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有位教中学体育的"郭教授" 看看他的"晋级之路"

  潇湘晨报   2016-09-05 10:17:44

中学体育“郭教授”

醴陵市四中教师郭智的“晋级之路”

9月2日,醴陵市四中,郭智捡到学生的篮球后,和学生开起了玩笑。图/记者辜鹏博


郭智是一名“非典型”的中学教师。

戴着眼镜、办公室里摆满世界名著,但他是名体育老师;不愿“当官”,婉拒学校的行政职务,做了近20年班主任。

他有很多称号,比如“郭教练”、“老郭”、“郭特”,还有“郭教授”。

这并不是同行间对这名年近五旬老师的“尊称”,而是他确实获评了正高级职称,是个名副其实的“教授”。

今年9月1日,湖南发布了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这意味着全省中小学教师,都像郭智一样有了一条通往“教授”的晋级之路。

本报记者范典实习生周家璐株洲报道

一副简约的眼镜、配一个简约的发型、上衣整齐扎进腰间,9月2日,当记者与郭智第一次见面时,感受到了一种大学教授范儿。实际上,他是醴陵市四中的体育老师,但他真的是个“教授”。

三年前,湖南在株洲、常德试点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选出了首批19位正高级中小学教师,郭智以体育老师的身份挤进了这份名单,从那时起,很多人开始称呼他“郭教授”。

身份一:郭教练

办公室里摆着锅,还有世界名著

醴陵市四中体育组一间简陋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一口锅和一个电热炉,每天早上5点半,郭智会准时赶到学校,组织体育生开始一天的训练,那套简易设备,是他给体育生们熬制营养品用的。“蛋白粉这类东西太贵了,一桶要几百块,学校食堂营养跟不上,只能给他们熬点补药。”

作为醴陵市四中体育组长,郭智身兼教练、队医、训练师、营养师等多重身份。学生训练受了伤,敷药、按摩这些事都由郭智来完成。

除了那口锅和电热炉,郭智办公室里摆放最多的就是书。比如加缪的《异乡人》,还有著名的“反乌托邦三部曲”:扎米亚京的《我们》、乔治·奥威尔的《1984》及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一些他认为很重要的书上,还留有不少阅读笔记。

“我读大专时,借的书比中文系的还要多,那时候看了很多世界名著。”郭智说,他现在每天睡前会有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学生休息或者自习时,他也会拿本书坐在教室后面看。

作为体育老师,郭智已经忘了自己把多少体育特长生送进了“985”大学,他培养的国家一级运动员就有约20人,拿了各种赛事金牌300多枚。

今年8月,郭智的学生汪嘉莉正式入读清华大学,成为醴陵市首位被清华大学免试保送的学生。汪嘉莉12岁起,就跟着郭智训练。“郭教练几乎每天都陪着我们训练、自习,他是一位很棒的教练。”9月4日,已经在清华大学参加新生军训的汪嘉莉说。

身份二:老郭

听到他锁车的声音教室立马安静

郭智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父母都是教师,1990年,郭智从娄底师专的体育教育学专业毕业,随后在醴陵市四中担任体育教师。

1994年,学校打算让他担任团委书记。可能是受父母影响,郭智想把更多心思花在一线教学上,对行政职务并不感兴趣,便婉拒了这个安排。学校没办法,只好让他担任班主任。直到现在,他还在当班主任,带着一个毕业班。“当老师的没做过班主任,会是职业生涯的一个遗憾。”郭智说。

郭智的学生们喜欢喊他“老郭”,对他“又怕又敬”,不管是当教练还是当班主任,郭智出了名地严。已经毕业的学生还会时不时在学校贴吧里提起他,有毕业生回忆,“当年上晚自习时,只要听到他那辆三菱车锁车的声音,教室里绝对会立马安静。”有毕业生佩服郭智能“策”,经常跟学生一聊就是半个小时以上;还有毕业生发帖提醒学弟学妹,“要好好珍惜”。

