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9-24 08:22:0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赵志高 通讯员 舒鑫 胡耀文
池塘养鱼司空见惯,但大家见过在陆地上养鱼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水产养殖户曾宪平把“鱼儿的家”从池塘搬进一只只“巨型水桶”,通过这种养鱼方法,使年产鱼量比传统水面养殖高出约20倍,还可实现养殖过程零排放。
9月23日,在曾宪平的水产基地里,记者见有一排排“巨型水桶”,约3米高,直径约8米。桶内水流不断却不见鱼,但当将饲料投进水桶时,则引来无数鱼儿上浮争食。
“这桶为陆基高密度养殖桶,容量约100立方米,可年产5000公斤鱼,效益远远高于传统水塘养殖。”曾宪平乐呵呵地说,桶内的水不断在循环,鱼游得多,游得快,有助于鱼的消化,使鱼的肉质更加鲜美更加嫩。只要在有足够的地方让我建设这个水桶,就能在陆地上建起一个养鱼场。
曾宪平今年42岁,2012年开始水塘养鱼,但水塘养鱼产量不高、水体难以控制导致鱼发病率高。为此,他通过水产生意上的朋友到处打听哪里有更好的养鱼手段。在得知广东大疆渔业设备有限公司有一种“水桶”养殖技术后,他立刻前往广东,在那里进行了半年的考察学习。2021年7月,曾宪平将陆基高密度养殖桶安装到了自己的水产基地里。
“只要购买的鱼苗到位后,把水注入到桶里后,就不需要换水了,非常省心省力。”曾宪平说,陆基高密度养殖桶的真正特色,在于该设施具备节约养殖水体面积和环保节能的双重特点。圈养池通过管网与外部建造的生态水池连通,鱼在圈养池内,通过人工投喂生长,圈内含有的排泄物、饲料残余的水体,则经过精巧设计的排污管网抽出,经微滤机和生态水池物理过滤和生态净化,重新注入圈养池,形成一套闭环的循环利用系统,同时,为了适应湖南冬天,曾宪平还安装了恒温设备,实现了一年四季都能养鱼。
目前,曾宪平水产基地共有6个陆基高密度养殖桶,主要培育大口黑鲈,生长周期为7个月左右,预计年出产成鱼可达5万公斤,市场价每公斤约40元。9月底,该基地的一批大口黑鲈将上市销售。
一审:赵志高
二审:黄巍
三审:肖军
责编:赵志高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