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内遭遇三次超强暴雨袭击,这个县如何应对?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7-25 09:56:59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蒋茜 通讯员 李婧雯 朱建新

今年6月,郴州市汝城县遭遇三次大范围超强暴雨袭击,局地最大降雨量达1060毫米,个别乡镇日降水量破历史纪录。面对罕见强降雨天气,全县上下紧急动员、众志成城,及时转移安置受灾群众,高效抢险救援,全力以赴打好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做到了人员零伤亡、工程无大险,生产生活秩序早恢复。6月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对该县抗洪抢险救灾经验予以重点推介。

汛前:未雨绸缪抓防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汝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汛备汛工作,加强隐患排查,落实落细工作措施,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动态,坚决筑牢防汛备汛“安全堤”。

责任早压实,队伍早组建。建立“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组包户”责任体系,77座水库、158座小水电、13座尾矿库、241处山洪灾害危险区、2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区域的防抗救责任层层分解到部门、到人头。立足“全灾种、大应急”救援模式,组建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1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16支,乡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42支。按照“平时务农、汛时应急”原则,每个村组建20人以上的应急小分队,217个行政村和3328个自然村全部配齐信息员、宣传员和巡查员。

物资早储备,演练早开展。14个乡镇和县防指相关成员单位严格按照防汛物资储备规范要求,汛前完成了麻袋、砂石、帐篷等物资采购补库工作,所有中型水库、乡镇、危险区行政村均开展了抢险救援或紧急避灾演练。

库容早腾空,隐患早排查。强降雨前,精准调度浙水源头的龙虎洞水库腾库500万立方米,削减端午洪水洪峰流量70立方米/秒,降低下游水位0.8-1.5米,减少淹没耕地2万余亩。全县突出尾矿库、山塘水库、中小河流等重点区域,全方位、地毯式排查安全隐患,对已发现的隐患点实行“挂图作战”,精准“拆弹”;对已销号的隐患点开展“回头看”;对可能成灾的隐患点盯死看牢、科学防治,确保万无一失。

汛中:争分夺秒抓救援

洪灾来临,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及时转移群众,争分夺秒展开救援,在抗洪抢险一线筑起牢不可摧的“红色堤坝”。

强降雨发生后,全县统一取消休假,所有责任人全部到岗到位。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严格落实带班值守AB角制度,多次赶赴受灾严重的乡镇坐镇指挥,紧急调度应急、水利、消防等部门赶赴现场紧急救援;驻点县级负责人全部下沉一线,现场调度;县直单位“一把手”带领精干力量到乡镇报到,各展所长、各尽所能;14个乡镇所有干部不舍昼夜,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鏖战一线、抢险救灾;水库、山塘、电站、尾矿库等包保责任人第一时间到岗到位、忠诚履责。该县累计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6次、Ⅲ级应急响应2次,累计投入救援人员1.7万人次、救援设备1100余台次,6月4日,在第一轮强降雨来袭前,汝城县1小时完成了“应转尽转”任务,三轮强降雨紧急转移人员26330人,确保了人员“零伤亡”。

6月4日凌晨4时,县城区农贸市场洪水上涨,县城管局、卢阳镇安排人员全城巡逻,连夜敲门劝离文塔周边沿江商户(住户)385户,通知撤离车辆197辆,及时疏通积水堵点95处,在城区18处隐患点拉设警戒线,对13处有隐患的井盖设置警示标志。

针对集益、热水等乡镇道路桥梁严重损毁、水电通信中断等灾情,紧急调度中铁、电信、移动、联通、郴电国际等驻县企业迅速参战,同心协力、集聚动能,处置险情、保畅保通。交通部门迅速组建8支抢险分队,投入车辆345辆次,累计抢通损毁公路1600余处、约32公里,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标牌246处。电力、通信等部门在道路塌方无法通行的情况下,技术人员徒步抢修电力故障280余处、通信基站323站/次。

汛后:干群一心抓重建

洪水无情人有情,危难时刻见真情。洪灾过后,汝城县有序有效推进灾后重建各项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激励各界献爱心。发动园区企业和爱心人士捐款156.02万元、捐物371.76万元支援抗洪救灾。湖南省邑金投资有限公司自愿向集益乡受灾最严重10个村捐资50万元,还主动出资200余万元修复兴隆村至集龙段水毁道路,解决近600人的出行问题。义昌市政工程公司捐资10万元、用时3天在热水镇援建钢架桥1座。

携手重建聚民心。指导群众恢复受灾农作物2万亩、改种补种1.5万亩,农业保险核灾3万亩、承保1.5万亩。集中组织维修人员下村免费修理电器,抢通损毁公路1600余处,修复饮水管网12450米、渠道12055米、堤防3231米。充分尊重因灾倒房户重建意愿,安排资金帮助灾民重建家园,其中重建30户、修缮13户。

千方百计安人心。县财政于6月10日先期紧急拨付103万元生活救助资金到14个乡镇,专项用于救助受灾群众。应急、发改、民政等部门调度发放救灾物资400余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已投入资金2000万余元、物资600万余元用于抢险救灾和紧急救助受灾群众。

责编:蒋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