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医明妃传》大量奇葩"药方",这些中医常识不能不知

  北京日报   2016-02-26 13:15:39

国产医疗剧不专业,向来就是招观众口水的槽点。

正在热播的古装传奇励志剧《女医明妃传》讲的是古代女医的传奇故事,虽然在开头处就标明“本剧中所有中医食疗、医药方剂,为戏剧情景所需,请勿尝试模仿”,但还是难免被专业观众挑刺,指出剧中所用的中医土方有歪曲事实的现象,劝观众也切勿沉迷剧情,造成使用不当。

作为一部聚焦古代中医的古装剧,《女医明妃传》使用了不少可能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中医知识。

剧情一开篇,刘诗诗饰演的谭允贤运用铁皮石斛的止血功效救了景泰帝朱祁钰(黄轩饰)的命;监狱中,谭允贤又用指甲、鸟粪、蚯蚓混在一起,为病人解毒平喘,甚至还有运用鸡粪、地浆水、扁豆混在一起救治霍乱病人的戏份……

再加上在《女医明妃传》的宣传介绍里,还出现了蒙古“土方子”,将病人塞入牛腹中,治疗失血过多的症状。

此外,剧中还有老百姓用锅底灰止血的桥段。看上去都是土方子,这些用法是否有效,到底能否在生活中效仿,让看剧的观众心生疑惑。

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潘立群教授看来,看剧归看剧,剧中的土方子则切不可相信和使用,“它们大多缺乏科学原理的支撑,以燕子窝和油治疗恶疮为例,这种方法比较原始,在秦汉时期用得比较多,现在已经很少使用。香灰止血是更愚昧的做法,在政治、经济、农业、数学、药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明代,不可能会出现如此落后无知的治病方法。”

除了讲述女子不得从医的礼教传统以及展现中医知识之外,《女医明妃传》中还出现了更为古老和神秘的“祝由术”。谭允贤大难不死,被一戏班子所救,戏班子中的道士用画符念咒的方式为百姓“治病”,这种“祝由术”一开始被谭允贤怀疑,到最后却又相信这一方法。

这种画符念咒到底是不是迷信?潘立群介绍,其实倒是有迹可循,“‘祝由术’可以看做中医中最古老的精神疗法,是真实存在的。咒语是修行人练到一定程度时所发出的特定声音,这些声音以次声波为多,对人体可以产生共振,共振效果好就可以达到治疗效果。”剧中出现的边念咒语边锻炼身体、以达到克服身体孱弱的目的,其实是一种原始的心理疗法。

不过,虽然剧中出现的鸡粪治病、牛腹藏人等医法过于荒唐、愚昧,但剧中有些中医药物倒是流传至今的滋补良方。

潘立群解释,治疗大病初愈的病人,或者失血过多的病人之后,剧中都会出现比如人参、当归、阿胶等滋补秘方,这些至今仍然是养生的重要食物,乌鸡人参汤的补气养元功效、阿胶的补血功效都是可取的。他劝言,“观众不应盲目追剧,切勿轻易模仿,还是应当在尊重历史和弘扬中医的角度上,实事求是,以辩证的目光看待问题。”


食疗并不能取代药物

它更多的是一种辅助治疗

食疗也是现在人们对于中医最感兴趣的内容,可中医方面的专家也表示,食疗有时候也被过度“神话”了。

中大医院中医内科主任王长松说,食疗药膳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药膳,是在中医辩证配膳理论指导下,要将药物、食物和调料三者精制而成的一种既有药效又美味的特殊食品。

不过,王长松也表示,无论在什么时候,食物都不可能取代药物,食疗也不可能完全取代药物治疗。

“很多人青睐食疗是因为觉得它安全,但食物安全的同时,也必然更加温和,效果自然不如药物给力,对于病患来说,也不能希望靠食疗解决一切疾病问题。”王长松说,其实医生更建议大家把食疗用于保健、养生、防病,以及一些疾病的辅助治疗。

特别是一些慢性病患者和大病初愈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合理使用食疗来促进病体康复,效果可能会比单纯的药疗或食疗更好。

必须了解的食疗基础

1、食疗前,要了解一下食物的性能分类。比如中药四气分别是温、热、寒、凉;食物三类则是温热、寒凉、平性。不同性质食物的功效自然不同,寒凉类滋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温热类温经、助阳、活血、通络、散寒。

2、凡体质偏热者忌吃温热性食物,宜吃凉寒性食物;凡体质虚寒者忌食凉寒性食物,可进食温热性食物。

3、常见寒性食物包括马齿苋、食盐、蟹、蛏、田螺、紫菜、海带、蕨菜、荸荠、竹笋、莲藕、番茄、苦瓜、西瓜、甘蔗、香蕉等。常见凉性食物包括白萝卜、茄子、西瓜皮、丝瓜、菠菜、芹菜、苋菜、小米、大麦、荞麦、绿豆、橘、橙子、梨、枇杷、菱角、鸭蛋等。

