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握手》作家张扬:一生只写一本书

  新湖南客户端   2016-06-15 10:45:37

“一个人的一生,应该只有一次爱情,也只能有一次爱情”

———《第二次握手》

人物简介:

张扬,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生于1944年5月,河南长葛人,在湖南长沙长大。1961年10月发表处女作。1963年2月写出《第二次握手》 (初稿),后多次重写。“文革”中产生的1970年稿造成全国规模的手抄本流传,张扬因此于1975年1月被“四人帮”逮捕并内定死刑。1979年1月平反。《第二次握手》于1979年7月正式出版后,累计印数达430万册,至今居新时期以来我国当代长篇小说发行量的首位。该书“重写本”于2006年10月在北京问世。

注:初稿名为《归来》,后改为《第二次握手》。

 

《第二次握手》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风靡的手抄本小说。2012年,这本被称为感动了一代人的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推出终极版。

这已经是张扬第二次改写《第二次握手》,作者张扬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这也是最后一次,继此次封笔之作后,他即将跨界专注于自己的绘画事业。

终极版《第二次握手》

删掉了什么?

小说《第二次握手》1979年公开出版,从手抄本到正式出版,读者过亿,初版印数430万册,高居新时期当代长篇小说发行量之首。2006年,小说重写本出版。对于重写《第二次握手》且称之为终极版的原因,张扬解释,这都是他追求完美的性格在作祟,“某种意义上来看,我一生只写了一本书,即《第二次握手》。而对它从来不满意,一直在不停地重写改写,从手稿和 手抄本 时代即是如此,而这一版是我最满意的。”

2006年重写版被当时的责编称为百科全书,后来一天,张扬的女儿开玩笑说,“看了爸爸的书,我可以造出原子弹了。”张扬认为,读者要看的是小说,不是看百科全书,这是一个优点,也是缺点,因此,他便有了“动刀”给它“瘦身”的念头。

相比2006年的重写版,张扬在60多万字的基础上,不惜割爱,删去近20万字,他表示就像人减肥一样,瘦下来就更漂亮了。2006版本的有88章,现在只剩42章。给《第二次握手》的“瘦身手术”,让故事更紧凑,少了科学专业知识。《第二次握手》从此定型,以后也不会再改动。张扬说,有个女编剧联系他想改编此书,结局是想让两人在一起,被他断然拒绝了。他觉得有震撼力的就是结局和内敛的爱情,如果改了,那就不是《第二次握手》。

丰富爱情故事细节

作者自绘封面“丁洁琼”

张扬说,《第二次握手》中苏冠兰的原型是他的舅舅,这本书也是那个时代的产物,那个时代对纯文学的追求。终极版中,他没有改变内敛的爱情观,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时代风格,添加了一些生动的细节。例如,女主人公丁洁琼在美国被学者奥姆霍斯追求,张扬增加了两人之间更感人的爱情故事。有关男主人公苏冠兰和两个女主人公的故事也有添加,“女主人公叶雨涵也是一个很美、有内涵的女性,我增加了一个飞行员对她说不清道不明的爱。”

张扬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新书的封面是他自己所画的素描。记者看到是一位女性的侧面,她穿着工作服,规矩的发式,静静望着远处,背景是一团蘑菇云。“这是我的画首次作为封面。我学过几十年的画,有一定的素描基础,应该是比以前的画得更好。因为我是作者,对女主人公的形象,一直有自己的理解,和她有几十年的情感:她是科学家,穿的是工作服;她是不靠衣着的,发型发式很一般;她是冷静的,嘴角仿佛有微笑,因为她看到科学胜利的成果。所以,这个女主角丁洁琼我快爱上她了,因为她代表的是民族的美丽和尊严。”

这两年,张扬几乎不写杂文和报告文学,他说自己准备改行当画家,“我年龄大了,老了眼睛不太好。所以,我希望画画也能创作出作品。除了素描基本功,国画、油画、粉画我都很擅长。别人都不知道我画画,所以,这本书的封面,也是我以画家的面貌重新再现。”

老朋友流沙河写对联

夸张扬有个性

12月初,张扬到成都,和认识十几年的流沙河见面。张扬说,自己被取了个绰号叫“文坛包公”,因为他喜欢对非法行为“无情鞭打”。就因为如此,张扬和流沙河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流沙河看了一篇关于张扬的文章《我是土匪我怕谁》后,曾写了一副对联托人转交给他,上联是“海内文章多拍马”,下联是“湘中子弟独燃犀”。张扬解释,古代人认为把犀牛角点燃,可以使妖魔鬼怪现原形。此后,张扬凡是来四川,必然会拜访流沙河,“我每次看了他都高兴得不得了,我们是忘年之交。”

成都商报记者 陈谋

帮你读《第二次握手》

这部长篇小说描绘了中国知识分子曲折的爱情与事业。主人公苏冠兰和丁洁琼,在年轻的时候相识相爱却又分开,在分别的火车站他们牵了第一次手,然而从此天各一方。苏冠兰留在国内,丁洁琼去了美国。等到他们再次相见的时候,已经是三十年后,两人也已成为了有名的科学家。作品主人公丁洁琼说过的“一个人的一生,应该只有一次爱情,也只能有一次爱情”,让很多人至今难忘。从1970年起,《第二次握手》以手抄本形式传遍了整个中国内地,使成千上万的读者“在冷漠的寒夜里得到了瞬刻的温暖”(丁玲语)。

 (新湖南客户端综合自成都商报、百度百科 )

责编:朱晓华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