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石刻:大足之先声

  国家地理中文网   2016-11-02 00:44:56

安岳石刻:大足之先声

文/雷玉华     图/ 陈新宇 竹子

四川资阳市安岳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丘陵地区,北周时在此置普州,并置安岳县,因治所建在铁峰山上,故取意“安居于山岳之上”而得名。境内大量石窟寺和摩崖造像,200余处石窟、10余万尊造像遍布乡村,仅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达十处,与游人如织的大足相比,这里却是一片安静的佛土。

安岳石刻:大足之先声

安岳石刻:大足之先声

卧佛院大卧佛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卧佛,卧佛上方的释迦说法图造像主次鲜明,栩栩如生。五年前卧佛前还是一片稻田,需踩着田间小路达到卧佛之前,如今整个环境都得到了整饬,并成立了专门的管理处。

卧佛院位于安岳县西北八庙乡东禅村与八庙村交界的卧佛沟内,100多座窟(龛)分布在河湾东侧山沟南、北两面的山崖上。四月,山上野蔷薇花开的时候,我最喜欢去那里。顺着北崖底部往上走,即可到达大卧佛旁,这尊开凿于唐开元时期的卧佛全长近23米,是全国最大的唐代卧佛。卧佛上部有十大弟子和佛说法图,下方则是宋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和十二圆觉菩萨,场面宏大,内容丰富。

安岳石刻:大足之先声

(2011年四月初八佛诞日民间礼佛活动。)

安岳民间佛事极盛,我们调查时时常遇到,许多村庙每月都有三个斋日,几乎村村有礼佛的活动场所。每逢佛事,这里是信众们必到的地方。但一般人并不知晓,卧佛对面南崖上那些铁门后空荡荡洞窟中的玄妙。实际上,15座洞窟的墙壁上布满了唐代刻经,《妙法莲花经》、《大般涅槃经》、《维摩诘所说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丰富,现在能识读的仍有34万多字,足足让我们在此工作了两个多月。这是我国除北京房山石经外最大规模的石刻佛经,所不同的是,房山刻经是将佛经刻于石板上,封存于洞窟中;卧佛院佛经却被直接刻在洞窟的壁面上,有的甚至刻在了窟口外部。

安岳石刻:大足之先声

(卧佛院第59窟唐代刻经。)

第46窟内有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唐代民间书法,从字迹看,全部经文至少由三个人合作书写完成,三个巨大的壁面高、宽各超过3米,每壁有两种以上不同的字体,东壁后部壁面上刻画出方格,方格中刻字,字字工整,既有写经体的规矩,又有行书的从容自如,我常常跑进洞中面壁凝视,想象有人将它拓印成字帖。

西壁开篇即刻有《一切经论目序》,说明此处刻经出自唐朝京城长安,所列经目依据旧译(唐玄奘取经前版本)何经、何卷,新译(玄奘取经后版本)何经、何卷,皆有注明。第59、66窟刻经中有开元三年、十五年、二十一年等题记,施主中最多的是“长江县”人和当地僧人,证明这里的一切应是当地人所为。第109、110窟中刻的《佛说报父母恩重经》是大足宝顶山巨型石刻“父母恩重经变相”的经典依据,敦煌藏经洞也出土有这部经的写本,是唐代成都僧人的创造。每年数以万计的大足、敦煌游客中有几人知道报父母恩的佛经与这里的关系呢?

安岳石刻:大足之先声

(卧佛院一处刻经窟内的五代浮雕经幢,雕刻精细华丽,既方便信徒礼佛,又强化了装饰效果。)

第59窟是唯一接近完工的刻经窟,三壁及窟口内外刻满经文,三壁上下边缘装饰以缠枝卷草,上部边缘卷草中飞天凌空飘舞,长长的帛带曳于身后,间或有小佛像坐于其中,下部边缘神兽奔走,有一小段尚未雕成,窟门口左右天王护持。这一窟的西壁被打了一个门框一样的洞,地面上有一道沟,据说是“文革”中有人在洞窟中生活,将三个连在一起的大窟作为猪圈和牛圈,并在其中一面墙上开出门洞,方便通行,所幸打下来的石板无作他用,如今收藏于管理房内,佛经犹存。

