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给火宫殿臭豆腐点赞的人

  大湘菜报   2016-10-21 15:19:58

说起长沙火宫殿臭豆腐的最佳代言人,一个是毛泽东主席,这是众所周知的。1958年4月12日,毛主席视察火宫殿时品尝臭豆腐后赞不绝口:“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还有一个人,那就是著名作家余华先生,读过小说《兄弟》的都知道,李光头说自己是“虽然臭名昭著,可自己是块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

几百年来,臭豆腐这个下里巴人,为何一直深受大众喜爱呢?个中缘由,听我一一道来。

臭豆腐逆袭变香豆腐 臭也臭的有讲究

清道光年间,长沙府湘阴县姜氏世代制作豆腐,深受当地人喜爱。其中酱腌豆腐制作工艺非常讲究,偶尔放置时间过长,就会发黑变臭。为了保持店家声誉,姜老板也只好忍痛倒掉。一次,又有一坛酱腌豆腐因久置发臭,姜老板执意倒掉,老板娘却偷偷留下几片。几经试验,后将其用茶油炸制,奇迹出现了,一股异香飘满室内,引得大家都来围观尝味,感觉很香。后来经过反复试验,不断改进,终于制作出远近闻名的“臭豆腐”。姜老板的后人于清同治十六年进入火宫殿,将臭豆腐的制作工艺发扬光大,流传至今。

臭豆腐选料讲究,制作严谨,过程复杂。其制作要选用上等大豆,经洗豆筛除杂质后泡软磨碎,磨出豆浆后制坯成形,再放入(纯植物的素卤)卤水中浸泡,出缸后经茶油炸制,并佐以调料。

曾荫权给臭豆腐点赞

火宫殿臭豆腐的特点是外焦内嫩,芳香爽口。深受大众喜爱,自在情理之中。

2007年6月13日,时任香港特首曾荫权先生与夫人到火宫殿,特意来到小吃明档前,向工作人员询问臭豆腐的制作工艺,并亲手拿了一片不加任何佐料的刚出锅的臭豆腐尝试。他连声说:“并不臭,很香很香。”

火宫殿的臭豆腐,传承有序,用料考究,干净卫生。所以来火宫殿游玩,大家尽可以一饱口福。

住在长沙,没吃过火宫殿臭豆腐,不为地道长沙人;来到长沙,不吃火宫殿臭豆腐,有如白到长沙走一程。

文/李先平


品小吃,读一座城

火宫殿是一座满载着长沙人回忆的围城,每一碟菜都藏着当年的故事。今之火宫殿,从前叫“乾元宫”,过去是一座祭祀火神的庙宇。每到举行大规模祭祀活动的日子,殿内殿外人山人海。小贩们都挑着担子来到殿前卖点小吃,时间久了,许多味道也就被记住了。

邓春香红烧猪脚

邓春香,生于清末民初。上世纪四十年代苦于生计,挑着一副猪脚担子来到当时庙会热闹的火宫殿叫卖谋生。将猪前脚用煤火烙,后用刀刮去烧焦了的黑壳至黄白,洗净,一劈两开改刀成块。烹料酒焯水去腥,沥水上火炒糖色,加浓汁酱油、葱把、姜、桂皮等作料,大火烧开,移小火瓦缸煨之,烧至汁浓、油色红亮后出摊。

浓稠的酱汁包裹着饱满的猪蹄,拌着葱花和辣椒,每一口都是实实在在的胶原蛋白,谁能拒绝得了。

江氏姊妹团子

上世纪初,长沙铜铺街上有一位叫江立仁的铜匠,不仅制铜器的手艺了得,做的糯米团子也深受街坊喜欢。一对孪生女儿对铜器手艺不敢兴趣,却爱上了做糯米团子。于是姐妹俩在火宫殿的庙会场上卖起了糯米团子。

团子用糯米粉蒸制而成,一甜一咸,一高一矮,一尖一圆。高的馅咸,矮的馅甜。有位爱吃的食客说:“妹子,这团子还叫什么‘糯米团子’,干脆叫‘姊妹团子’算了。”这名字取得好,很快在市面上传开了。

煮馓子

馓子在我国有千余年历史。煮馓子是长沙火宫殿的一大创新。上世纪40年代,名厨张桂生在火宫殿开始制作馓子。面粉要选用山东产的大麦,其磨细的程度要用80目的罗筛过筛,和面要九搓八压,拉丝要柔顺如棉。下锅油炸更要掌握油温火候。馓子在锅中要不断地翻动,这样才能使馓子均匀发泡,通体金黄,酥脆芳香,落口消融。

原汤制作也丝毫不能含糊。先把黑豆豉用纱布包起来,用鸡鸭骨、猪臀子骨等多种原料配方熬制一天一夜。馓子放进去不宜久煮,要软而带脆,口感适宜,诀窍全靠师傅掌握。

周楚怡 整理

责编:郑礼

来源:大湘菜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