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满潇湘虎啸啸——辛弃疾与湖南飞虎军

  湖南政协新闻网   2016-02-13 13:17:05

长沙,又名星沙。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曾经留下过南宋志士、杰出的词人辛弃疾的足迹。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公元1140年出生于北宋覆亡73年后金人统治下的山东济南城郊四风闸。他的少年和青年时期都是在沦陷区域中戎马仑皇的岁月中度过的。由于他自小感受到国家分裂的痛苦,立下了统一国家的宏愿。

公元1161年,金兵又大举南侵,年仅22岁的辛弃疾以他惊人的胆识率2000多家乡父老起义,参加了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起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以后,他劝说耿京,归附南宋。可是当他北渡长江准备接洽义军返回山东时,叛徒张国安谋杀耿京,投降了金人。辛弃疾路途闻讯,愤怒至极,亲率50精骑,直闯5万大军的金营,生擒张国安,率上万旧部南渡投归南宋,并把张国安交南宋朝廷处决。在这场险恶的斗争中,辛弃疾表现出非凡的坚定勇敢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辛弃疾“下马能够草檄”“上马能够杀贼”,是一个有着深邃智谋和复国韬略的文武全才。但他南归以后,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当时的南宋政府腐朽昏庸,偏安江南。而辛弃疾上呈《美芹十论》力主北伐抗金,收复中原。因而遭到握有实权的投降派压制,长期被排斥在朝廷之外,任职回旋于远离战场的湖南,湖北、江西等地,这使他不能展其所长,竭尽智能勇武置身于抗金斗争的前线。

南宋孝宗淳熙大年春,即公元1179年,辛弃疾被调任湖南转运判官,同年秋冬之交,改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驻节长沙。这时的辛弃疾,虽然远离抗金战场,但仍然在后方积极进行部署,作武力收复失地的准备。在短短的一年任期内,辛弃疾以他超人的文才武略作出了卓越的政绩。其中最著名的勋业,就是创建湖南飞虎军。

当时的湖南,所谓地方不靖,平民暴动频发。1165年,政府强制派销乳香,程限急促,激使郴州宜章以县吏黄谷和射士李金为首的上万峒民起;公元1175年,起事于湖北的茶商军也曾在湖南掀起反抗的浪潮;公元1178年至1179年内,又有以连州李晞和郴州陈子明为首的暴动。辛弃疾完全看到了矛盾的症结,上任后旋即上书宋孝宗,痛切地指出:“……民者国之根本,而贪污之吏迫使为‘盗’,……伏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其有‘平盗’之兵也……”使孝宗准奏他“行其所知,无惮豪强之吏”。于是辛弃疾又奏请以官米招募民工,浚筑陂塘,兴修水利。同时又采取积极措施,安置流民,奖励耕战,并严劾赴善珏等贪官,还在宜章、临武办县学,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

在安定民生的基础上,辛弃疾开始对潭州、郴州、连州、道州等地的地主武装“乡社”进行整顿。“乡社”又叫“弹压社”、“缉捕社”。这些“乡社”组织各霸一方,拒不执行湖南各州县政府推行的政令,有时甚至武装反抗,与南宋政府为敌。辛弃疾根据各乡社平时表现,给予不同处理,坏的一律取消,好的可以存留。存留乡社化大为小,隶属各县巡尉,由县令直接统领支配,武器由县政府检查管理。

在对乡社武装的整顿完成以后,辛弃疾以加强地方武装,防止暴动事件再起为由奏请朝迁,依照广东路摧锋军,福建路左翼军的先例,创立新军,以湖南“飞虎军”为名,名义上遥隶中央步军司,就近则专听湖南安抚使的节制和调度。南宋朝廷批准了他的建议,并下诏给他“委以规画”。

辛弃疾胸有成竹。一接诏令便立即着手各项具体工作:首先利用五代十国时割据湖南的马殷在长沙所建营垒的故基,建造新军营房(即今长沙市营盘街)。其次招募步兵2000人,马兵500人。又派人前往广西,以5万贯钱买回战马500匹,并奏请朝廷下令给广西安抚使司,每年带买战马30匹回湖南,送飞虎军中作补充之用。

辛弃疾这种有胆有识的作为,深为投降保守势力所忌恨,他们以“聚敛民财”为罪状,进行奸诈弹动。于是宋孝宗在枢密院奏请下,发出御前金字令牌,勒令辛弃疾立即停工。辛弃疾接到令牌后,既不惊恐,也不声张,若无其事一般,只是责令部属:飞虎营营栅一个月完工,违限者军法从事。当时正值秋雨连绵,建营所需20万片瓦无法烧造,辛弃疾当即下令除向官舍神祠取瓦外,并向长沙城内外各户居民以一百钱赁檐瓦20片,限两日之内送至营房。此外,辛弃疾还将犯罪僧民调发至长沙城北郊驼嘴山,要他们到山下的麻潭中开凿取石,允许以石赎罪。由于采取了这些果断措施,建营工程如期完成。

营地竣工以后,辛弃疾才上章申奏全部筹建过程、费用来历、并呈进飞虎营营房图样。这一切使反对派无懈可击,飞虎军得以创建。

飞虎军招募、训练士兵的过程中,辛弃疾亲自定出严格的标准。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飞虎军“战马铁甲皆备,官兵皆敢勇之士”,成为一支雄壮的国防力量。这支纪律严明、剽悍善战的新军,象咆哮着的出山飞虎,驰骋拼杀于长江沿岸,几十年内,一直使南犯的金兵闻风胆寒!

责编:李真明

来源:湖南政协新闻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