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汉泉 湖南日报新闻影像中心 2016-08-19 15:21:34
湖南省湘潭市平政路,过去是湘潭的主要发源地,曾建有供各地商贾分域聚会的护国寺、江西会馆、寿佛殿、关圣殿、华南戏院等庙所,自古水运发达,是水上货物的集散地。这里四方商贾云集,盛极几朝,曾被誉为“小上海滩”。
随着政府“精美湘潭”两年行动计划的全面启动,这里所辖的大埠桥社区、关圣殿社区以及新梁街社区的3000余户居民即将告别生活多年的地方。 图/文 熊汉泉
平政路74号九总煤店70后老板李延华和妻子杨丽华,1996年6月从怀化溆浦县岩家垅乡来平政路做煤生意,至今已有20年历史。他们主要是以加工藕煤送周边各家餐饮店为主。李延华说,旺季的时候每天可以送货2吨左右。据周边老人回忆,这个九总煤店所在地,过去属于湘潭市国营煤店,也是解放初期湘潭市民排队领取煤炭票的地方。
来自湘潭县歇马乡顶峰村今年51岁的曹华新,靠卖热豆腐为生,在平政路上叫卖至今已长达27年。他每天都带着98岁高龄的母亲朱端英走家串户,在平政路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他说,自己每天凌晨3点左右就得起床开始做豆腐,一大早就上路叫卖,中午12点左右收工,每天收入在60至70元左右。
平政路曾家巷2号附2号袁鑫权和他的龙凤胎子女琢为、子茜。袁鑫权是土生土长的平政路人,已在这里住了48年。袁鑫权原来是湘潭市二轻局机械锻件厂的一名职工,后来企业倒闭,自谋职业在平政路开了家毛巾洗涤厂。他所住的曾家巷子共10户人家,目前有了两对龙凤胎。
平政路74号九老壳商店周明光,1958年1月出生。20多年前从湘潭市袜厂下岗,与妻子唐三元一起开了这家小卖部,至今已有38年历史。几十年来,周家就靠这个小店的收入来养家糊口。这种采用木板当门窗来开关店铺的方法已极为少见。
80后文艺青年严密,一直梦想有个自己的工作室。于2014年租了平政路23号的1、2号门面进行了一番精心的设计布置,取名“逸道轩”。她说,在这样一个空间,可以让我陪你听花开的声音,看细雨绵绵的窗外,望天上的云卷云舒,吹江边的和风,喝喝茶,写写字,悠然了岁月,清香了时光。严密2008年开始爱好书法,2009年就获得了省里的奖项。现系湘潭市青年书协副主席。
平政路护国寺码头26号的袁正德,1952年4月出生,土生土长的平政路人。袁老1971年参加工作,先是在湘潭市水泥船厂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又转到湘潭市针织厂,2012年退休。袁正德所住的房子已有200余年历史,是袁老的爷爷袁洪春手里留下来的,至今已住了4代人。袁老从小就喜欢文艺,吹奏笛子是他的最爱,曾经是学校文艺队和工厂文宣队队员。伴随他的这只鹅是袁老从鹅蛋孵化一直喂养大的,一年半来与袁老形影不离。
平政路127号杨凤蛟,1964年11月出生。1986年12月从湘潭市长城乡嫁到平政路。杨凤蛟一直没有正式工作,靠开“群爱副食品店”来维持生计。丈夫文松涛于2013年病逝,后来她就一直照顾着83岁的公公文辉。据她介绍,解放前这里就是由她的爷爷文永茂开的一个叫“复顺祥”的店面,主要从事篾匠行当,后来在她公公文辉手里就改为了做灯笼和伞把生意,还经营过一段时间的铁筛子。
平政路121号国通快递雨湖分部经理周志敏,1972年12月出生,土生土长的湘潭人。2016年7月开始经营快递业务。现在他每天都要派出3—4人送货,每天收到的快递件数在200件以上。
平政路古双巷25号周新建,1953年7月出生。1977年从湘潭十四总嫁到平政路,至今已住39年。周老原是湘潭市毛巾厂职工,1997年下岗。她于2004年一次性购买了养老保险。由于其心脏不好,现在一直坚持在吃药治疗。周老一直喜欢留长发,她现在的这一头秀发已经留了20多年,她说,留长发显得年轻些。
平政路南步街4号明明香烛行老板周小明,1958年11月出生。是土生土长的平政路人,周小明在1992年34岁时患精神分裂症,住院达12次。九十年代末,她的哥哥周国祥为了照顾生病的妹妹,先是带着她一起经营食品烟酒,后来改成了香烛行。2009年哥哥去世后并由她一个人在经营着这家香烛行。
