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李白的异代知己

  新湖南客户端   2016-06-04 09:30:33


网络图片

文丨陈华荣

屈原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清朝著名诗人龚自珍说李白诗歌融屈原 、庄周为一炉。

李白流传于世的诗歌有九百多首,他的诗歌中写到的历史人物多达354位。他在歌咏历史人物的事迹时,常常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借古人之事抒胸中块垒,或许可以说,李白写历史人物都是在直接或间接写自己,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

“浴芳草弹冠,浴兰莫振衣。处世忌太洁,至人贵藏晖。沧浪有钓叟,吾与尔同归。”李白这首《沐浴子》以屈原与渔夫的对话为话题,说屈原的处世态度过于高洁,说他愿意追随渔夫的思想和行迹,隐居江湖,不露才华。其实这首诗也是诗人自己的写照,表达了他对屈原的仰慕,引为异代知音。

屈原名平,是楚国贵族,曾任楚国左徒,三闾大夫。李白与屈原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两人都曾得到君王的信任。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因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而李白在天宝元年(742年),得到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推荐,唐玄宗召李白进宫,任命李白供奉翰林。主要工作就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赋诗纪实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世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后来,唐玄宗要他上朝,他也不来了。有一次,李白喝醉酒了,唐玄宗要他写诗,他豪言要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磨墨才可。没过多久,唐玄宗听信高力士、杨国忠、杨贵妃谗言,将李白赐金放还,撵出长安。

李白和屈原一样,热爱祖国,憎恨黑暗势力,积极关心政治。屈原虽被谗放逐,但对于楚国的热爱和对楚王的忠心却始终未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白屡屡入仕无门、频遭挫折,终生未能实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梦想。但始终怀着爱国忧民、建功立业之心,在他生命行将结束,六十二岁高龄的时候,听到出征消息还主动请缨,有《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一诗为证。“一朝复一朝,白发心不改”,表达了李白为国家效力疾心不改。李白与屈原都是在六十二岁去世,都是死在水里。屈原投汨罗江而死,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传说李白有三种死法,此为其中一种)

李白与屈原唯一不同之处体现在遭受仕途不顺的时候,李白是“但愿长醉不愿醒”;而屈原希望一直清楚地看清世界:“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创作出了《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以辞名于后世。他在62岁投汩罗江而死时,作绝笔诗篇《怀沙》,抒发忠贞爱国的情怀和“受命不迁”的崇高志节,倾诉了自己多年郁积于心头的苦闷。李白在《江上吟》一诗中赞道:“屈原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屈原的诗作充满想象和幻想,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这让李白倾慕不巳,他的诗深受屈原作品的影响。所以说李白诗中每咏及屈原和他的诗,都是在抒发自己的情志。

其实,在天宝三年(744年)之前。无论是实写其人,还是用为意象;无论是对其政治悲剧的叹惋还是对其文学成就的赞扬,李白诗中并未出现过屈原。但是自天宝三年之后,屈原这个名字就开始在李白的诗中频频出现。这是为何呢?对照李白的生平就可以对这种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天宝三年的李白,已经遭馋被疏,结束了在长安供奉翰林的工作,想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此时,李白的境遇与遇馋被疏的屈原非常相似。此前,李白也常常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但是对于时君(意为当时或当代的君主)还是抱有希望的。李白近两年的翰林工作,其实就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当他发现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对实现理想和抱负也失去了信心,所以就开始常常将屈原引为异代知音。

李白在他的诗作中共提及屈原十六次,有时用其名“屈原”、 “屈平”,有时用其身份“楚臣”、“屈大夫”,有时称其为“骚人”、“怀沙客”。除了上面提到的《江上吟》一首是咏歌其文学成就,其余的都是将屈原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来加以品评和叹惋的。

从下面这几首诗中可以看出李白是将屈原视为一个政坛上的悲剧英雄来吟咏,或作为意象来寄托抱负的:一、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行路难三首》其三);二、比干谏而死,屈平窜湘潭。(《殷后乱天纪》古风其五十一);三、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悲歌行》);四、范蠡脱勾践,屈平去怀王。(《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在这些诗作中,李白反复引用的都是屈原被馋、楚怀王将其放逐的典故。如屈原这等“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醒孤高和洁身自好之人,是不为时世所容的,最终只会导致“楚王放却屈大夫”,“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二年吟泽畔,憔悴几时回”,只落得投身汨罗江、葬身鱼腹。

李白这些诗作表面上是批评屈原清醒孤高,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不明时务,执著于理想,感叹其人生遭遇和政治悲剧。其实际是在赞美屈原,同时也是表达他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和被贬谪、放逐的感慨和愤恨。屈原身上的悲剧色彩是李白个人遭遇的折光,有暗合之意。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这首诗是杜甫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市)所作。当时李白受永王李璘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还至湖南,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感叹两人才士不遇,志士遭谗的相同命运。因而,杜甫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从这首诗中似乎可以看出杜甫是肯定李白与屈原之间是异代知音的关系。

逆境造雄才,怨愤出诗人。屈原如此!李白也是如此!

责编:朱晓华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