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丨辛亥革命元勋、一代伟人黄兴逝世

  新湖南客户端   2016-10-31 11:23:38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朱晓华 实习生 欧英才 整合报道

100年前的今天,1916年10月31日,辛亥革命元勋、一代伟人黄兴病故于上海。

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和领袖之一,他同孙中山先生一道领导了辛亥革命,为推翻封建帝制、创造民主共和,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英名永垂青史。

回顾黄兴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今天,新湖南客户端将带你走入黄兴,怀念他的崇高人格以及为国家、民族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和孙中山被人们并称为“孙黄”

同治十三年(1874年),黄兴出生在长沙市郊。1893年,黄兴进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后被保送到武昌两湖书院深造。两湖书院在当时是一所比较新式的学堂,课程除经史文学外,还有天文、地理、测量、化学以及兵操等新学科。黄兴在校期间,“笃志向学,而于地理一科及体操尤为精勤”,还初步接触到西方的思想文化。

1902年,黄兴赴日留学,入东京弘文书院速成师范科学习。读书期间,他参与创办《湖南游学译编》杂志,组织“湖南编译社”,介绍西方科学文化。1903年4月,为反对沙俄拒不从东北撤兵,同留日学生二百多人组织拒俄义勇队(后改称学生军、军国民教育会)。同年,黄兴回国,他先到上海,与当时《苏报》的主笔章士钊会晤,并结识了沪、宁等地一些积极人士。

青年时期的黄兴

1903年11月4日,黄兴以过30岁生日为名,邀陈天华、张继、刘揆一、宋教仁、章士钊等人秘密集会,商定创立华兴会,众人公举黄兴为会长。黄兴定于次年秋乘慈禧过70岁生日时在长沙起义。事泄,黄兴逃亡日本。

1905年,黄兴结识孙中山,共同的理想使两人一见如故,孙中山倡议将反清革命组织联合起来,组建“中国革命同盟会”,黄兴赞同孙中山的想法,只是认为因保密起见,“革命”一词应该隐去。孙中山接受了黄兴的意见,最终成立“中国同盟会”,黄兴成为同盟会中仅次于孙中山的领导人物。因为功勋卓著,黄兴和孙中山被当时的人们并称为“孙黄”。

坚决维护孙中山的领袖地位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全国各省相继独立,组织统一的临时政府已是刻不容缓。1911年12月4日,独立各省代表在上海开会,当时孙中山尚在国外,代表们选举黄兴为“假定大元帅”,负责组织临时政府,黄兴屡次辞任不就。经代表们反复劝说,黄兴才“暂时勉任”。12月25日,孙中山从日本回到上海,12月29日,各省代表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任黄兴为陆军部总长兼参谋总长。

孙中山与黄兴和武昌起义将士合影

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暗杀了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彻底暴露了独裁专制的真面目,孙中山断然发动“二次革命”,黄兴担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因事起仓促,“二次革命”终归失败。孙中山和黄兴再次流亡日本。

此时,孙中山和黄兴在观念和思想上出现矛盾和分歧。针对讨袁的方式时,孙中山认为应该武装反抗,而黄兴认为应该寻求司法,走和平路线。孙中山把“二次革命”的失败原因归结于党员不听话,要另组秘密的中华革命党,以服从孙中山为第一要旨,黄兴不同意。两人僵持不下,最后黄兴决定暂时离开日本去美国。1914年6月,黄兴宴请孙中山以辞行,席间,孙中山写了一副对联送给黄兴:“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在旧金山,黄兴也接到一些拥护者的来信,希望他另行组党。黄兴回曰:“领袖惟有孙中山,其他不知也!”

