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卖出5.67亿本,63岁的“它”获了吉尼斯纪录

  经济日报微信   2016-04-14 14:22:06

有一本书,叫做《新华字典》,虽然很多人并不认为它是一本书。

这本书很神奇。

无论你何时翻开它,总能从里面学到新的知识。

它的神奇之处还在于,几乎每个中国学生都拥有过它;虽然它已经63岁了,但在今天依然畅销。

12日下午,这本神奇的书,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4月12日下午,在伦敦总部举行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发布仪式上,吉尼斯世界纪录全球高级副总裁马克·弗里加迪正式确认,《新华字典》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

截至去年7月28日,《新华字典》在全球发行量高达5.67亿本。

 

那些年我们一起用过的《新华字典》

话说,神奇的《新华字典》陪伴着新中国千万青少年的成长,不过你知道这本字典是怎么来的吗?编撰这本字典的人都有谁吗?

估计90%以上的人不知道!好吧,那我们就来听故事……

炮火中孕育《新华字典》

1948年10月末的一个黄昏,古都北平还是炮声隆隆。然而,城内一普通人家的客厅里,几个人却在谈论与时局完全无关的一件事。

这几个人是:周祖谟、吴晓铃、张克强、金克木、魏建功。

他们是同事,都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也是当时中国一流的语言文字学家。

几位学者在谈论如何编写一部小字典。

相比城外决定民族命运的炮声来说,这无疑是件小事,但放在整个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的长河中看,这的确又是影响深远的一件大事。

这件事的发起者,正是这间屋子的主人魏建功。

▲魏建功

魏建功,1901年生人,师从钱玄同,对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古典文献学都造诣深厚,对于传统文化的改造也是极具先锋意识。他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国语运动”极为认同,并积极推广。

就在魏建功等人仔细讨论这部未来字典的体例和结构时,还有一个人也在筹划这件事情。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出版家、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

辞去系主任 专心编字典

中国大地上炮声甫息,硝烟渐逝。魏建功成为建国后北京大学中文系第一任系主任,而叶圣陶也成为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

此时的新政权,百废待兴。神州各地释放出了巨大的学习热情,人们纷纷要脱盲、要识字、要学习文化。于是,编写一部全新的普及型字典,成为一件势在必行的大事。

编写出版字典的策划人和组织者,当然非叶圣陶莫属,他有着出版家和政府官员的双重身份。而字典的主编重担,则众望所归地落到了魏建功身上。

▲叶圣陶

当叶圣陶在1950年3月征询魏建功是否愿意编字典时,这位大学者喜不自禁,一口答应。只是他担忧自己所担任的北大系主任一职牵制精力,不知如何摆脱。

叶圣陶也很干脆,很快修书一封,恳请当时的北大主事者解除魏建功系主任一职,只保留其教职。

于是,魏建功得以“无官之身”投到叶圣陶帐下。

当魏建功飘然一身上任的时候,出版社人马匮乏,只有他口袋里揣着的8页淡黄色竹纸。

那纸上,楷书工整,誊写着他这两年来与金克木等友人一起商讨拟定的《编辑字典计画》。

“计画”概括了这部新型工具书应当具有的十大特色:就实际语言现象编定;以音统形;以义排词;以语分字;以用决义;广收活语言;由音求字;由义选词;适合大众;精选附录。

事实证明,这几张竹纸上的设想,几乎都在具体操作中一一实现。

出版不断延期 只为精益求精

参与首版《新华字典》编写工作的,最多时也不过十几个人。但对于这样一部意义重大的字典,每一位参与者都极其投入。

以资格最老的魏建功为例,年过半百的他一边坚持在北大授课,一边抽出时间赶到社里主持字典编纂。

由于时间紧,他还常常将稿子带回家里审改。至于报酬,一分钱也不要,完全是义务性的。

编纂过程是集体负责制,每一个字都单独写在一张小卡片上,编写人在卡片上撰写条目,盖上图章以示责任。然后大家相互传阅,把意见也写在卡片上,盖上图章。

这样,卡片在传阅讨论后,汇总抄出的就是这个字在字典中的条目。

按理说,有这样一个专业的团队,凭借这样的敬业精神,编出一部高质量的字典指日可待,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第一版新华字典

工作于1950年8月正式展开,原计划一年内将《新华字典》完稿出版,但终未能如愿。后要求1952年6月修订完工,年底出版,依然落空,再度延期。直到1953年12月,第一版《新华字典》才终于付梓。

不断地延期,正是因为精益求精。 1951年夏天,字典初稿本已按时完成,当送达叶圣陶手中时,这位专家型领导肯定其“一义一例,均用心思”,但还是感觉其普及性不够,“供一般人应用,或嫌其繁琐而不明快”。

此外,初稿还有思想性不够、科学性欠缺等问题,决定延期出版,进行修改。这一改就又是两年多,征求专家、读者意见,修订,再征求意见,再修订。连叶圣陶自己也挥笔上阵,逐字逐句仔细推敲,“有的地方像改作文一样进行修改”。

1953年12月,首版《新华字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书名由魏建功题签。1957年,《新华字典》开始转到商务印书馆出版。

63年来,《新华字典》发行5.67亿册,还不包括盗版。

有人甚至比喻说,无论从发行量、普及面、影响程度,还是读者忠诚度来看,它对中国人的意义类似于圣经之于基督徒。

△1971年版《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第11版于2011年7月出版发行,所收单字8500个左右,在单字训解之下连带加出的复音词和词组有3200多个,兼有简单词典之用。

《新华字典》一直坚持“要好纸又要便宜”的要求,其定价有保持“一斤肉的价格”的说法。1957年是1元,后来是7角,1998年版11元,2004年版12.5元。2012年起,《新华字典》被教育部和财政部纳入国家免费提供教科书范畴。

责编:荆彩

来源:经济日报微信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