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一把神奇的刀访湘菜传播国际大师曹秋泉

    2016-09-30 14:58:36



长沙市岳麓区雷锋镇某个多塘的小区里住着个怪老头,人们不喊他大名曹秋泉或曹老师,都叫他“钓鱼精”。说他比鱼还狡猾,一下钓饵就上来两三条。塘边一坐就一天,钓上来的鱼又放生到另一个塘里,不带走也不吃。

“我喜欢钓鱼,水产性的东西我都了解,鱼一钓上来就知道好不好吃。”按“钓鱼精”的话,近山知鸟音,近水知鱼性,想抓住狐狸必须比狐狸更狡猾。就像研究鱼,年逾古稀、从厨55年的湘菜大师曹秋泉也研究了一辈子湘菜。他做一道鸡骨不沾肉、肉不沾鸡骨的麻辣子鸡,从拔毛到上桌三分钟,杀一只活鸡杀口不超过一根筷子。绸子上切肉丝,绸子不破、肉丝一根不连是他的基本功。

湘菜大师就是中国烹饪大师


在瑞典授课时一展厨艺。


从“清真之国”巴基斯坦到“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穿越“欧洲锯木场”瑞典到“童话王国”丹麦,曹秋泉带着一门手艺走遍世界十几个国家。他是湘菜大师涉外第一人。

“我这双手虽大,但还是挺灵活的”。刀尖上开花,同行对曹秋泉刀工佩服至极。一把土菜刀闯天下,这把刀雕得了“孔雀开屏”,削得了猪头猪骨。他曾用此刀一分钟砍下了半边猪的七个部位,下手之精准、手法之流畅、皮肉之分明,当场看傻了身背长短不一、式样各异十几把刀的外国厨师。有人立即跟他预订800把,用了20年的老铁匠打造的土菜刀瞬间变抢手货。

北欧人眼里,中国是古老而神秘的国度,中国的食物千奇百怪。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洞里钻的都能下锅,烹饪手法千变万化,炒、爆、熘、炸、炖、煎、涮、蜜汁、糖水……


曹秋泉大师在瑞典传播湘菜时,像明星般被同行追捧。


在瑞典授课,挑战一个接着一个。“Mr Cao,Can you do it?”身高两米的瑞典大个子约翰指着一本《台湾菜谱》上的芋头丸子兴冲冲地问。在他心里,师傅曹秋泉无所不能,样样拿手。师从红案湘菜大师熊松贵,曹秋泉从厨以来专攻炉子功夫——炒菜。学徒时虽也蒸过包子,但油案、白案工作毕竟不属他擅长。看着大个子期待的眼神,他只好照着菜谱一步一步做起了芋头丸子,发面包子、磨豆腐、做卤味、熏腊肉。腊肉皮薄质嫩,挂在厨房里几天就少了一大半。约翰这个大汉居然用刀割下一块生嚼,瞪着眼睛操着蹩脚的中文惊叹道:“这个最好吃!”


象形冷拼“孔雀开屏”。


青豆熘虾仁、酸菜鱼片、东安鸡这些新奇而别致的湘菜,让瑞典大个子们看得垂涎三尺,吃得意犹未尽,十几斤一只的洋鸡一人能吃掉半只。曹秋泉既无奈又骄傲,“在国外,湘菜大师就是中国烹饪大师,必须什么都晓得做!”出了国就是中国的脸面,湘菜必须从初加工起培养整套人马、全能人才,正确运用湘菜的调味方法,掌握好食材的食用过程、保管、活养,堂堂正正展现中国的餐饮文化。

湘菜的口味需要引导

1984年,门可罗雀的芙蓉宾馆陷入经营困境。愁云满面的总经理找到劳累住院的曹秋泉,“曹师傅,拜托你帮我想个点子搞活,三天之后上马。”

接到任务的他即刻出院,购置了一批火锅,亲自下厨研究炒菜,组织厨房人员张罗开来。根据国外交流经验,他引入自助餐概念,根据食物特性用湘菜口味秘制了一批调料,结合火锅开创了长沙第一家火锅自助餐。

先来即有,售完即无,一经推出头一个月就卖出了350万元。紧接着他自创了一人份小火锅,单价由20元飙升至30元,生意太好,出价40元都吃不到。

“湘菜的口味需要引导,根据生活习惯、当地口味,用扎实的基本功、精湛的厨艺来引导。”曹秋泉说,引导是发展的一部分,吃惯了自然会想吃。多年厨海浮沉,曹秋泉不仅能一眼阅人,更能一眼断菜,观表情、看身材、听口音,当即判断出食客喜好的菜品。

有悟性的厨师才是湘菜的未来

比起一位和气的大师,他更愿意做一个坚持原则的“匠人”,脾气虽大,但手艺公认的好。快中有序,曹秋泉炒菜随身带着一块抹布,不管再忙再乱,抹完之后一定洗得雪白无瑕,然后整齐叠好。

“我这一生走南闯北的手艺不想带到土里糟蹋了。”曹秋泉的熘菜出了名的好,后生已难得其精要。直脾气的老爷子留下了一身病痛,湘菜技艺的失传更令他万分痛惜,“像烧乳猪、叉烧鸭的烹饪方法都丢了,叉烧鸭比现在烤鸭的味道好十倍不止!”

“我曾对徒弟们说,教你们手艺的时候比较着急,态度也差点。但我讲故事的时候,你们多听着点,多去领悟。”曹老说,他喜欢有想法的徒弟,有悟性的厨师才是湘菜的未来。

文/宋晓帆 图/陈杰

责编:郑礼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