4、常见热性食物包括辣椒、花椒、芥末、肉桂、鳟鱼等。常见温性食物包括韭菜、韭子、生姜、葱、香菜、大蒜、南瓜、木瓜、糯米、龙眼肉(桂圆)、杏仁、樱桃、石榴、桃、栗子、大枣、鳝鱼、虾、鸡肉、羊肉、猪肝、猪肚、火腿、鹅蛋等。

5、常见平性食物包括洋葱、白薯、土豆、黄花菜、荠菜、香椿、大头菜、元白菜、芋头、扁豆、豌豆、胡萝卜、白菜、粳米、玉米、花生、莲子、黑芝麻、葡萄、猪肉、鸡蛋、鸽蛋、蜂蜜、蜂乳、牛肉、牛奶等。



寒热体质说法不正确

目前主流体质应该分9种

“体质说”也是身为一个“中医控”不能不了解的内容。比如女性就一定要热,而不能把自己弄成寒性体质。但是,在真正的中医眼中,寒热体质说本身就有问题。

南京市中医院金陵名医馆的张钟爱主任中医师说,所谓“寒热体质”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而现在国内比较认同的是九种体质说,也就是把人们的体质分成9大类。

这其中,最理想的是平和体质。这类人身体健康、体形匀称、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能耐受寒热,睡眠胃口都很好,身体处于阴阳平和的状态,不需要特别去纠正。

至于其他几种体质,则有各自的偏颇。张钟爱说,虽然九大体质分型也是一种流派,但这是目前国内比较通用的,如果要了解自己的体质,也建议从这方面入手。

可以对照的体质分型

气虚体质:形体有胖有瘦,但一般都体倦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怯、面色苍白,动不动就出汗,一变天就生病。这种体质的人就要注意补气,比如多食粳米、糯米、小米等谷物,以及山药、莲子、黄豆、鸡肉、牛肉等食物。

阳虚体质:经常手脚冰凉、畏寒怕冷,基本上一降温就容易生病。另外有些气虚体质的人也会逐渐发展为阳虚体质。而这类人应该多吃养阳的食物,比如羊肉、狗肉等。

阴虚体质:脸色暗淡无光或潮红,有时会有烘热感;口舌容易干燥,喜冷饮;四肢怕热、易烦易怒、容易失眠、大便偏干、小便短少,女子月经少量。这是需要滋阴补肾的一种体质,可选择吃味甘、性凉寒平的食物。

痰湿体质:这种人形体肥胖,喜好甜食、精神疲倦、代谢能力不佳,特别容易发生糖尿病和中风。对于他们来说,一定要少食肥甘厚味食物,多吃些蔬菜、水果等清爽的食物,而且要着力化痰祛湿,大枣、扁豆、红小豆、薏仁等都很适合。

湿热体质:脾气急躁、耐性差,喜凉怕热、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熏臭易便秘,脸上也容易爆痘痘。这类人就算大冬天都不能吃太辛辣的,一定要饮食清淡、滋阴降火。

瘀血体质:头发易脱落、肤色暗沉、唇色发紫、舌呈紫色或有瘀斑、眼眶暗黑脉象细弱。这类人可常食桃仁、油菜、慈姑、黑大豆等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食物。

气郁体质:女性常见的一种体质,往往多思虑、易失眠、好头痛,平时要多吃一些如桃仁、油菜、黑大豆等,少食辛辣、咖啡、浓茶等刺激品。

特禀体质:比较接近于一般所说的过敏体质,在饮食上主要是避开过敏原。

针灸推拿也有晕针晕推风险

外治“绿色环保”但有适用范围

现代中医里,和食疗一样流行的,大概就是各种外治手法,比如针灸、推拿、艾灸、刮痧、拔火罐等等。因为在人们看来,这些疗法绿色环保无药物,绝对安全,可以自行操作。

但江苏省中医院推拿科主任中医师薛明新提醒,外治疗法确实易推广,也比较绿色安全,但并不代表绝对无风险,应该由专业人员来操作。

“我们之前就曾经遇见一个女患者,因为胸痛跑来就诊,要求做推拿。幸好医生比较仔细,觉得她情况不对,让她去做个检查。结果发现居然是气胸。”薛明新说,这其实是患者之前在小诊所针灸,操作者针刺肩井穴但入针手法、深度不对,居然刺穿了肺尖部所致。

再比如推拿,前不久外地也曾经爆出一个小伙子推拿不当引发中风的案例。而无论针灸还是推拿,操作不当、时机不对,都可能引起晕针、晕推的不良反应,患者会突发晕厥甚至休克,有时候还可能导致一些意外情况发生。

综合北京日报、北方网

责编:段涵敏

来源:北京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