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王小波|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

  止间   2016-04-11 17:24:41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纪念王小波

现在是2016年4月11日的12点42分,想想王小波已经离开我们19年了。很多人觉得王小波是一个时代的代表,是一个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的人。

在王小波那个时代,王小波这样的人写的小说,某段时间要靠大学生传抄和耳语来传诵。直到他故去,他的小说才能出版,而且,被许多的人误读,我不知道这时代算好还是算坏。

现在的他多了很多粉丝,每年这个时候我看到微博微信上有很多人很多平台去怀念他,纪念他,我想这也是他走了这么久对我们留下的最大一笔财富吧,很多时候人走了但是他的文字思想会留在我们心中,这样的人很少,恰巧王小波就是一位,他现在有许多的称号和美誉,但是他只是一个把自己心中所想所思给写出来的一个作家。

他不是什么文学巨匠,也不是很多人所说的王小波是中国富有创造性的作家之一,他是中国近半世纪的苦难和荒谬所结晶出来的天才。他只是一个用他的思想去告诉你他看到的世界的一个普通人。

但是他的文字有一种魔力,它能够对生活中所有的荒谬和苦难作出最彻底的反讽刺。他还做了从来没有人想做和做也没才力做到的事:他唾弃中国现代文学那种“软”以及伤感和谄媚的传统,而秉承罗素、伊塔洛·卡尔维诺他们的批判、思考的精神,同时把这个传统和中国古代小说的游戏精神作了一个创造性的衔接。

 荐书

01

《王小波思想小品》

“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胡思乱想并不有趣,有趣的是有道理而且还新奇。”

——王小波


上世纪90年代,王小波在写作小说的同时,开始杂文随笔的写作。这些文字从社会批判到文化论争、从写作自白到文学评论、从日常生活到传媒艺术……论域广阔,语言犀利,思想深湛独特,行文幽默有趣,洋洋洒洒,蔚然大观。他尤其提倡思维的乐趣,热爱智慧,倡导理性,倡导科学,张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以及人的自然本性的人本主义思想,推崇罗素、卡尔维诺等西方文学、哲学大师的言论;他的思维活跃睿智,他的视野开阔,这些都得到青少年读者等广大读者的深深喜爱。王小波的夫人李银河亲手编定王小波的杂文、随笔代表作五十余篇,并为本书选用的十余帧王小波的往照亲笔作注。

02

《我的精神家园》

“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

——王小波

 

 

《我的精神家园》是王小波杂文作品的精选集,分为文化篇、艺术篇、社会篇三部分。文中话题大多涉及文化状态与知识分子的命运。王小波站在平民的视角,从犀利的批判意识出发,以他独特的坦率与深刻、机智与黑色幽默,构建起独特的精神家园,将一道思想的盛宴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感受他对思想、对自己、对写作的真诚。

03

《爱你就像爱生命》

“我把我整个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

——王小波


 

《爱你就像爱生命》是王小波留存至今的非常全面书信作品。在这些珍贵信件中,王小波写尽了对爱人李银河的热烈爱恋、对朋友的惺惺相惜、对生活细节的平实分析……文字集幽默、深情、思考于一身,感人至深。《爱你就像爱生命》完整展现了王小波闪耀内心世界,是一部不可不读的当代书信经典。

04

《时代三部曲》

“在那一瞬间她爱上了我,而且这件事永远不能改变。”

——王小波

《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是王小波作品的精华。 “时代三部曲”表面上是王小波作品的合集,每部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其实是有一个逻辑顺序的。这个逻辑顺序就是:《黄金时代》中的小说写现实世界;《白银时代》中的小说写未来世界;《青铜时代》写的故事都发生在过去。

 

责编:曾璇

来源:止间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