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马斯克、贝佐斯,为什么有时像个浑蛋

  三湘都市报   2016-05-28 07:46:59

吴晓波

1968年出生,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青年领袖”。著有《大败局》、《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等畅销书。

■文/吴晓波

希特勒幼年就在绘画方面展现了天赋,两次报考维也纳美院失败后,将艺术抱负转向了政治抱负,由一位奥地利流浪汉变成了德国总理,宣称世界将铭记自己1000年。这铭记给几个民族和整个时代都带去了灾难。他极度自信地发起两条战线,却被这两条战线带进了帝国的坟墓。

如果希特勒圆了当初的梦想,成为一个职业画家,那么他是否会将对人生的所有爱与恨都发泄在艺术创作上,成为第二个梵高呢?

梵高一开始被高更吸引,是因为对伟大艺术家的向往、对前辈的敬畏。他的几幅传世之作《星空》、《咖啡馆》也正是与高更一起游走的阶段创作的。而对艺术的理念不同,以及性格差异太大让他们开始吵架。当梵高意识到高更要离开自己的时候,又对前辈极其不舍,甚至拿着锋利的刀去街上堵他,却最终割下了自己的耳朵。

而那个坚信“谁有耳朵,谁就会听到”的尼采,在被基督教浸淫千年的国家中断定“上帝死了”。但这句反叛将既有的哲学体系进行了全面的解构。这个狂妄自大的人也写出了哲学史上最光辉的亮点。

他们有几个共同的特点:第一,有着系统的妄想性;第二,极度不相信他人;第三,必须击败敌人的意志力。

他们正是心理学家鲁格·肇嘉定义的偏执狂。独裁者、艺术家、哲学家也正是最容易出偏执狂的职业门类。传统意义上,与偏执狂最风马牛不相及的那个职业门类是商人——他们圆滑、他们周到、他们乐于协作,八面玲珑是他们的哲学。

但英特尔的创始人安迪·格鲁夫却用一整本书告诉我们《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繁荣的企业孕育着毁灭的种子”;“公司越成功,对你垂涎的人越多”;“管理者最大的职责就是提防他人袭击”,他的各种言论总是符合偏执狂的特征。

他曾引用过熊彼特的思想:企业存在并非价格竞争,而是新商品、新技术、新原料和新兴企业组织引发的竞争。这也是工业时代的重要分水岭。企业家的核心能力,从获利能力,变成了破坏式创新能力。

偏执狂自此不再是艺术家和哲学家的专属,在商业领域他们也开始创造历史。

底特律的教父亨利·利兰,对汽车的发展做足了贡献,他的贡献几乎来自对偏执的坚持。他要求商用车的零配件达到武器级的精度——误差小于0.5毫米;为了保证开车人的安全,强迫将手动发动机改良成电动发动机;第一辆由设计师设计而非工程师设计的汽车就出现在他的工厂。

而现在许多企业家也继承了这一偏执。

贝索斯成为了第一位成功的网上零售商,他会阅读大多数顾客的投诉,并转发给相关员工,只写一个问号。被称为“疯狂的人”。

乔布斯创造了最伟大的科技公司,却常常因为小事不如意大发雷霆,也会随着性子大哭。被称为“那个混蛋”。

马斯克把事业都做上了天,但他让员工7×24小时随时待命,不做完工作就不准回家。被称为“来自地狱的暴君”。

正是这些孤独、自大、疯狂、偏执的冒险家们,他们自负决绝、疑心超重、意志力强劲,他们用自己的特殊破坏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可能既不是好的朋友,也不是好的伴侣,他们是一群疯子——但他们创造了历史。(注:编者对本文略作删改)

责编:周杨

来源:三湘都市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