平政路大桥下街25号周象鼎,1937年11月出生在湘潭窑湾。原住湘潭市一大桥附近,1958年由于建设湘潭一大桥搬迁到平政路。周老1955年招工去资兴煤矿,1993年退休后回到湘潭。1957年与汤友媛结为夫妻,汤友媛原来是湘潭纺织厂工人,后来随周老调到资兴煤矿一直工作到退休。不幸的是汤老在2003年中风,14年来一直由周老和儿子来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周嗲原来每天都要到公园的健身器材处去锻炼,自妻子中风后,为了照顾好妻子,他就在自己的阳台上自制了健身器材来锻炼身体。
平政路166号综合楼1号门面林哥热鱼店老板娘张雪平,1967年12月出生。热鱼店1991年开业至今已经24年,由于其价廉物美,生意一直红火,高峰期每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去年以来,由于经济不景气,收入在不断减低。
平政路大桥下街50号87岁的谢霞林与85岁的张菊华已在平政路住了63年。两老是1956年10月结婚的,生育了4个儿女,大的53岁。谢老原来在湘潭市建二公司做木工,60岁退休,张老原来在平政路居委会做些临时工作,现享受1000元左右的社保工资。
平政路114号袁顺华老人,1937年10月出生。袁老18岁不到就嫁到平政路,至今已住60余年。袁老原来在湘潭市有名的环球理发店工作,48岁时退休。老伴邹振湘4年前去世,袁娭毑现在与儿子住在一起。
平政路盐店码头20号杨冬秀,1937年11月出生。1962年嫁到平政路,已住50余年。杨老1980年离异,后来找的老伴也于1997年去世。现为一个人生活。老人家患有严重的白内障,只能够见到一点点微弱的光。她10多年前就开始吃低保,从136每月提到了现在的460每月。听杨娭毑说,她原来还是湘潭市第一批108个个体户其中的一个,做过水果、冰棒批发。杨老一生坎坷,一直没有一份正式工作,旧社会时就在一家湘潭做猪毛生意的老板家做童工,解放后先是在一家市办的猪棕厂做临时工,后来参加雨湖区服务大队到湘钢修过铁路,还先后参加了中国银行湘潭分行、和平小学、湘潭铁桥、板塘铁路枢纽的建设。曾经当选过雨湖区人大代表。
平政路107号书画装裱店伍春华,1971年12月出生。原系湘潭县绣品总厂的一名员工,九十年代企业倒闭,下岗后从师90岁的张月明老师学习装裱,后来就一直从事这个行业。4年前在平政路开了这家装裱店。
平政路新生码头29号89岁的任泳娥老人, 16岁从湘潭十八总嫁到平政路。丈夫何福元10年前去世。任娭毑一直没有正式工作,原来在社区及五七工厂做点临时工,现主要靠社保每月的1000元补贴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家有3个儿女,分别在株洲、岳阳及武汉。
平政路大桥下街47号49岁的赵庆云和44岁的倪凤娇夫妇。夫妻俩2001年从湘潭县河口镇来到平政路,靠做油漆手艺维持生计。今年5月,赵庆元突然患脑干出血中风,在重症监护室住了近两个月。目前生活仍然不能自理,靠妻子倪凤娇照顾。
平政路万寿宫码头13号88岁的李雪梅老人,1942年嫁到平政路,至今已在平政路住了74年。李老原在湘潭市牡丹服装厂工作,1980年退休。老伴五年前去世,现在一个人生活。5个子女都已经退休,儿女们采用10天一轮换的办法回来陪伴李老。
平政路万寿宫码头5号雷益寿,1945年10月出生。祖籍为江西。一岁时随母亲袁荷花一起来到平政路,他的父亲雷长根过去一直在平政路的王永记做裁缝,1969年去世。雷益寿原是湘潭市制帽厂的职工,2005年退休。
平政路166号2号门面168发屋老板陈习平,1968年7月出生。八十年代从湘潭县石潭镇来平政路开发廊,至今已有28年。她与丈夫王泽红于1992年结婚并落户平政路。
平政路和平里6号姜紫其,1962年4月出生。1993年嫁到平政路,至今已住23年。15年来,姜紫其靠卖绿豆沙维持生计。尽管每天收入很低,但她仍然在努力坚持。
责编:李梓延
来源:湖南日报新闻影像中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