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史拾遗 2016-02-17 08:49:30
一
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四月,湖南兵马使臧玠带领一班骄兵起而造反,攻掠州城,杀死潭州刺史兼湖南观察使崔灌,潭州城内烈焰冲天,百姓半夜惊起,纷纷夺路而逃,史称“臧玠之乱”。
二
北宋建炎四年二月二日(公元1130年 3月13日),金兵攻破潭州城,对潭州军民进行血腥屠杀和“扫荡式”的劫掠之后,在城内四处纵火,“掠潭州城六日,屠其城而去”。
三
南宋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除夕,元军强攻登城,潭州知州李带领部将在熊湘阁积薪焚城,以身殉国。元军进城后又四处纵火,长沙百姓“多举家自尽,城无虚井”。
四
明崇侦十六年八月二十五日(公元1643年10月7日),张献忠率大西军攻陷长沙,下令焚烧明藩府,规模浩大的明蒲府花园倾刻化为灰烬,并杀死宁死不降的长沙推官蔡道宪和举人冯一弟。
五
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二月,吴三桂叛军攻占长沙,偏沅巡抚卢震弃城而走,副将黄正卿降吴。吴三桂在此设置伪官,“开征伪炯”,派驻将领,分兵四处烧杀抢掠,居民逃散,“城市一空”。
六
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七月底,太平军击破城外守军,占领妙高峰等制高点,八月二十四日至九月初二,太平军日夜攻城,枪炮火箭密如流星,轰声如雷,城内城外四处大起,岳麓书院、长沙学宫、铁佛寺等古迹以及渡口、桥梁等交通设施在战火中毁损严重,史称“壬子之役”。
七
清宣统二年三月初四(公元1910年4月13日),长沙“抢米风潮”达到高峰,上午饥民聚集抚院前,要求平粜,巡警开枪镇压,愤怒的饥民浇油纵火,抚院主建筑烧毁。黄昏,饥民又焚烧日本领事署、大清银行及洋行、趸船、海关、教堂等16处建筑。
八
民国14年(公元1925年)4月21日下午3时许,长沙南门外因居民用火不慎发生大火,烧毁民房2200余户,烧死市民20余人和消防队员8人,总计损失500万元以上。
九
民国19年(公元1930年)7月27日,工农红军红三军团攻打长沙,何键守军负隅顽抗,国民党省党部、省政府署、省财政厅、四路军总指挥部、长沙清乡司令部、长沙警署、省政法学校等国民党湖南省党政军警机关毁于战火。
十
民国27年(公元1938年,旧历戊寅年)11月12日深夜,国民党军队实行“焦土抗战”密令,纵火焚烧长沙城,大火烧了五天五夜,烧毁房屋56000余栋,3000余人葬身火海,天心阁、贾谊故宅、定王台等名胜古迹均付之一炬,史称“文夕大火”。
责编:朱晓华
来源:湖南文史拾遗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