1915年,袁世凯称帝,9月底,蔡锷送密信给黄兴,信中提出他准备在西南发难的计划,征求黄兴的意见。黄兴接信后,立即命儿子黄一欧和秘书石陶钧先后离美回国,参加讨袁护国运动。护国战争进展顺利,袁世凯溃不成军,贵州、广西、广东、浙江、陕西等先后宣布独立。此后,黄兴多方奔走,并不断为此事与孙中山电商,在此过程中,黄兴同孙中山也恢复了往日的亲密关系。

历史眼光非常人所及 牺牲精神非后来者所能想象

黄兴出生于名门望族,宗族中世代都有出仕为官者。满清入主中原,给这个家族带来了变化,黄兴曾对李书城等朋友说:“我的远祖在清初曾写过遗书,要黄氏子孙永不出仕清朝。”按他自己的理解,读书不是为了求仕,而是为了求“真知识”。

位于长沙黄兴南路步行街上的黄兴雕像

黄兴的历史眼光非常人所及。还在日本主持同盟会工作时,黄兴就知道储备人才的重要,当时在日本留学的陆军士官生有近百人加入同盟会,包括李烈钧、程潜等后来民国的风云人物。李书城回忆说:“黄先生以为陆军学生须在回国后掌握兵权,不可暴露革命的真面目。因此,他嘱咐陆军学生中的‘同盟会’会员,不到‘同盟会’总部往来,陆军学生的入党证也由黄先生一人独自保管。并商议由陆军同学在‘同盟会’会员中选择一批坚贞可靠的同志另组一个团体,名曰‘丈夫团’,以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作为团员应具的品德。”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做了都督、军、师、旅、团长的人中,“多属‘丈夫团’的同志,都是黄先生所熟知的人。因此革命军人与黄先生有特别深厚的感情,他在革命军人中具有极高的威信。”

黄兴的历史远见非止一端。当上总统后的袁世凯给他封官授爵,派人将陆军上将的委任状与勋章、授勋令一起送到上海,还送来了几件礼物和两匹英国好马。黄兴把东西都退回,唯独留下了马。儿子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将来我还要打仗的。”

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他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全人类情怀和世界眼光。他给5个儿子分别起名为:欧、中、美、球、寰,女儿的名字里都有一个“华”字。他还发起创办《世界报》,希望人们以“世界之眼光为眼光,世界之生活为生活”。

为了革命,他做到了毁家纾难。华兴会宣告成立后,黄兴被推举为会长。华兴会没有经费来源,黄兴劝说家人,卖掉了老家的“祖遗田产近300石”。黄兴长女黄振华曾经回忆,当时家里的田地一季稻米收成为700—800石,折合七八万斤。

而黄兴不但将家产都用于事业,身家性命更是在所不惜。他被清政府通缉后扔下一家老小,四处流亡。黄振华回忆说,母亲隐姓埋名,拖儿带女,日子过得拮据艰难。黄兴的大儿子黄一欧最后辗转到了日本跟黄兴团聚。1906年冬,在孙中山、章太炎的介绍下,14岁的黄一欧加入同盟会,成为当时最小的会员。此时,黄一欧收到了父亲寄来的一封信,信上只有8个字:“努力杀贼!一欧爱儿。”多年后,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胡适看到这封信,发出感慨:“当年曾见将军之家书,字迹娟逸似大苏。书中之言竟何如?‘努力杀贼,一欧爱儿’八个大字,读之使人慷慨奋为而爱国。呜呼将军。何可多得!”

革命成功后,黄兴仍在捐献家产。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黄兴连写两封信给继母,劝说她和家人尽快搬离长沙的住宅,因为“现住之宅院,今已捐入国民党”,用作国民党湖南支部筹备选举,黄兴还郑重地说:“此事关系我之信用。”

长期为革命事业而奔波,积劳成疾,1916年10月10日,黄兴因胃出血入院,10月31日,黄兴在上海去世,时年仅42岁。孙中山亲自主持了黄兴的治丧活动。1917年移柩长沙,同年4月15日,受民国元老尊以国葬于长沙岳麓山。

位于长沙岳麓山景区云麓峰以北小月亮坪上方的黄兴墓

黄兴去世后,章太炎曾献上挽联,用十二字概括了黄兴的成就:“无公乃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新湖南客户端综合自环球人物杂志、人民网、北京晚报、湖南日报、红网等

责编:朱晓华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