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16-01-18 11:15:34
虢筱非
北京左安门内大街,龙潭书院。著名金石书画家李立辞世一周年之际,其90多件金石书画遗作在这里展出。一时观者如堵。
享年九十的恩师李立教授,湖南湘潭县小花石(今属株洲)人,早年毕业于华中美术学校,后入杭州国立艺专深造,生前是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名誉院长。为齐白石派艺术重要传人之一。
金石堆砌出高高一座山
一颗鲜红的大印——“中国梦”,以鲜明的艺术个性和极强的艺术冲击力,被喜爱者广为流传。这方印章是时年88岁高龄的恩师李立,在获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后,兴奋得夜不成寐。这位从旧中国走过来的老艺术家,对民族复兴、祖国昌盛有着切肤之感。他连夜操刀,一气刻成了这方印章。
恩师李立先生出身书香门第,原名心挚,求学期间,因欲求自立,遂更名李立。他曾将自刻印稿寄给在北京已获大名的同乡前辈齐白石。白石老人回信相告:“始先必学古人或近代时贤,大入其室,然后必须自造门户,另具自家派别。”
白石老人刻印是从浙派丁、黄入手,中年学赵之谦,早中期的印刻得很工整。他自具面貌的印章,篆法来自三公山碑,弃圆篆为方体;刀法受赵之谦“丁文蔚”一印启发,取法天发神谶碑。这样刻出的笔画,入刀处尖,收刀处粗阔;向刀一面呈现出崩裂齿状,背刀一面则光溜齐整。纵横如意,一任自然。
恩师植根齐门,有继承,有发展。他的金石艺术,除鲜明的齐派风格外,还具嘎然独造的面目。例如,世人评价齐白石的篆书和印作纵横有余,古朴不足。这话也不能说没有一定道理。白石老人是开宗立派的大师,所做的是开创性的工作。为了少许弥补这一遗憾,他为人刻印,特意将“印”字部分笔画刻成圆钩状,用弧线来冲淡一点直来直去的“火气”。
在长达数十年的漫长艺术生涯中,恩师李立孜孜不倦地学习的研究中国古文字,从小篆出发,上溯殷周契刻吉金,旁及秦砖汉瓦,心摹手追,运化入印。与齐白石相比,他的印艺结篆上更严谨,择篆视野更广;用刀削石如泥,刀法更加凌厉。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印谱》、《文天祥正气歌印谱》,受到同行一致推崇,被篆刻爱好者奉为圭臬。
那是1990年,为赴台湾举办金石书画展,他赶刻文天祥《正气歌》一组印章。几十方印刻就,拓成四条屏,成为洋洋巨制,后辑成《文天祥正气歌印谱》出版。灯光下,满头白发的恩师倚桌刻印,我坐在桌对面,屏息观看。夜深人静,刻刀入石,石屑溅落,发出清脆的“嘎嘎”声。不时,远处马路上传来几声车辆驶过声,仿若交相呼答。
《正气歌》慷慨激昂,体现出至大至刚的民族正气,代代传唱不息。但要用印章艺术来表现,却还是一件难事:这是一首五言长诗,每句都是五个字,把全诗刻成一方方印章,没有长短句那么好入印,难克雷同之弊。大篆小篆,圆篆方篆;单句两句,界栏破边;单刀双刀,冲切并用。可说是调动了全部篆刻语言和手段。同时,选择齐白石论印文句刻在印侧制作边款,读来别具雅趣。边款字小仅几毫米,却刻得一丝不苟,笔画用刀到位。乃至受到一些篆刻受好者推崇:“《正气歌》组印,堆砌出当代篆刻艺术的一座高峰。”
恩师一生治学严谨,专注于金石艺术,操刀不辍,求索不止。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曾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世界文化名流刻印,有的印章还被作为国家礼品赠与外国元首。被艺坛誉为“一代神刀”。
书篆呈现强烈的自家范
书法,特别是篆书,是刻印的基础。所以前人有“书从印入,印从书出”之说。一位金石家对篆书的研究及书写水准,可以说是其篆刻艺术水准的标尺。
恩师李立书篆,步齐白石后尘,以《天发神谶碑》为皈依,然后糅以金文、甲骨文、简帛,方笔顿挫直下,墨色干湿相杂,体现出刻印的刀法和书法的笔法而别具一格,凝重典雅。特别是他的篆书中常用的“飞白”,在浓重墨色衬托下,笔画丝丝露白,别有一番“润含春雨、干裂秋风”风韵。
长沙今朝宾馆,紧邻火车站,每天商贾云集。走进大堂,迎面扑入眼帘的是恩师篆书的《沁园春·长沙》。巨幅屏风上, 114个篆字,每字径尺。全篇章法严谨,择篆结体合度,用笔则起笔重而收笔时墨已干,由于轻重徐疾得宜,“飞白”处斑驳迟涩,呈现出一股古朴雄奇而又精神抖擞之气,让多少人驻足欣赏。
清代碑学兴起,大批文人志士纷纷投身于金石、文字之学,进而涌现出大批的篆书大家,各以自己独到的篆书新面貌立于书法艺术之林。齐白石得力于《天发神谶碑》、《三公山碑》,复从篆刻得法,又参以魏碑方笔的冲刷之法,使圆润的篆书一变而成为奇崛恣肆的方体篆,成为吴昌硕石鼓文之后篆书创作的又一高峰。作为齐门弟子,恩师李立在篆书上的成功探索,也是这一高峰的独特风景。
画中融入浓厚的金石味
山花簇簇,竞相怒放。澳门回归一周年之际,恩师应邀画了一幅“澳门永远是春天”。
在一些厅堂馆所,悬挂有他画的映山红,且大多题上“年年红”,画面热烈,喻意吉祥,让人喜爱。书印之余,他还兼擅花卉。所画水仙、红梅、荷花、紫藤等,逸笔草草,饶有趣味。
齐白石的画,趣味盎然;潘天寿的画,凝炼奇崛。李立在杭州艺专时曾受教于潘天寿,他作画,取法齐潘二师,大多择材平凡且常见花卉,且移篆书篆刻之趣法入画,用宏却取精,形简而意远,造型简洁,赋色明艳,用笔老辣,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透露着苍古金石味的画风。
恩师有一颗朱文印章:“惭愧世人知”。他的金石书画作品,曾先后在香港,台湾、日本,泰国、法国展出,享誉中外。这也是白石老人喜爱的印文。齐白石曾多次篆刻这一内容,每次总有变化。“惭愧世人知”强调的是篆刻的寂寞之道,也表明了一种人生态度,可谓是印从心出,以石明心的典范。30年前,我还是一个10多岁的伢子,从偏远的乡下来长沙叩师求教,恩师开出一张读书单,还详列习印途径。面对慕名而来的艺术爱好者,不论贵身份高低,他总是热情相待,循循善诱。
最为人称道的是,很早,恩师就捐资在家乡湖南株洲的花石村和楼厦村捐资建了两所希望小学。前几年,他因病住院,获知同病室一位小孩身患重症,而其父母搓手无奈时,立即吩咐家人悄悄送上2万元,解救了这个贫困的燃眉之急。
恩师李立,就是这样一位艺德双馨的大家。
(作者系李立教授弟子、湖南日报社主任编辑)
责编:周杨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