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希龄和常德市一中

  常德党史网   2016-05-17 13:45:06

常德市一中的主要创办者,后来曾担任民国总理的熊希龄,出生于湘西沱江边美丽迷人的山城凤凰。

loading...

熊希龄像

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神奇的大鸟。它状如孔雀,羽毛五彩,声音动听,异常美丽。据说,它是吉祥的象征,落到哪里,就降福于哪里。说来也巧,这凤凰城还真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二十世纪就出了沈从文,黄永玉、熊希龄等闻名于世的传奇人物,加上它秀丽的山水,古朴的吊脚楼,吸引了大批的中外游客。

今天,游客们踏上凤凰城青石板路的老街,都会去探访沱江边黄永玉画楼和沈从文、熊希龄故居。说起黄永玉、沈从文,一般的人都熟悉,但对熊希龄了解的人就不多了。熊希龄是个怎样的人呢?他的名字怎么会和创办西路师范,也就是今天的常德市一中联系在一起的呢?

熊希龄1870年出生于凤凰县城一个官宦家庭。他自幼勤奋好学,天生聪明过人,14岁就中秀才,人称“湘西神童”。20岁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他的老师朱其懿素来就赏识他,不仅在求学上支持他,还让一个妹妹嫁给他,这就为他后来来常德埋下伏笔。1894年,清军在甲午战争惨败后,熊希龄痛心于清末政治的腐败和列强对中国的欺凌,毅然投身于维新运动。1897年,他以在籍翰林的的身份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新政,任全省第一个新式学堂——湖南时务学堂总理,聘请维新领袖人物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宣传维新思想,培养维新人才。1898年,与谭嗣同、唐才常等创办了南学会、《湘报》;成立了延年会、“妇女不缠足令”等维新社团。同时,他还参与办理和兴办湖南的近代航运事业,促使湘省“讲堂工场林立”,“各州府学校纷起”,在全国领维新风气之先,成为当时全国最富有朝气的一省。

loading...

凤凰熊希龄故居

1898年6月11日,清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的诏书,宣布变法,也就是历史上的戊戌变法开始。但是,对光绪皇帝此后颁布的一系列几十条改革诏令,除了湖南巡抚陈宝箴能认真执行以外,其他地方督抚都置若罔闻。9月21日,戊戌变法仅103天,慈禧太后即发动戊戌政变,大肆迫害维新人士。光绪皇帝本人被因禁中南海孤岛,维新领袖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出逃香港、日本,谭嗣同、杨锐、林旭等六君子被杀于北京菜市口。熊希龄在赴京途中患重病,未能按时到京,因而幸免于难,但是仍受到“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的惩处。此后,他只得隐居衡阳、沅州等地闭门读书,但是,始终没有放弃教育救国的理想。

loading...

故居里的熊希龄资料展室

1902年,他的老师、妻兄朱其懿调任常德知府,他一同前往。当年,在朱其懿的全力支持下,熊希龄为首策划创办了湖南公立西路师范讲习班,第二年就扩大招生,改名为湖南公立西路师范学堂,它就是50年后的常德市一中。西路师范比起后来在全省成三足鼎立形势的长沙中路师范、衡阳南路师范,建校时间更早,招生范围更广。

创办西路师范这样的高等师范学校,虽有知府的支持,但由于白手起家,在筹建校舍、采购图书、聘请教师、编订教材和办学经费等方面都面临很大的困难,正如熊希龄在写给好友汪康年的信中说:“相别两年,时光又变,惟有于教育上求异同之效果而已。然困难情形,有非一言能尽者。”虽然因为是被革职的维新党人不便公开为首出面,而由黔阳黄忠浩担任学校监督(校长),但熊希龄上下奔走联系,四方动员呼号,使这些困难都得以解决。

