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 2016-03-26 08:23:17

耒阳刘氏坛子菜作坊泡制的蕌头,因添加了米酒而脆嫩香甜。组图/记者钱烨

工人正在修剪藠头。
“旱一点不行,涝一点也不行,娇气的很咧”,谈到藠头的脾性,拥有50多年栽培经验的湘阴县三塘镇村民谢从社总结道。这大抵是顺延了野薤的脾气,生于4月间,需要阳光与雨水的双重呵护,怕风、怕旱。
湘阴、津市、耒阳所见藠头,多为长柄藠,其次为细叶藠,田间地头也有野藠(野薤),“野藠与刚出水的黄鳝炒着吃,几香咧”,谢从社道。从感官上讲,野藠的葱味更重,鳞茎却小。这也是人工筛选栽培的意义,作为腌制的主要部分,粗大肥硕的鳞茎是极喜人的,而这也似乎是生于沟野的野薤,要接受驯化的原因。
其实长沙也能吃到新鲜藠头。3月22日,途经菜市,于大宗蔬菜堆起的“菜山”脚下瞥到藠头,一眼即认出是湘阴呼为“白鸡腿”的长柄藠。此藠头鳞茎饱满,绿叶以下如束细腰,“束比青刍色,圆齐玉箸头”,杜甫在《秋日阮隐居致薤三十束》一诗中就是这么夸成捆藠头的。远观,确有“十指纤纤,翠如葱白”之感。
问于菜贩,告知长沙县来的。于湘阴、津市、耒阳转了几日,却不知长沙县亦种植藠头,这么说来,湖南其他出产藠头之地颇多。不过可见大规模种植,出口日本、韩国的,也就湘阴、津市两地。耒阳曾有加工外销甜藠头的工厂,告知已倒闭。
此三地所产藠头,九成以上为“白鸡腿”(长柄藠),湘阴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刘晖介绍,湘阴县北种长柄藠、细叶藠两种,县南只栽长柄藠。细叶藠是春季上市的时令蔬菜,长柄藠用来腌制、出口。
3月18日于湘阴县三塘镇金塘村所见200亩藠头种植基地,藠农谢从社从荒地中扯出一把细叶藠与长柄藠对比,明显看出长柄藠鳞茎更白、更大也较丰满。因栽种者少,细叶藠似乎从田间又回到原野,在抛荒地里与白花车轴草、紫云英一起生长,俨然一副要归隐于野的姿态。
刘晖指出,两者皆为培植家薤,只是长柄藠粗大,茎白,一根独芯。而细叶藠叶狭长,茎紫,且多芯。长柄藠易分蔸,鳞茎大,产量高,所以广受栽培。
这么说,山薤与家薤又不同。顾名思义,家薤即为人工驯化的品种,源自山薤,却也有可能产生变种,犹如兰花,人为培育了新的品种。而山薤,即野生薤白,属百合科葱属植物,又分小根蒜(胡葱)、长梗薤白、天蓝小根蒜等。
植物分类上的琐细不必赘言,但可知家薤虽出自山薤,已不同种,且湖南广为栽培的“白鸡腿”出自哪种野薤,在栽培与推广中又是否已产生变种,在漫长的驯化、栽培史上,如草蛇灰线,已无人可识了 撰文/本报记者钱烨
责编:唐能
来源:潇湘晨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