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焱华 李国斌 新湖南客户端 2016-02-22 18:53:53
通讯员 李焱华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国斌
2月22日,元宵节。在泸溪县宣传文化中心,一座大型花灯——鳌山灯,高大气派,让人震撼,观灯者纷至沓来。
灯长7米,高4.3米,展示了《红楼梦》、《木兰从军》、《目连救母》、《中国梦互助友爱》等31台“故事”。灯的制作者是戴铭昭,现年84岁,原泸溪县文化馆馆长,多年来潜心从事鳌山灯研究、整理、制作工作。
鳌山灯,是泸溪民间一种纸扎彩灯艺术品。据《泸溪县志》记载,宋绍兴年间,王庭珪因得罪秦桧而流放泸溪,并作《辰州上元》一诗,诗云:“留滞沅湘浦,飘如云水僧,来为万里客,又看一年灯。翠帷褰珠箱,高楼府玉绳。鳌山今夜月,应上最高层。”可见泸溪鳌山灯历史十分悠久。
戴铭昭说,在新中国成立初,每年元宵节县文化馆制作的鳌山灯,有抗美援朝、白毛女、兄妹开荒等故事,周边群众扶老携幼,人山人海。“破四旧之后,便很难看到鳌山灯。1982年,有老艺人制作了一座小型鳌山灯,之后工艺几近失传。”
尽管年事已高,但戴铭昭决心在有生之年让这一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重放光彩。从2012年开始,他查资料、画图纸、购材料、搭架子、塑人物……寒来暑往,锲而不舍。
鳌山灯的制作极为复杂,制作者不仅要有绘画、服饰知识,有纸扎、篾工、泥塑等技艺,还要吃得苦、耐得烦。
戴铭昭介绍,鳌山灯的形象,根据“鳌戴三山”的典故制作而成,共分三层。第一层是底座。从外观上看,像一条大鳌鱼横卧滔滔白浪上,鳌头上站着一魁星,叫“魁星点斗独占鳌头”。在鳌鱼背部的水面上,漂浮着船只,有孔明借箭的草船、张艄公夫妻打鱼的船等。第二层是故事人物,一个个小方格里,展示的是戏剧人物故事场面。另外鳌头和鳌尾的走马灯,灯影里出现士、农、工、商、学、武士、跑马、射箭各种形象人物。第三层用青篾扎成三个山头,山顶云彩缭绕,东角上空一只展翅飞翔的丹顶鹤正追逐麋鹿,西角上空一只白鹤盘旋追赶一只角梅花鹿,是为“鹿鹤同春”。正中,一轮红日高照,三座山头之间,飞翔着两只彩凤,意为“双凤朝阳”。山头上,有三只白羊在奔跑,即“三阳开泰”。
戴铭昭的鳌山灯,在制作的内容上进行创新,增加了中国梦的相关内容,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在照明上,把原来的蜡烛改为电灯照明,观赏效果更好。戴铭昭表示,鳌山灯是地域传统文化,他愿将这份古老的纸扎艺术无私传授给年轻人。
责编:廖慧文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