在校舍问题上,先是动员武陵富商蒋积文、蒋谦叔侄及李寿熙捐巨资(其中二蒋合捐一万串),购得武陵北门城内探花街(今北正街)前任湖南巡抚翟浩私宅(曾经是明朝荣定王朱翊珍王府),作为校址,然后再逐年扩充。在经费上,由熊希龄提出的扩大招生地域方案,得到朱其懿支持,并由新任湖南巡抚赵尔巽核准,西路师范学堂在1903年招生的地方达到:沅水、澧水流域的四府二直隶州五厅三十县。即:常德府属的武陵(今武陵区、鼎城区)、桃源、龙阳(今汉寿)、沅江4县,澧州(以直隶州兼县)所属的安福(今临澧)、安乡、石门、慈利、永定(今张家界市永定区)6县,辰州府属的沅陵、辰溪、溆浦、泸溪4县,沅州府属的芷江、黔阳、麻阳3县,永顺府属的永顺、保靖、龙山、桑植4县,靖州(直隶州兼县)所属的会同、通道、绥宁4县,加上凤凰厅(今凤凰县)、乾州厅(今吉首市)、永绥厅(今花垣县)、晃州厅(今新晃县)、南州厅(今南县),共合31县(中华民国成立后古丈坪升为县,则招生范围合30县)。经朱其懿、熊希龄召集各府、州、厅、县士绅开会商定,各州县每年选送拔尖学生3名,交纳经费400串。此外,每年从各府厅州县减征的钱粮款中,按比例提取一定数额的教育款项,作为办学经费,这样就使得西路师范有了固定的常年经费。在教师,课程、教材方面,由于有熊希龄等人学习西方科学文化思想的指导,所以聘请的多为海内专家学者,有的还是留日留欧美的博学之士,还有4位日本教员。所开设课程多仿日本师范学校,并参照当时的实际需要,计有:读经、国文、修身、格致、英文、东文(日语)、数学、理化、博物、教育、伦理、心理、法政、历史、地理、音乐、图画、体操、习字、手工等,比起传统的旧私熟教育,真可谓是天壤之别。在当时还不可能有统一教材的情况下,西路师范的教材多由教师自己精心编写,然后印发讲义。

西路师范一经创立,就被誉为湘西北“成德达材”的最高学府。此后,它不仅为沅水澧水流域的30余县的新式学堂源源不断的输送师资,而且造就了一大批功勋卓著的革命志士和成就卓著的专家学者。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就是1902年入校的首届学子,正是受熊希龄维新思想的影响,使他走上最初的民主革命道路。打响推翻清朝第一枪的武昌起义领导人之一——蒋翊武,是1904年考入该校的学生。建校之初从这里走出去的某著名专家学者就有李烛尘、翦伯赞等人。辛亥革命后,学校改称省立二师,更是谱写了该校革命史上最辉煌的一页,被誉为湘西北革命的策源地。湘西北第一个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组织,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党组织,都诞生在这里。粟裕(会同县人)、滕代远(麻阳县人)、廖汉生(桑植县人)等一代风云人物都是在这里踏上革命征途。

1940年,学校改称省立四中。1949年常德解放前夕,学校建立了中共地下党支部。常德解放后,由原在该样任教的地下党员沈克家担任校长。1953年4月,学校更名为常德市第一中学,(省办重点中学),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培育了一批批优秀人才。

loading...

常德市一中百年校庆场景

熊希龄在创办西路师范后,一直遵循他自己爱国爱民,倡导民主,反抗外侮的思想,四处奔波。1904年,新任湖南巡抚赵尔巽将熊希龄办学的成绩上报朝廷,请撤了对他“严加管束”的处罚,使他得以东渡日本考察实业和工艺,回湘后创办了醴陵瓷业公司。1905年,去西方考察回国后,担任江苏农工商局总办。1911年辛亥革命后,熊希龄思想与时俱进,他草拟的全国财政纲要为孙中山,黄兴所称赞。他还以湖南共和协会正会长名义,率副会长张学济等150人致电袁世凯,要他不要再为清王朝而战。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他被任命为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负责组织内阁,但是,1914年2月,因不满袁世凯的独裁统治,毅然辞去财政总长和总理职务。1917年,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又任命熊希龄为政务评议会议长,他目睹当局独断专行,又立即辞去职务。此后,他眼见国内的军阀混战,连年灾荒,所以,长期从事救灾赈饥的慈善事业。1920年冬创办北平香山慈幼院,自任院长,收养孤儿达数万人,将该院办成集家庭、社会、学校为一体的新型学校,成为国内外闻名的慈幼教育机构。1932年1月28日,日寇进犯上海,他组织全家和慈幼院师生200余人为义勇军,开赴抗日前线。他和长女熊芷组成救护队,往长城前线救死扶伤。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他毅然决然乘船赴上海,会同上海红十字会,设战时临时医院4所、难民收容所8处,在抗击日寇战斗中,救出伤员1000余人,由战场救入安全地带的难民达20余万人。

loading...

熊希龄雕像

上海失守后,熊希龄于1937年12月18日抵达香港,25日突发脑溢血,医治无效逝世,终年68岁。葬于香港。1992年迁葬于北京香山。其平生著述甚多,今人辑有《熊希龄集》。

责编:段涵敏

来源:常德党史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