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湘西人罗荣光:镇守大沽炮台24年 被誉为“大清战魂”

  新湖南客户端   2016-04-10 09:55:31

【人物简介】

罗荣光,字耀庭,清道光十三年(1833)出生在乾城县(今吉首)鸦溪村。罗荣光任天津总兵镇守京津门户之大沽口炮台长达24年,被誉为“天下第一海防”。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官军大多不堪一击。罗荣光却以67岁高龄率领三千兵勇,身先士卒,誓死保卫大沽口炮台。后因兵力悬殊,弹尽援绝,壮烈殉国,保持了中华民族的崇高气节,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正气之歌!

【人物故事

大清战魂罗荣光

知道罗荣光的人不多,但大多数人是知道天津大沽炮台或者听说过后。罗荣光曾经镇守大沽炮台24年,被誉为“天下第一海防”。

罗荣光自幼家贫,曾投曾国藩部下做湘军,一路升迁,后得李鸿章赏识,师从英国人戈登学习火炮之术。

清光绪二年,罗荣光驻守天津大沽口。大沽口是京津门户,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3次于大沽口登陆入侵中国。罗荣光鉴于历史教训,为固守海防,创设水雷营,教练布雷技术,兼授电化、测量等作战知识。并在海河流入渤海湾的海口处,修筑南、北炮台,封锁海上咽喉。有北炮台2座,南炮台3座,都用砖石与糯米三合土粘结砌成;台高数丈,周围有护台墙,墙外有壕沟;每座炮台营盘设有高大坚固的炮台、练兵场、驻兵营房和弹药库。5座炮台装置大小炮100多门,驻兵2000名。

大沽口炮台遗址

清光绪十四年(1888),清政府醇亲王检阅直隶省北洋军时,称赞大沽口炮台为“天下第一海防”。罗荣光因教练布防得力,晋升为直隶天津镇总兵,驻守大沽口。总兵衙门与炮台相距咫尺,罗荣光常常不回衙内寓所,却住在南炮台;清晨骑匹大白马,亲自教练守军。平日与士卒同食、同衣。因而他在军中威望很高,只要一声号令,将士们莫不奋勇向前。

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借口保护洋商洋教,集结兵舰38艘于大沽海面。妄图以此作为侵略中国的滩头阵地,侵占天津,进逼北京。此时,罗荣光已调升新疆喀什噶尔提督,部将劝其“何不离此赴任新疆,一者遵旨赴任可表忠心,二者以避战火可保高官”。面临国家的危亡关头,罗荣光深感过去敌人三犯大沽,两破国门,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血的教训决不能忘记。而且自己镇守大沽,构筑海防,惨淡经营历24年

堂堂的大清官员,岂可贪生误国!

他毅然奏请留任,镇守大沽口。并立即在南岸主炮台的议事厅,召开五营六哨会议,慷慨激昂地表示:“人在大沽在,地失血祭天。”誓死抵抗帝国主义侵略军。

八国联军见罗荣光态度坚决,最终打响了大沽海战的第一炮。6月16日夜11点,敌舰突然开亮电灯,对准我南北岸炮台轰击。在炮火掩护下,侵略军陆战队乘坐小艇,分左中右三路,直赴南岸炮台。罗荣光在主炮台上沉着镇定,指挥瞄准敌舰电灯,英勇还击。霎时炮声隆隆,波浪起伏。奋战不到半小时,一艘敌舰被击中,拖着滚滚浓烟狼狈而逃。在激战中,敌弹突然从后侧飞来,落在主炮台营房,罗荣光忙用望远镜观察,发现于家堡民房后面泊有沙俄主力舰“机略克”号(此舰是八国联军最大的兵舰)。此舰水兵作恶多端,百姓恨之入骨,怒骂“机略克”号是“虎狼”。

“虎狼”阴险狡猾,开炮时露出舰身,打完炮就立即隐蔽。炮台上的清军当即调转炮口,准备朝“虎狼”轰击,却被罗荣光制止,他说:“众炮齐发,若稍有偏差,那民房百姓就要遭殃。”守军要求说:“大人,‘虎狼’对炮台威胁很大,毁几间民房值得!”罗荣光怒喝道:“你们闪开,让我自己操炮。”他箭步奔向炮位,亲自挂线瞄准,当“虎狼”刚一驶出,他横腰一炮,正好击中舰身,又从正面连击数炮,打得“虎狼”舰沉入海底。这就是至今还在塘沽一带传颂的罗荣光炮打“虎狼”的战绩。

但最终因为清政府的软弱,弹药有限,大沽炮台失守,罗荣光和他的三千将士全部殉职。

责编:朱晓华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