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 2016-03-02 07:17:39
湖南日报记者 贺威
一年之计在于春,3月1日,涟源市桥头河镇蔬菜基地种下了新春的菜苗,大棚中“待嫁”的辣椒、茄子苗长势喜人。蔬菜基地所在的珠璜村东石山河畔,挖机挥舞长臂,民工弯腰垒石,一派兴修河堤的繁忙景象。基地的老板王元甫摩拳擦掌,准备“扩大再生产”。
“结合农开水利项目,把河堤修成观光、休闲、排灌、防洪为一体的生态堤。”王元甫说。
4年前,投资医院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赚了钱的王元甫,决定转战蔬菜种植业。他在桥头河镇珠璜村流转3000多亩地,种植蔬菜。桥头河的蔬菜名气早已远播在外,流传着“桥头河的萝卜不放油,筷子夹起两头流”的民谚。
凭着良好的蔬菜品质和王元甫一班人精耕细作,蔬菜基地稳扎稳打,年产值达到了2000多万元。蔬菜走进了娄底、长沙等城市的百姓餐桌,深受好评。
“蔬菜还远销香港呢。”基地负责人王建良说。从贵州过来的种直销“供港菜”的魏师傅一家已经在来的路上,去年新西兰菜心、龙剑等菜品,为基地创造了500多万港币的效益。魏师傅等30多户主业种“港菜”的家庭,每家一年也有10来万元人民币收入。
今年,王元甫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儿子王昶,一只脚也踏进了“农门”。河堤基脚用装着石头的连排铁丝笼子固定,堤面种上绿化乔木、灌木。这些设计,都来自于他和专业设计人员共同的智慧。
王昶还申请了“我鲜尝”公众微信号,接受网上预订。公众号开通还不到3个月,就已经吸得了上万粉丝。蔬菜基地顺势建起了自己的冷链配送队伍,目前每周向娄底市的500多名订户送两次蔬菜。
王元甫的新打算一直延伸到了界头口老家后方的荒山上。下午,娄底市农开办的工作人员和他一起现场勘查,为修路、平整土地、修缮山塘作规划。年内,这片400多亩的荒山将种上玉竹等农作物,为他的农业加工企业源源不断提供原材料。
责编:廖慧文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