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委编办:盘活编制资源 助推教育“公参民”改革

    2022-10-20 15:09:3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杨义 赵勇光

近年来,湘潭县委编办紧紧围绕教育优先优质均衡发展,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积极推进“公参民”教育改革,在严控机构编制总量的基础上,着眼全县教育发展现实需要,致力解决全县教师编制总体不足、城区教师数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优质教师资源存在流失风险等瓶颈问题,不断优化教育系统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为全县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机构编制保障。

一校一策调研论证,参谋改革方案,确保方向不走偏。深入各民办学校调研近10次,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10余场,加强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位、学生、教师等情况的调研,切实掌握各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的配备情况,分析研判未来五年县乡间、区域间学位、教师的变化趋势,以“公参民”学校转公为重点,收集采纳有关意见建议30余条。按照“一校一策”原则,制定改制工作方案,为《湘潭县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湘潭县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改制工作风险评估报告》的出台和完善提供了编制意见和建议,确保了改革目标实现与机构编制相关要求的全面契合。

统筹机构编制资源,增强工作主动,确保编制不缺口。一是谋求上级支持。邀请市委编办领导两次来县调研“公参民”改革,根据调研情况,按改革需求,市委编办同意暂借104名周转编制,用于弥补湘潭县“公参民”改革后教职工编制的不足。原“公参民”性质的江声学校和云龙中学全面转公,经县委编制机构委员会批准变更为公益类事业单位,按照程序,向市委编办申请,拟将江声学校升格为副科级,将云龙中学升格为正科级。二是坚持动态调整。按照今年省市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数,结合全县教育发展规划、生源变化和教育教学需要,2022年6月第一时间调整核定2022—2023学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分配,重新调整分配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教职工编制4371名,高中阶段公办学校教职工编制1283名,其中江声学校310名,云龙中学185名。调整后各学校的编制计算均达到了国家标准,有效保障了全县教育事业有序发展。三是统筹调剂保障。考虑到江声学校和云龙中学两所“公参民”学校改制后增加的学生数,县委编办通过沟通协调,在全县有限的其余事业编制中调剂了300个编制借给教育系统,确定了归还期限,确保按期归还,保障了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保障“民转公”学校师资力量,稳定教师队伍,县委编办拟定了阶段性编制平衡方案,指导教育部门拟定超编人员三年消超计划。

用好“六个一批”政策,稳定教师队伍,确保人才不流失。用足改革政策,按“六个一批”的方式逐年解决“民转公”学校留住优秀教职工问题。用好人才引进政策直接引进一批,通过人才领导小组会议,利用人才引进政策,按照程序引进了改制学校符合条件的优秀编外教师3名;用好改革政策直接考察一批,对改制学校编外教职工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学位的人员,采取直接考察方式定向招聘,吸收原校聘中青年骨干教师107名;用好招聘政策依规招聘一批,改制学校根据岗位需求,依规面向社会(包括学校现有教职员工)公开招聘教职工51名;用好流转政策流动调配一批,对改制学校相应岗位教师不足的,按有关规定采取流动调配的方式择优交流调任公办教师307名;用好过渡政策临时校聘一批,对改制学校编外教师符合相应岗位聘用条件的,由学校临聘122名;用好劳动政策依法解聘一批,对不符合相应岗位聘用条件的人员,依法解聘105名,稳妥做好未留用人员的清退安置工作。

着眼人民满意标准,抓好工作落实,确保改革好成效。在“公参民”改革过程中,坚持把每一项工作抓在实处、抓在细处。按“双向选择”原则启动涉改学校有编教师的编制登记和调配工作,最大限度留住优秀师资,稳定了优质教师队伍,教师从不安心到安心,学生和家长从不放心到放心,实现了“零上访”,稳住了湘潭县的教育品质,在群众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至2022年秋季开学,全县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总占比由上个学年度的41.8%降至6.69%。调优县城区中小学校划片招生布局,进一步严格和规范学校招生工作行为,新增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位7500个,满足了新生入学需求,实现了区域教育均衡。也实现了教育惠民,家庭的教育支出由原先民办教育的生均约4万元/年,转变为全面公办收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一审 杨义;二审 胡孟婷;三审 肖畅

责编:胡孟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