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2016-05-17 10:14:00
他是留日学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他留下了英名,也留下了著作《衡山正气集》。他就是辛亥革命志士——刘道一。
刘道一祖籍湖南衡山,1884年出生于湘潭。幼时喜读进步书籍,那时湘潭有家美国人办的教会医院,医务人员手中有些新书,刘道一想方设法通过关系借来阅读。后入县城益智学堂学习,受革命潮流和兄长刘揆一的影响,思想激进,想成为一个改天换地的人。
1903年,年仅19岁的刘道一加入了黄兴在长沙组织的反清革命团体华兴会。随后在哥哥的引荐下认识了湘潭进步人士、实业家梁焕奎。第二年,在梁焕奎的资助下,刘道一追随杨昌济、陈天华等人,到日本留学,并参加了中国进步人士在日本建立的进步组织。
对于这段经历,研究刘道一的湘潭市文史委员会委员、原湘潭市文联副主席何歌劲认为,湘军对刘道一产生了较为复杂的影响。
何歌劲介绍,刘道一父亲兄弟三人曾是湘军将领,尤其父亲刘方峣还做过曾国权的掌旗官。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曾擒得李秀成部下、总制林迪荣。然而林迪荣的一番劝说让刘方峣开始意识到清廷的腐朽和没落,并最终悄悄释放了林迪荣。但另一方面,正是很多退役湘军将领在湖南大兴教育,主张文化兴国,客观上又让刘道一从幼年开始便接触到了较为先进的思想。
1904年4月,身为“湘潭媳妇”的秋瑾来到东京。听说当地有不少湘潭老乡说起刘道一的事迹,遂前去看望,并与其协商组建会党的事。
在一个飘雪的寒夜,刘道一和秋瑾总结了甲辰起义失败的教训,理性分析了国内当时的局势。随后,两人决定成立秘密革命团体“十人会”。后来他们又与黄人漳、冯自由、王时泽、仇亮等组织“三点会”(又称“洪门天地会”或“三合会”)。由于刘道一胆大心细,有组织能力,便担任“草鞋”(将军)。
1905年7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刘道一、秋瑾等人加入同盟会,刘道一担任东京同盟会本部书记、干事等职,办理对外交涉事务。
据史料记载,1906年秋,22岁的刘道一被黄兴亲自指派为湖南起义总策划人和领导人。到达长沙后,刘道一将核心同志数十人召到水陆洲(即今橘子洲头)船上秘密开会。会上,决定了起义的组织机构。刘道一留在长沙掌握全局,与会的蔡绍南则前往湖南的浏阳、醴陵和江西萍乡等工厂比较集中的地方联络会党,组织起义暴动。
不幸的是,刘道一于同年被捕,在狱中屡遭酷刑仍大义凛然,写下“天地方兴三字狱,但期吾道不终孤。舍身此日吾何惜,救世中天志已虚”的诗句。
面对严刑拷问,他怒斥道:“士可杀,不可辱,死即死耳!”同盟会会员名单及组织情况,清廷一无所获。清吏无奈,以从他身上搜出一枚“锄非”二字印章为借口,决定处死刘道一。
责编:段涵敏
来源:新华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