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名人与娄底 2016-04-06 08:29:37
冯子振(1251~1348),字海粟,自号瀛洲洲客、怪怪道人,湘乡县山田街(今双峰县梓门桥镇山田村)人。自幼勤奋好学,肄业于涟滨书院。元大德二年(1298)登进士及第,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待制,继任承事郎,连任保宁(今日川境内)、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以散曲最著,为元代散曲名家。
祖籍双峰山田村
冯子振是元代散曲名家。对其籍贯,辞书大都称为湖南“攸州(今攸县)人”;对其生卒年月,《辞海》和《湖南通史》载为“约1257一约1314”,其他辞赋则付缺或“不详”。
其实,冯子振是湘乡山田街(今双峰县梓门桥镇山田村人)。清光绪《湖南通志》和《长沙郡志》及嘉庆《湘乡县志》均记载其是“湘乡州”或“湘乡县”人。对其生卒年月及官职,至今双峰县梓门桥镇冯氏后裔珍藏的历修《湘乡山田冯氏族谱》记载甚详:“子振,字海粟,自号瀛洲洲客,又号怪怪道人,登元大德二年进士及第,官承事郎,保宁彰德节度使,虢京待制,集贤院学士,谥文简。宋淳祜十一年辛亥九月十四日生,元至正八年戊子二月十二日卒。葬牌头铺铃子山岩下龟”。查阅历书,元成宗大德二年即公元1298年,宋理宗淳幸占十一年即1251年;元顺帝至正八年即1348年。冯子振享年达97岁,为元朝湘中一寿星。
双峰县乃1951年从原湘乡县析出新置。据《地名大辞典》载,元代湖南设置攸州和湘乡州,均归湖南天临路(宋代潭州)管辖。《元史》载冯子振是“攸州人”,可能系“湘乡州,,之误。以后所编辞书、史书皆沿《元史》之误,冯氏族谱所载其葬地为“牌头铺铃子山岩下龟”,此地今属双峰县梓门桥镇铃山责任区山田村,其墓是清宣宗道光五年(1825)为冯氏后裔所建,墓碑至今保存完好。碑文是:“元故第九派祖考冯公海粟老大人之基”,两边刻有“一丛芳草先人墓;百树梅花学士魂”墓联。现当地还保存冯子振所书“山田故居,岩下祖墓”手迹。可见,冯子振属今双峰县籍是准确无疑的了。
百树梅花学士魂
冯子振,自幼好学,“于书无所不读”。他博览经史,才思敏捷,写作诗文,往往奋笔疾书,一挥而就,有李白、苏轼之风。他为人豪侠,为文激扬,每逢酒酣气豪之时,使侍史两三人濡笔蘸墨,即伸纸疾书,横历奋发,随纸数多少,顷刻辄尽,莫不“事料浓郁,美如簇锦”。明初大学者宋濂在主修的《元史·儒学传》中对他的评价是:“海粟冯公,以博学英词名于时,下笔一挥万言,少亦不下数千言,真一世之雄……遗墨之出,争以重货购之,或刻之金石,或藏诸名山,往往有之,则为人之宝爱可知”。他与著名书画家赵孟颊为文字交。一次,他到浙江吴兴去拜访赵,
偶尔见到其书房里有其作的一幅梅花诗画,饮过酒后诗兴大发,即兴对此画作诗,一夜功夫,写成《忆梅》、《梦梅》、《友梅》、《赏梅》等诗百首。随后,赵孟烦陪同他去钱塘拜访诗僧中锋和尚,并将其诗推介给中锋鉴赏。那知中锋亦诗兴大发,挥笔和成百首梅花咏。赵盂颊读过后,赞为“双绝”,为他俩刻印成《百梅双咏》,后此诗集被收入《四库全书》,即著名的“梅花百咏”。
散曲辞赋成大家
冯子振不仅善为古近体诗词,而且,对于散曲创作也特具天才,为元代南方少有的散曲作家之一。所作散曲,虽多是抒写个人闲适生活,但能形象地显示出他那豪情奔放的①转引自“雩湘耆旧集前编》卷。明气魄。他曾考察过居庸关,所作《居庸赋》,仅5000言,却将居庸关的形势险要,描写得淋漓尽致,后人莫不赞为佳作。《十八公赋》,亦4000余言,传诵一时,世称杰作。他生前与浙江天台诗人陈孚友善。两人均主张为文要“任意即成,不事雕斫”。子振作诗为文笔气淋漓,陈孚白以为不及。扬州《汉寿亭侯祠碑记》,由苏昌龄起句,冯子振脱草,赵盂烦书写,被世人誉为“三绝”。晋陵宋子虚有《上冯集贤诗》云:“忠言如海胆如山,趣人金门虎豹问。玉笋晓班联雁序,紫檀春展对龙颜。气陵百辟星辰动,赋就三都造化闲。岂向长沙淹贾谊,淳风会见笔追还”。贯云石评其散曲说:“海粟之词豪辣灏烂,不断古今”(《阳春白雪序》),子振为当时士林所倾慕,由此可见一斑。
冯子振著有《华清古乐府》等书传世,但该书早己散佚。《海粟诗集》,收所作散曲甚多,今存小令44首,以《鹦鹉曲》为著名,其作才思奔放,笔气淋漓,然不事雕斫,锤炼功夫不足,所以《元史·儒学传》称其诗词“律之法度,未免乖刺,人亦以此少之”,顾侠君集《元诗选》,从书画卷中搜得若干首;《沅湘耆旧集》又增录志乘内数作,存古今体诗83首、词4首,《全金元词》收其散曲(小令)41首。
冯子振《鹦鹉曲》第29首《感事》云:
江湖难比山林住,种果父胜刺(划)船父。
看春花又看秋花,不管颠风狂雨。
尽人间白浪滔天,我自醉歌眠去。
到中流手脚忙时,则靠着柴扉深处。
他通过将农夫与船父对比的艺术手法,意在歌颂农夫的生活,肯定自己的生活情趣。
清黄文介曾断言:“湘人作文,能传数百载者,在宋为王公南强(王容),在元为冯公海粟。然南强著述不多,观其后属亦迄无可稽。论者惜之。至海粟公以集贤院学士与赵王孙辈文彩风流,掩映一时,清词丽制,层见叠出。”
《娄底市政协文史委〈中国历代名人与娄底〉》供稿
责编:朱晓华
来源:中国历代名人与娄底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