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虫鱼2丨喜雨草:“失踪”百年,重现湖湘

周大米(周月桂)   新湖南客户端   2016-03-14 22:37:12

 

新湖南客户端湘游频道【博物】草木虫鱼专栏(二)

本土博物写作。新闻体。

重新知,轻文艺。

说说湖南的动物和植物,大多数人不知道的这些那些。

不定期推出。


 博物行者=周慢慢:就是很慢……各位看官请耐心等待……


 

[拍摄于湖南宁远县的喜雨草] 

文/周慢慢

1918年8月,奥地利传教士、植物学家韩马迪(Handel-Mazzetti),在湖南西南部的武冈云山,发现了一种新的唇形科植物,他将其命名为“Ombrocharis dulcis”,后被译为 “喜雨草”,并于1936年作为一个新属、新种发表在《中国植物志要》。

之后的岁月里,这种柔弱的草,在时光里漫漶,在人们视线里消失。直至近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喻勋林教授的研究团队,在鉴定去年野外采集拍摄到的植物时,发现了喜雨草的野生植株,这是这一湖南珍稀特有植物自1936年发表后首次被发现。



发现:奥地利人韩马迪的湖南之旅,开启湖南近代植物学调查研究之先河


[]保存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标本馆的喜雨草模式标本,采集人韩马迪,采集号12394,馆藏号WU0060353]


20世纪初,大批西方传教士、植物学家、园艺工作者来到中国,发现了中国这个植物大宝库,其中就有奥地利植物学家韩马迪。

1917年秋天,韩马迪从贵州进入湖南,到达离武冈云山,首开湖南近代植物学调查研究之先河。

云山保存良好的森林植被和丰富的植物种类,给韩马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年冬,韩马迪从武冈到达长沙,在岳麓山度过寒冷的冬天,并在长沙周围进行了植物调查,采集到了目前在长沙已绝迹的野生睡莲、中华萍蓬草等珍稀植物(前者采自岳麓山北侧一带溁湾镇谷山的水塘,后者采自现大托铺机场一带的水体中)。

[拍摄于湖南宁远县的喜雨草] 

1918年春末初夏,韩马迪又从长沙出发,再次前往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武冈云山,这年8月4日和8日,两次在云山采到喜雨草标本。

由于当时中国已正式对德国、奥地利宣战,1918年下半年,韩马迪回国后,开始潜心研究中国植物,出版了7卷《中国植物志要》。



“失踪”:植物学家遍寻不得,不少人认为喜雨草已经灭绝

[保存于英国爱丁堡植物园标本室馆的喜雨草同号模式标本,采集人韩马迪,采集号12394,馆藏号E00284155]

]喜雨草之所以被国内外植物学家所重视,是因为它是唇形科的一个单种属植物,即属于唇形科喜雨草属,仅喜雨草一个种,且目前仅有产于湖南武冈云山的标本,只有少量几份,保存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植物标本馆、英国爱丁堡植物园标本馆。

1977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65卷唇形科,根据原始文献,收录了喜雨草这个中国湖南特有属、种,并在其中标注:“标本未见,摘自原描写。产湖南西部,生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的沟谷处,海拔1250米。模式标本采自湖南武岗。”

1992年,我国唇形科专家吴征镒院士到维也纳大学植物标本馆,看到了喜雨草标本,确认喜雨草是一个很特殊的属、种。

近几十年来,湖南师范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及外省的一些植物专家学者和爱好者,多次到武冈云山等湘西南山区,寻找喜雨草活植株,但一直没有找到,成为湖南植物多样性研究的一大憾事。

国内外植物学家遍寻不得,不少人以为,这一湖南特有的珍稀特种在野外已不复存在。



重现:再次现身在宁远和通道

[拍摄于湖南宁远县的喜雨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喻勋林教授的研究团队,近年来在进行湖南省第二次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湖南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等科研活动中,进行了大规模的植物调查、采集。

而在近日进行标本的整理、鉴定中,对唇形科一疑难种进行了仔细研究,并请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唇形科专家向春雷进行鉴定,确认正是百年未见的喜雨草。

[拍摄于湖南通道县的喜雨草] 

新发现的喜雨草野生植株,分别来自于湖南南部的宁远县和西南部的通道县,都是原生森林植被保存较好的山地。而喜雨草最初的发现地武冈云山,为何找不到喜雨草踪迹?

喻勋林教授认为,可能与上世纪大规模的原生阔叶林破坏有关。“原生性的天然林,是生物多样性保存的最重要生存环境、生命载体,我们应当对天然林的保护与恢复,引起高度重视。”



【生物小名片】

喜雨草,湖南珍稀特有植物,唇形科喜雨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冠淡紫色或白色,叶片卵圆形或长圆状卵圆形,花萼钟形,小坚果卵珠形。

其“近亲”有薄荷、紫苏、薰衣草等。产湖南西部,模式标本采自湖南武冈。

责编:龙文泱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