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常德记者眼中的柬埔寨

  常德日报微信   2015-11-04 11:05:05

    常德日报记者赵有强最近到柬埔寨一游,下面这些文字和图片,记录下了自己的一些见闻感受——

 

 阿明先生是近50年来柬埔寨历史的“活字典”。这个华裔出生的中年汉子在乡下长大,在战火中成长,在开放中致富。在他的眼中,今天的柬埔寨简直是“翻了天”。汽车有了,洋房有了,现代化的柬埔寨已是像模像样,作为导游,爱打“哈哈”的阿明先生哇啦哇啦,只要他在,现场便成“一言堂”,普通话十分的不标准,说战乱时这儿是如何如何的乱,开放前这地是如何如何的荒废,如今,乡下农民种田是如何如何地靠“望天收”,路过之地那一片片的本该是长得密密麻麻的森林又是如何如何地被砍伐掉等等。

 阿明是暹粒省的导游,他带着我们跑的地方全是农村,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小吴哥”等著名的景点。在中国,有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的说法,而看了小吴哥、大吴哥等寺庙后,这一说法似需改变。柬埔寨古老的寺庙都是用石头垒成的,每块石头上雕有佛像菩萨,寺庙外形像一座峰,也像一座宝塔,因没有大雄宝殿,拜佛者远远地看到了那些“山峰”时便可进入角色心诚起来。我们欣赏的是那千年遗物的灿烂文化与艺术,无需阿明对寺庙中的作品细解,他的讲解重点放在景点以外的日常生活上。

 陈P先生是柬埔寨首府金边的导游,年仅25岁,长得比柬埔寨人要白很多,但站在我们中国游客中,依然算个黑皮。小伙子一副老实本分的样子,比起阿明来,他算寡言者,不喜谈柬埔寨的过去,亦不太了解所到景点的来胧去脉,对某一个景点中的某一件物品,如果你非要探个究竟,他会用笑容作出抱歉地回答。他是一个长相标准的帅哥,着一身的“名牌”,两天换戴两块“名表”两套“名装”。他诚实地告诉我这些都是假货,是低价在金边的大市场内买的。他像所有的柬埔寨年轻人一样特崇尚名牌,一遍又一遍地指着街上奔跑的“宝马”、“奔驰”、“法拉利”等向我们介绍在当地的售价。金边人喜欢苹果、华为、三星手机,摩托车是他们的代步工具,一个工人每月的工资为120美元,想增加收入得盼望着多加班。一个老师或一个警察,每月的工资100美元左右,学生和被处罚对象,被他们视为增收的“渠道”。据说,不戴安全帽骑摩托车,罚款约5000至1万柬币,“私了”是公开的秘密。

 已故国王西哈努克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西哈努克大道是金边的样板街道,在这条街道上建有国家独立纪念碑、西哈努克铜像等。夜幕降临后,荷枪实弹的警察巡逻在这条街道上维持治安。

 陈P先生祖籍广东,谈起中国,他的态度变得崇拜起来,“听说中国的城市非常大,好美的。”问其何时可去祖国看看,陈P摇摇头,感叹收入太低,不知何年才能实现愿望。金边闹市多见中国文字,这是华人开店标志,陈P说:“华人占了金边的三分之一,这几年来自中国的投资者越来越多。”在我们下榻的酒店旁边,有几栋在建大楼外墙上写有显眼的中文标语,告诫施工者要安全施工。

 从农村到城市,边走边看边想,20年前的中国很像今天的柬埔寨。那时,我们亦贫穷亦发展。如今,包括中小城市在内,我们的高楼越建越多,生活越来越好,出去看天下的人年年增多,这一切,缘于改革开放的加力加力再加力。柬埔寨在步我们的后尘,他们的开放正起步、正加力、正初见成效。在这里,记者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他们的现状,他们的奋发,他们美好生活的开端……


   柬埔寨有着丰厚的旅游资源,古老的国度,正吸引着全球人的目光。


 全民信佛,从小孩子开始。


 在暹粒省的早晨,骑着摩托出行的上班族拥挤在街道。



 明星、广告、路人,是金边街头的平常之景。


 暹粒省先富起来的人建起了小洋楼。


 法式人力车是金边载客的主要交通工具。


 在柬埔寨的街道及办公场所,西哈努克与王妃及现在的国王西哈莫尼(西哈努克的小儿子)的标准照片常现。



 悠闲的柬埔寨人在酒店里看报纸。


 在金边上大学的乡下孩子参观金边的景点。


 西哈努克大道常被停靠的车辆挤占了大部分。



 金边小贩成了玩手机的“低头一族”。



 在暹粒省的农村,贫穷的农民也有着自己的幸福。



 发展是柬埔寨的主色调,行走金边,时刻都可见到施工的场景。


 孩子们。



 孩子们。


 孩子们。

(来源:常德日报微信 文图:赵有强)

责编:常德日报

来源:常德日报微信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