安岳石刻:大足之先声

(大足宝顶山大卧佛像,大足与安岳有许多相似题材。)

山湾中还有大量未完工的窟(龛),有的刚选好位置,崖壁上画了几道线,打了几个圆孔,有的已凿出方框形状,有的窟刚开成、有的已刻部分经文……我们仿佛看到了洞窟开凿的详细过程:选址、规划、确定位置、打孔搭架、开凿、打磨、刻经或造像……询问附近仍在开凿佛像的石匠师傅,现在也是如此进行。我想,规划者本想逐步刻完全部《大藏》,可惜,最终没能完成。而完成的这些刻经,远远早于我国现行的《大藏经》(北宋成都雕版),是研究唐代佛经版本、佛教历史及造像最珍贵的资料。

在大足宝顶山上,也有一身大卧佛像,雕刻于南宋,不同的是只有半身,保存状况远不如卧佛院这尊裸露在野外的卧佛,却受到众星捧月般的呵护,即便是其周围造像失落的头部也被完美地接上了。

安岳石刻:大足之先声

安岳石刻:大足之先声

(安岳华严洞(上)与大足宝顶山圆觉洞(下)规模恢弘,如出一辙,为宋代石刻精品。)

行走在安岳和大足,许多题材相似、面貌形同的石窟常常会让人在时空交错中恍惚。当西土东来的佛教传入四川,不断融入民族化、世俗化的内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以柳本尊为代表的川密题材尤为引人注目,安岳、大足处处可见,多有映照。

安岳石刻:大足之先声

(安岳石羊毗卢洞的“紫竹观音”。)

安岳县石羊镇旁厥山上的毗卢洞因“紫竹观音”而声名远扬,他是安岳的一张名片。早期观音为男身,这尊观音则完全女性化,全镂空的化佛宝冠,薄如蝉翼的长裙,袒胸露臂,戏坐于高高的山石上,在身后紫竹、宝瓶的映衬下更显美艳,人们去毗卢洞,似乎只为瞻仰这尊韶华绝伦的“紫竹观音”。

实际上,进门处的“柳本尊十炼修行图”摩崖雕刻才是这处密宗道场的核心与标志。“毗卢”为梵语,意为“清净法深”,佛教寺院多有毗卢寺、毗卢庵、毗卢殿等,大足宝顶山大佛湾中的毗卢洞,小佛湾中的毗卢道场,皆取意如此。

安岳石刻:大足之先声

(安岳毗卢洞柳本尊十炼图(局部)。)

据说柳本尊于唐大宗九年(855年)出生于嘉州龙游县玉津镇(今乐山市内),没有师传,独自行化,以苦修救众生苦恼,先后于嘉州本宅、汉州弥牟(今广汉、青白江一带)、成都玉津坊建立道场,成为五代、宋时期四川密教的祖师。虽说无师承,却被宋人称为“唐瑜伽部主总持王”、“五代祖师”。

摩崖石刻反映的是柳本尊十种自残式修炼场景,图画中人物略大于真人,以柳本尊成佛后的形象居中,两侧对称展现他剜眼、断臂、割耳等场景,怵目惊心,每个场景旁都有碑文叙述其事。“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悬,绝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这是安岳、大足密教造像的地方常见口号之一。这种残肢毁体、施舍器官的极端苦修方式已经与唐开元年间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大士相继来华传行的纯正密教修行方式相去甚远,是地道的四川地方修行特色。

安岳石刻:大足之先声

(大足宝顶山造像依山开凿,如巨幅连环画。)

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他的后继者赵智凤去川西学成回来后在大足一带弘法,清苦70余年,竭其一生精力,营造宝顶密教道场。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宝顶山造像。造像从一幅巨大的牧牛图开始,到圆觉洞、华严三圣、千手观音、释迦涅槃、毗卢道场、西方净土之九品往生、父母恩重经变与地狱变、柳本尊十炼图与成佛等,将本尊密教宣讲的主要内容集中雕刻于一个山湾中,以巨型连环画形式展开,洞窟设计巧妙,摩崖造像布局精心,画面中养鸡女、吹笛女等形象宛若市井人物,其人物与场景的世俗化、本土化让观者忘记了是在看宗教图画,不知不觉中受到教化。

