构成侵权

对于批量复印教材等正规出版书籍的现象,不少专家也发表了相关观点。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表示,如果复印店自己复印书籍,以盈利为目的出售给客户,这就构成侵权。

对一本书复印多少量构成侵权?赵占领看来,虽然《著作权法》对此没有具体规定,但打印店只要以盈利为目的复印书籍就构成侵权,这与复印多少量没过多关系。此外,不论是复印纸质书籍还是打印书本的Word、PDF等电子版本,只要打印出来,这都构成侵权。

还有专家建议,解决这类问题,一是要加强知识产权教育。二是教材的出版和选用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此外,教材出版应尽量减少书的厚度和降低定价,教师也尽量不要选用出教学需要的大部头教材。最后,在加大惩戒力度的同时应当对经济存在困难的学生给予资助。

不过也有学者直言:一些大学生舍不得买三十几元的教材却花上百元呼朋唤友看场电影,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消费观呢?如果是这样的情况,是否也应对身为购买者的大学生给予适当的惩戒?

对于学校的管理责任,专家建议,一是学校应更加主动地履行管理责任,规范对于复印店的业务管理;二是每到学期期末,学校集中回收旧教材,促进教材在学生之间循环使用。

综合整理自 微信公众号麦可思研究、央广网、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科学报、中国知识产权杂志

责编:彭彭

来源: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