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丨湖南出版人谈陈忠实:缘仅三面风范长忆

  新湖南客户端   2016-04-29 15:47:20

新湖南客户端4月29日讯(记者 王为薇)今天一早,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去世的消息震惊文艺界。陈忠实与湖南的交集不多,湖南文艺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了陈忠实的散文集“处女作”——《告别白鸽》,应算陈忠实与湖南的情缘之一。今天,记者独家专访《告别白鸽》责编邓映如先生。十余年间,邓先生与陈忠实只见过寥寥三面,却对陈忠实有着别样的认识:质朴寡言却内心温情。

邓映如,著名出版人,北大湖南校友会会长,民盟湖南省委直属文化产业总支主委。上午11时,接到记者电话时,他刚刚获悉陈忠实去世的消息,颇觉诧异与遗憾,因为,直到一个月多前邓先生才知道陈忠实住院治疗的消息,计划于五六月间代表湖南文艺出版社去西安探望。

回忆起1997年10月初次与陈忠实的相见,邓映如依旧满心感激,“我没有想到,他为了见一位远道而来的编辑,竟推迟了前往长安县修改《白鹿原》的行程。你知道吗,当时修改《白鹿原》远比见一位未曾谋面的编辑急迫、重要啊,如果不能如期修改好,那一届的茅盾文学奖可能就失之交臂了。”

其实,在见面之前,邓映如仅与陈忠实通过一个电话。见面之后,邓映如很“诧异”。“我没有想到,写出磅礴巨著《白鹿原》的陈忠实竟然质朴得像个陕北汉子,沟壑纵横的脸如同黄土高坡。”

聊起陈忠实的朴实,邓映如说起了他同样朴实的“乡音”。“忠实话不多,烟却是一根接着一根地抽,他的陕西腔太重,幸好我还能听懂,可以交流无碍。”

初次见面,邓映如与陈忠实聊创作聊生活,顺便就说起了自己正主持策划的“小说家散文丛书”,希望其中有一本是他的散文结集。陈忠实听了停顿了一下,说自己从未想过要出散文集呢。很快,邓映如就收到了陈忠实寄来的书稿,1998年1月,《告别白鸽》正式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陈忠实收到样书后很是满意,笑称这是他的散文集处女作。不久,台湾也推出了繁体字版。邓映如介绍道:“其后的各种版本的陈忠实散文,最主要的文章还是来自这本《告别白鸽》。”

邓映如与陈忠实的第二次相见是在1998年。“那年第九届全国书市在西安召开。每年的书市有个固定活动,即《作者编者读者座谈会》,那年由我出面策划组织,把陈忠实、贾平凹等当地大腕悉数请到。”有个有趣的插曲,因会前正好在酒店遇到了宁夏作家张贤亮,邓映如于是邀请三人一起喝茶,遂有了陈忠实、张贤亮、贾平凹“西北三巨头”的难得聚首。性格爽朗的张贤亮笑言:“好你个邓映如,把我们三个都忽悠到一块了!”然陈忠实的话还是很少。”

邓映如曾相当长时间主持湖南文艺出版社的原创文学工作,特别是担纲国家重点工程“大风原创文学”,一直希望能有陈忠实的新作加入,故而常常保持着电话联系。2010年,邓映如希望策划一个中国“新四大名著”的评选,在他看来,《白鹿原》必然是其中之一。当他在2011年第三次赴西安拜会陈忠实并聊起此事时,“忠实难得地爽朗大笑,反问了一句‘够格吗?’”

采访中,邓映如一直唤陈忠实为“忠实”,他说,在十多年的交往中,他一直这么称呼他。而陈忠实亦亲切地称邓映如为“映如”或“小邓”。“在我们十多年的交往中,一直是平等对话的状态,彼此信任、推崇。”

君子之交淡如水。邓映如说,三次相见,他或空手而去,或提着点水果前往,而陈忠实则要把厂家送给他的香烟转送邓映如。“忠实的书法很好,第一次见面听说我要搬家,很厌烦旁人求字的他却主动说要送字给我,可见了几面,每次都说等我回长沙就写然后寄给我,我自己也不记得催,于是一直未能兑现,空留遗憾了。”

两人虽只见面三次,陈忠实对邓映如这位编者的信任却因一本书而可见一斑。一本被评论者称为“《白鹿原》第二”的《善居》即将出版,“我打电话给忠实,与他说明了此书的概要,并请他在封面推荐此书,他欣然允诺,说,‘你就写上陈忠实推荐’吧。”

链接——

陈忠实印象/ 邓映如(写于1998年)

见到忠实之前,我们已写过几次信,也通过几回电话。电话那端他的声音有些低沉,甚至沙哑,多少有些沧桑之感。

其时,我正策划编辑一套《小说家散文丛书》,已经出版了一辑五种。该丛书意欲一网打尽当代小说名家,因《白鹿原》而闻名遐迩的陈忠实,自然也在我的视线之内。正好有朋友介绍了忠实,我不久便收到他的一部散文书稿,这便是后来出版的《告别白鸽》。

我之所以将这套散文的作者定位于名小说家,盖因这几年散文出版的轻薄与泛滥,没有一些真实的分量是无法获得读者的认同的。小说家们除了本身的读者更多更广外,还在于出自小说家之手的散文自有不同于他人的独特魅力!他们每每以自己观照生活把握生命的特殊方式来抒写人生的感悟,从而更觉博大、深邃、朴拙而自然。

与陈忠实见面,是前年10月下旬,我飞赴宁夏银川,与张贤亮商谈其新作的出版问题。获得他的出版授权后打道回府,突然想起在西安中转时见一下忠实,于是通知忠实,他便派车去咸阳机场接我,并在宾馆为我订了房间。

第二天上午,忠实来访。果然十分朴素,全无大作家的作派,随和而亲切。若不是那双真挚而睿智的双眼,你或者疑心他是来自陕北的一个普通的农民。他满脸沟沟壑壑,不苟言笑,一见之下便不能不让你有几分肃然,我戏言从他的脸上便可读出一部沧桑的中国历史。看得出忠实不是那种风流倜傥的人,他不善交际,却在朋友中有很好的人缘。忠实嗜烟,且抽必雪茄,此外似乎就没有旁的爱好。当轻烟从他的指间飘起时,我们谈起了《告别白鸽》这部书稿。我发现,作品中那位渗透着生命忧患意识的叙述者,与眼前的他恰成印证。

中午,忠实请我去吃泡馍。他说他午饭后须赶往长安县,用几天的时间对《白鹿原》作一些修订。如我们后来所知道的那样,一个多月后,忠实荣膺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之作当然是《白鹿原》修订本。

忠实平常总喜欢呆在他的办公室里,我每每打电话问他又在写什么大作,他总是秘而不宣。他是个十分认真的人,从不愿意在创作上敷衍,如无超越,宁肯歇着。就像当年僻居乡下4年写作《白鹿原》,足见他的执著。他的书法很见功力,索要的人很多,让他不胜其烦。不过,听说我快搬新居了,不轻许诺的忠实竟主动说要送一幅字给我。

责编:王为薇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