郭智说,每带一个新的班,他会跟学生们聊一下,他想把这个班带成什么样子、学习达到一个什么效果和程度。“学习是一种高强度的意志品质,要让那些明明考不上二本的同学,也能安心地学习。”

身兼数职,让郭智把大部分时间给了工作,经常要晚上11点才能回家。去年,郭智的儿子考上了明德中学,但他还是决定把儿子接回醴陵读书。郭智说,孩子在长沙,班主任一个电话过来我就得开车过去,很不方便。

身份三:郭教授

参评正高职称时打算去当“绿叶”

在湖南试点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前,小学教师的职称中级就到顶,中学教师则是副高级到顶。2003年,郭智35岁时,就触到了他职业的“天花板”,那一年,他评上了副高级职称。“当时虽然有那么一点点激动,但后来也觉得没什么。”郭智说。

2013年11月,株洲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年底时,有人推荐郭智去报名参评正高级职称,醴陵市总共推选了5名教师,郭智得到的消息很晚,准备的材料比较简单,“打算去当绿叶”。

株洲市教育局教师工作科副科长杨柳介绍,株洲市评选正高级职称教师时,集中评审占40%,这部分主要看候选人的个人材料,由同行专家评;实地考核的比重更大,占到60%,包括现场听课、教师座谈、学生及家长满意度测评等内容。

“我准备材料的时候,都没意识到这是评职称。”郭智说,评正高级职称很看重一线教学成绩。通过了株洲市教育局这一关评审后,还要参加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现场讲课,主要通过讲课看教师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等。除此之外,参评教师还需要提交一个自己完成的课题,郭智说,他当时提交了一个关于中学体育整体改革的课题。

2014年初,湖南省报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教育部19人,评定正高级职称均获通过。醴陵市一共有两位教师获评正高级职称,其中就包括郭智。职称评定结果出来后,株洲市人社局随即调整了郭智的工资,每个月较之前上浮了几百元,郭智也把原来那辆三菱车换成了一辆中高档小车。

“评上正高级职称后,在教育局的大会小会现场露面多了,其他学校的老师和校长也开始改口喊我‘郭教授’。”郭智说,2015年,他成了醴陵市当年唯一获评“特级教师”的人,从此他又多了“郭特”这个称呼。

随着喊“郭教授”的人越来越多,郭智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他说:“现在言行都要注意些,毕竟要起到标杆的作用。”

观点

专心付出才能收获大写的人生

一个体育老师成了中学“教授”,这应是让很多人艳羡不已的。在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的大背景下,体育老师郭智无疑是幸运的,但如果读罢关于他的故事,他的幸运又不是毫无来由的。

在郭智老师沉甸甸的成绩背后,我们无从知道这其中有多少可归结于他的专业水平,但有一点是非常确定的,他付出了比许多同行更多的专心。

作为一个老师,他一般能每天坚持5点半起床,晚上11点多才回家;作为一个体育老师,他能兼教练、队医、训练师、营养师多重任务于一身;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能以教书为志,决定一辈子只在教育行业发展下去。看似平常付出的坚持和坚守,背后可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专注付出。

这样的专注是令人叹服的,专注的力量更是惊人,某白酒品牌的一句经典广告词便是“50年,我们只做一件事”,让消费者从它的专注中感受到可靠和信誉。如果说专注可以让一个公司拥有品牌,那么对个人,专注可以意味着卓越。有言说,任何人只要专注于一个领域,5年可以成为专家,10年可以成为权威,15年就可以世界顶尖。

专家也好,权威也罢,对于一个淡泊名利的体育老师来说,最大的收获,应该在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尊荣感,以及内心的满足感。我相信在郭智老师决意用一辈子专注于教育行业,大抵是没有想到会有一天,他会成为中学“教授”。但他一定可以预见,只要自己有所专注,必然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同行的认可,以及业界的关注。

从某种意义上,郭智老师的教育生涯就是大写的人生。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如郭智老师这般幸运,成为所在领域的权威,但是他带来的启示却是普适的,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专注,假以时日,你也会成为大写的人。本报评论员高亚洲

 

责编:刘颖

来源:潇湘晨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