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云帆网 2016-09-01 06:22:35

这幅山水摄影作品,其实是对“湘”字含义来源的最好诠释。图中最高的山称娥皇峰,小桥左边的山峰便是女英峰,柳林遮挡住的便是舜源峰。图中山光水色、小桥古道、柳影花阴,相映成趣。中华人文道德始祖舜帝就安详地躺在这里。
几乎连三岁毛孩都知道“湘”是湖南的简称,因湘江为境内最大河流而得名。为何还要来个“湘”字释“疑”呢?
字典上对“湘”的解释是:湘,湘水也。出零陵海阳山北入江。《说文》朱骏声曰:“出今广西桂林府兴安县海阳山,与漓水同源,经湖南长沙府湘阴县至磊石山八为二派,又合入洞庭湖曰湘口,许云入江未详。”湖南省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发布表明,湘江源头在湖南省蓝山县紫良瑶族乡。具体发源地在县国家森林公园的野狗岭,也就是潇水发源地——九疑山。
这条湖南母亲河何以被命名为“湘”呢?其实“湘”字最早并不是指这条河,而是指“舜帝沿此河南下巡视工作,到达九疑山后驾崩并葬于此”这样一件事。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 ,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道德始祖舜帝沿湘江南巡到达九疑这件事变成一个字就是“湘”。
“湘”,由三点水加“相”组成。三点水指舜帝沿河南下,“相”从目从木,省视也,即检查工作。故此,舜帝被称为“湘君”,舜帝二妃则被称为“湘妃”,舜帝南巡所经由的河流就命称为“湘”了。
舜帝崩葬之陵,又何以称为“零陵”?其实这个“零”与“泠”是同一个字,就像“峯”与“峰”是同一字一样。将“零”字的“雨”从上方移至左边,再由“雨”转为“氵”加“令”便是“泠”。这种写法,也不是今人的猜测,东汉王莽称帝,称舜为舜帝,改零陵为“泠陵”,即为九疑山舜帝陵。
舜帝崩葬零陵,究竟葬于何处?这里九山相似,游者谜,祭者疑,遂为九疑。所以,一个“湘”字诠释舜帝崩葬九疑之“疑”。《尚书》云:“德自舜明”,那么湖湘也就是中华道德文化的发祥地。
“湘”字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原来如此深厚!
(作者:李治军)
责编:朱晓华
来源:洞庭云帆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