安岳石刻:大足之先声

(安岳石羊孔雀洞。)

安岳石刻:大足之先声

(大足宝顶山孔雀洞。)

除柳本尊十炼图外,安岳很多散落各处的造像与赵智凤在大佛湾造像的内容与构图如出一辙,如石羊附近的华严洞与大足宝顶的圆觉洞、孔雀洞与大足北山孔雀明王窟,单尊或单窟造像也极其巨大,只是没有集中大规模凿造。比之大佛湾造像,这些默默无闻的造像,仿佛出于同门工匠之手,而安岳的雕刻者似乎技高一筹,雕刻线条看上去更加自然流畅。历来学者也多认为如此,只是证据还不够充分。

安岳石刻:大足之先声

安岳石刻:大足之先声

(2011年,孔雀洞后山上报恩寺中的经目塔正在维修之中(上),如今已修复完成(下)。这是一座唐代石刻转轮经藏塔,刻有佛经目录144 部,国内罕见同类文物。)

安岳众多精美的石窟和造像隐息于各乡,游客不多,外部保护建筑也简朴,但当地百姓信仰却绵绵不绝。可喜的是,各石窟点的保护措施和环境都得到了很大改善。尽管如此,如何保护石质造像依然是安岳面临的课题,这也是国际文物保护领域的大难题,需要文物研究者、地质工程学者、化学研究人员以及相关部门等各方面的努力。只要善待这些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它们将永远庇护着世人。


安岳地区其他主要石刻区

千佛寨石窟位于县城西部大云山上,亦分南北两岩,大小龛窟百余座。始凿于隋,盛于唐、五代、两宋,延至明清。南岩56 窟的净瓶观音和北岩96 窟的药师经变等都显示出典型的唐代造像特点。

安岳石刻:大足之先声

(北岩96窟的药师经变图(局部)。)

安岳石刻:大足之先声

(南岩56窟的胁侍菩萨。)

圆觉洞石窟位于县城边云居山上。近年景区建设耗资近亿,整饬一新,幸内部未有变化。山南山北大小龛窟近百个,始凿于唐开元年间,至北宋达到鼎盛。北岩多北宋造像,其中以西方三圣最为壮观。

安岳石刻:大足之先声

(北岩西方三圣之净瓶观音像及飞天。)

安岳石刻:大足之先声

(南岩地狱经变图。)

木门寺为石刻无际禅师塔亭,因只有亭之两扇大门为木构,故得此名,其他如斗栱、梁枋、屋顶、瓦当均为石作仿木构,足可乱真。石亭为单檐四角攒尖式,亭顶雕刻巨大的莲蕾,亭中心为明代高僧无际禅师墓塔。清代为保护此亭,又在亭外建一木构大殿。

安岳石刻:大足之先声

(石作仿木构塔亭。)

安岳石刻:大足之先声

(清代木构大殿。)

茗山寺位于顶新乡虎头山,依山势开凿,蜿蜒百米,现存多为宋刻,造像多高达四至八米,观音、大势至、圆觉、文殊师利等等,绝壁雕刻,以前在田间远远便可望见,极为震撼。现在山路上铺石板,边上添加护栏,高树掩映,环境更为规整。

安岳石刻:大足之先声

安岳石刻:大足之先声

(文殊师利像。左手及经书近年损坏,现为补塑(下)。)

塔坡造像龛中为华严三圣,普贤菩萨像已毁大半,现为庸手补塑。主尊释迦牟尼佛与文殊菩萨像保存完好,艺术价值极高,堪称安岳众多石刻群中最美的明珠。

安岳石刻:大足之先声

(释迦牟尼佛。)

安岳石刻:大足之先声



文殊菩萨像。


责编:王铭俊

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