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最猛大将居然是个四川人!!!

  《帝国余晖》   2016-11-17 14:02:11

鲍超于道光八年(1828)降生在草根世界一个赤贫的家庭,是四兄弟中最小的一个。我们在传记中找不到鲍超生身父亲鲍昌凤的生平,只知道鲍超在五岁时就失去了父爱,跟生母刘夫人相依为命,生活清贫。 鲍超十岁那年,母亲领着他来到奉节县城,住在红岩洞。母亲给人当保姆,鲍超在一家豆腐坊做杂工,冬天则在盐场里面拣煤炭花,还有记载说他做过挑水夫,是个有什么活就干什么的“农民工”。大约是为了生计,母亲为他找了一位继父。此人名叫鲍昌元,是鲍超的堂叔,在夔州协标当骑兵。有了这层关系,鲍超勉强算得上军人的后代。 继父的身份直接影响了鲍超对未来职业的憧憬。既然一个当兵的可以养活一家人,那么对于鲍超这个没有念过书也无高远理想的男孩来说,为了填饱肚子,参军显然是最有诱惑力的选择。他羡慕死了继父军营中的那些小军官,每月有几升米的俸禄。这点米对于处在人生初级阶段的鲍超意味着全部的幸福,有了这点米,他就能够不饿肚子,还可以奉养高堂。 为了实现吃饱穿暖的抱负,鲍超开始操练当军官必需的武艺。他选择了用枪作为兵器,朝夕苦练。为了增强定力,他在持枪瞄准时把砖石悬吊在前肘上,起初悬吊一两斤,逐渐加重到十几斤。久而久之,他练出了百发百中的成绩。 道光二十五年(1845),十七岁的鲍超去考当地驻军的防守兵。六十人参考,争夺一个名额,鲍超因本领过硬,各次比武都是名列第一。军官们想给别人开后门,却绕不过鲍超达到的硬指标。鲍超如愿以偿,当上了大头兵。 人的愿望总是具有阶段性。鲍超参军的初衷是为了几斗米,但一旦填饱了肚子,愿望就开始升级。人们心中的梦想似乎是没有止境的。 在部队里待了些日子,鲍超的想法就不安分了:格老子的,我武技虽精,却只是匹夫之勇。要想从士兵当上将军,就要多立战功。军人要想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除了勇猛,还要靠计谋。

鲍超想好了,决定给自己进行智力充电。他想:我得学一学龙门阵里摆的那些大英雄了。桃园结义的刘关张,岳飞和杨家将,他们是怎样功成名就的?我得认真考究一番。于是他给自己开了励志课,寻索心中楷模的成功轨迹。 不知从哪里找来一本《说部》。这本书太好了,云台阁、凌烟阁供着画像的那些功臣将相,他们做过的事情,统统记在这本书中。郭汾阳、岳飞的事迹,书里面都写得清清楚楚。

书是有了,但是看书必须识字。鲍超没进过学堂门,大字不识几个,有书没法看。怎么办?那就请读书人来讲解吧。有空就去请人念书。一经入耳,就牢牢记住,再也不忘。然后琢磨思考,彻悟英雄豪杰成败得失的原因。 世上只听说过读书郎,没有听说过听书郎。其实听书同样可以成材,只是或许比读书成才需要更多的天赋,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听了,能够记住,能够思考,能够彻悟,不是比读书背书更难一点么? 鲍超就是这么一个难得的人才。他因家境贫穷读不起书,所以识字不多,只好走了听书这条路。这种努力磨砺了他的志向,也为他今后成为无敌战将提供了军事智慧。他以四川的一个粗人投效湘军,战绩煌煌,跻身于湘军大佬之列,应该说,耳朵帮了他的大忙。 鲍超听了许多名人传记,更加羡慕古人忠荩之名,艳羡将帅号令风雷的宏伟气象。他毅然决定:我要冲天飞起,挥起鲍字大旗,号令千军万马! 这个草根青年的愿望大大膨胀了,但这个愿望需要在血与火中才能实现。他盼望投入战争,早立战功。一个军人,不打仗怎么成为英雄?在部队里窝一辈子也别想四海扬名。

鲍超运气好,他想打仗,很快就有仗打了。道光二十九年(1849)九月,湖南的新宁县有个名叫李元发的人领头造反,官府调兵剿捕,长久无功,需要添募士兵。鲍超听说军营里需要能打仗的人才,立马辞去吃粮的兵额,骑上一匹快马,星夜驰往湖南,但愿马上能够投效疆场。 关于鲍超的这次投军之行,有一些无法证实的传说。有一段野史,说他在入湘的旅途中并非孤身一人,而是有一位女性陪伴。这个女性有可能是他的女友或妻子,因为他成婚于道光三十年(1850)。不过也有野史说此女并非他的太太。不管怎样,这是一次颇有蜜月风味的浪漫旅行,不论男女主人公是合法夫妻还是野鸳鸯,只要稍有一点想象力,都足以将鲍超此行打造为一段罗曼史。但这仍然改变不了鲍超离家的初衷。正史说鲍超此行绝非艳丽的旅游,更不是男女私奔,他的出山是为了当一名捍卫朝廷的英雄。 这时鲍超只有二十二岁,他离开家乡,千里跋涉,踏上了湖南红色的热土。这个四川小伙子加入湘军的阵营,是一系列偶然事件的结果,但显然有一个必然的原因:他从离开家乡的那一天起,就怀抱着建功立业的迫切愿望,以参与和驾驭战争为己任。他要到战火中去磨炼,去镀金,去发迹,由一介草民上升为军官,最终成为威猛的将军。

乱世给许多原本前途无望的人提供了机会。当时清廷已经把投降的巨盗张国梁纳入了官场,说明仕途的大门,对于从前没有资格担任一官半职的各色下层人等,已经打开了一丝缝隙。登基不久的咸丰皇帝虽然并没有刻意要从科班取士以外的途径去寻找信得过的臣子,但是身处内战前线的官员,已经在劝说他对作战勇敢却没有功名的草根人士委以官职。所以,鲍超的梦想,很可能在这场战争中实现。 然而好事多磨。鲍超赶到湖南,李元发已被官军抓住。湖南这里已经无仗可打了。鲍超好一阵失望。可巧,又听说新宁南边不远处,广西有个洪秀全在桂平县的金田村扯旗造反,官军称他们为“长发贼”。朝廷为了对付洪秀全,把湖南提督向荣调到了广西,叫他率部会剿。 “真是天助我也!”鲍超想道,“向提督是咱们四川人,何不立马跑去投效?”于是鲍超加入川勇营,向广西开进。鲍超很快就来到了广西前线。在早期镇压太平军的清军队伍里,就有了鲍超的身影。

本文摘自《帝国余晖》,原标题为“想当将军的士兵”。

责编:朱晓华

来源:《帝国余晖》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