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湘菜报 2016-10-26 09:52:37
9月下旬,北京第二届精品湘菜推介会正在紧张筹备,大湘菜报团队专程赴京采访。
行前在多种场合听到了关于北京湘菜企业“转型”的消息,不禁为数千里之外的那群湘人捏了一把汗:转型,意味着遇到了困境。湘菜,你在北京还好吗?
湘菜速度:“700天开7家店”
到京第二天,正碰上原长沙市驻京办主任,北京湘菜协会常务会长、现名誉会长范献武的品点湘菜王又一湘店开业。嘉宾满座,鼓舞喧腾,一片兴旺喜气。
嘉宾为又一湘剪彩。
店址位于北京北四环惠新东路北京国际珠宝交易中心。范献武介绍,这是他继静海轩湘菜王之后开的第二家店。虽处奥运商圈核心地段,但装修和消费却非常接地气,人均消费不过70元。
北京湘菜圈里流传着一个“700天开7家店”的故事,主人公是“毛毛家”老板、岳阳平江妹子毛瀚铧。
立志做一个米粉女王的她在北京的第一家店就叫“毛毛的米粉”,位于望京的soho,2014年8月18号开张。第三家店开始做纯粹的湘菜,到今年9月2号第七家店开业,她一直走着中低档路线,人均消费60~80元。在寸土寸金的望京CBD区,她将米粉卖到最低9元钱一碗。加上盖码饭、炒菜,人均消费也不过30多元。80多平米的店面,日销售额却达9000多元。
北京湘菜协会会长陈朝阳介绍,湘菜曾是北京高端餐饮的杰出代表,占有餐饮市场五分之一的份额。高档湘菜馆门前,车如流水马如龙的景象延续多年。现在这些店要么调整,要么关停。但同时,亲民、接地气的湘菜馆却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来。
那么,现在湘菜在京只有中低档一途可走吗?
湖南大厦:每道湘菜都做成精品
陈朝阳的本职是湖南大厦董事长。大厦餐饮以湘、粤菜为主,还有西餐。
北京湘菜协会会长、湖南大厦董事长陈朝阳。
湖南大厦的菜品曾经非常贵,燕鲍翅都能做出来。高档吃喝风刹住后,吃一桌像样点的宴席只要2000元左右。
“不管高档低档菜品,我要求他们每道菜都要做精品。同时,对湖南来的客人提供一点北方口味,在北京工作、生活的客人则全是正宗家乡菜。我们的湘菜堪称北京湘菜的标杆,现在湖南大厦的包厢都要提前预订。”陈朝阳说,他准备准备搞一面墙把大厦厨师团队的照片、简介、授牌证书都贴在上面,鼓励厨师精益求精。
在北方当兵多年、没学过厨艺的陈朝阳,2015年在北京首届精品湘菜推介会上亲手烹制的一道鳝鱼焖面,让云集推介会的各位大师、老板深为折服。
湖南大厦现在也推中低档的菜,包括卤菜。24种卤菜产品,猪耳朵、猪头肉、猪舌子、鸭脖子、鹅掌都有,豆腐干子才卖10来元一斤。湘菜大师、湖南大厦餐饮总监李辉来卤制的一款“洞庭小霸王”(小水鱼),吸引了很多回头客。 “我们每年餐饮营收6000多万,这在单体酒店中算高的。”陈朝阳说。
关于“转型”的另类思考
现在北京最火的湘菜馆老板胡平,曾带着厨师长去考察一个叫作梦桃源的湘菜馆。其中有道菜号称是青鱼做的,看着就是草鱼(鲩鱼),卖398元一份。当时市场价也就6元一斤,一条鱼成本不过15元左右。胡平问对方厨师长,你们怎么卖这么贵?他说生意火着呢,还卖便宜了,有的店卖600多。胡平回来后告诉自己的厨师团队,这是畸形市场,长不了,我们绝对不能做。
胡平的潇湘府望京店。
“餐饮这一行是个特殊的行业。每个人每天都要吃三顿饭,只不过是好和赖的问题。市场好的时候我们多做一点高档的,市场不好的时候我们就多做一点亲民的。餐饮老板对市场变化要有敏锐的观察和预判,随时做出调整。受到市场影响后再转型已经晚了,你早就应该转。八项规定出台后,刚开始对我们生意有一点影响,半年以后就没事了。”
那一年北京开了三家湘菜大店。现在那两家店都关了,只剩潇湘府依然红红火火。
文/罗毅 徐杨 图/陈杰
责编:郑礼
来源:大湘菜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