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6-25 12:48:34
邹文心

那是一年的八月,那是一年的暑假。
我谢绝了教育中介机构所有的补课信息,不参加任何培训补课班,计划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开学就高三了,没想到爸妈“居然”支持我的“决定”。
八月的长沙骄阳似火,热浪滚滚,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院内却有几分清凉。
我今天给自己任务是陪伴福利院里的爷爷奶奶。怎么陪呢,第一次来福利院,对我来说,还是新课程,我既有几分兴奋、紧张,又有几分惭愧。
到了老人的房门口,我突然有些忐忑。有的老人躺在床上,好像睡着了;有的专注看着电视;有的静静坐在那儿,似乎在想着自己的心事。
快走到走廊尽头时,我终于鼓足勇气,敲敲敞开的门,“爷爷,您好!我是心心,今天来陪您,嘿嘿嘿……”一位老爷爷坐在轮椅上看着电视发呆的,他并不理会我,我有点尴尬地笑笑。
一会儿,他才缓缓转过头来,目光对视的瞬间,触碰到了爷爷眼神里的一丝孤凉,我心里微微一颤,“爷爷,我们聊聊天吧!”爷爷转回头,还是一言不发,房间里全是电视里的声音。
我有些局促不安。是不是惹爷爷不高兴了?这可坏事了!不行啊,或许是不熟悉我,不愿意说话吧。然后我便自顾自地说了起来,这个暑假去哪儿玩了啦,那儿又有什么有意思的事啦,等等。
爷爷还是沉默着,我只好陪着他看着电视,“爷爷,你每天都看这一个电视剧吗?”他嘴角动了动还是没说话,我又问:“爷爷,这儿都有些什么活动呀?怎么不出去走走?”他眼神暗了暗,摇摇头。终于开始回应我了!
“要换个台看看吗?”我赶紧“乘胜追击”。爷爷摇摇头,看着我,“你……你是哪个学校的?”我告诉爷爷后,“长郡啊!那是个好学校!”爷爷对长郡点赞,我们就这样打开了话匣。
爷爷从他二十多岁的小孙儿,再说到他十一点午饭时间女儿会来看望他。他总是和我强调十一点,看得出爷爷很很企盼女儿来看他。忽然想起了幼儿园的我,每天快要放学的时候总是把小脸紧紧贴在教室窗户的玻璃上,眼巴巴地盼爸爸妈妈早些过来。
我心里哪个地方像被硌了一下似的,微疼。“爷爷,这儿的生活怎么样啊?”他刚微微扬起的眉毛又沉了下来,摇头,本就单薄的身子突然显得更干瘪。难道这里的生活不好?!我听见他用变得嘶哑的声音说:“不……自由。”他头向前倾眼睛睁大,似乎在压抑着某种难以抑制的情绪。
我大骇。一直以为福利院的老人被照料得蛮不错的,不过是有的时候无聊点罢了。看着他紧绷着无力的身体,我却一时失语,这样的时刻我应该说什么好呢?我本是想让老人开心的啊!
我一句话也说不出,爷爷也渐渐平静下来。“爷爷,你平时不出去走走吗?”他碰碰轮椅,用一种很情绪化的语气说:“没有。”我油然而生一种异样的感觉,“爷爷,我陪您出去走吧!”爷爷突然笑了,不好形容那是怎样一种笑,简单的说,好像所有老年斑都重新排列组合了,我给逗乐了。
我一边在爷爷的指挥下笨拙地扳开脚踏,一边在心里打鼓,哎哟喂,这轮椅看起来挺重的,不好操作,万一我把爷爷摔着了可怎么办。我小心翼翼地推着轮椅,在门口磨叽了半天,才让轮椅和爷爷的手臂都安安全全通过了,囧得我一脸汗,还真不是个容易差事!我控制着力度,让轮椅平稳的前进,路过一个一个门口,看见同学们和老人相谈甚欢的样子,心里暖暖的。
阳光把我和轮椅上的爷爷交叠在一起,印在瓷砖上,好像走廊开出了一朵花来。我知道爷爷一定也很开心。我们边走边聊,爷爷说起他的中学,还提到他衡阳老家好吃的鱼粉,说他的年龄、名字,我还问了生日、属相,发现我们都是虎年的,又乐了一阵。
快11点了,爷爷虽意犹未尽,却催我回房间,还郑重其事地让我把轮椅推到床边,让我看他的名字和年龄。我觉得这时的爷爷不像个身体不太硬朗的老人,反而像个执拗的孩童,挺可爱的。我把暑假去北京高校参观带回的纪念品送给爷爷,当爷爷明白是要送给他的时候,爷爷竟然迅速给我敬了个军礼,我很惊讶,更多的是感动。
爷爷姓李,竟然是一位抗战老兵!我想起了那段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烽火岁月,想起了李爷爷那火热的青春!这是一个朴实的老人最真挚的情感表达,心灵彼此贴近的温度,很暖,很暖!
十一点过三分,李爷爷的女儿来了。我同李爷爷道别,李爷爷鼓励我好好学习,我说下次再来看李爷爷,便把时间和空间留给他们了。我轻轻地关上门。地板上散落些玻璃反射的光斑,我觉得窗户有点小,应该让更多的阳光照射进来。
我们不断长大了,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会慢慢变老的。生命传承,需要关爱、责任、感恩,更需要陪伴。生活给了我启迪,今天长沙市第一福利院给我补了这人生的一课。

作者简介
邹文心,爱好文学、音乐、书画,古筝八级,曾任华农新媒体中心文字记者,农学、工学学士,中国美术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文似看山不喜平
——简评邹文心《补课》
作者:陈平凹
清代文学名家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有两句名言:“文似看山不喜平,画如交友须求淡。”其中的“文似看山不喜平 ”,是对人在欣赏文章的感受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其意为写文章好比观赏山峰,喜欢奇势迭出,最忌平坦直露,一览无余。
在我看来,想要文章能够吸引人,有三个方法:第一,写别人没有写过的事情;第二,表达跟别人不一样的想法;第三,展现娴熟的写作能力,让文章变得有趣。这些都在邹文心的练笔习作《补课》一文中淋漓尽致地得到了体现。
写别人没有写过的事情。本文名为《补课》,实则写的是暑假去长沙市第一福利院看望陪伴老人,而非参加文化补习之类的,此“补课”非彼“补课”也!本文提及的补“课”,往小里说,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往大里说,是亲身体验陪伴福利院老人,得到生命的感悟,“生命传承,需要关爱、责任、感恩,更需要陪伴”。也正如作者父亲邹和阳先生指出的:“陪伴是一种伟大的爱。爱老,孝老,敬老,是美德,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课。学校对思政教育也抓得很紧。但思政教育并非仅仅是思政教育老师的事,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事,也是全体家长的事,更是全社会的事,可以说是人生每一个阶段应该常修常修之课!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少年强则中国强!”将一件看似平常的事情,以“补课”为题道出,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具;补普通学生很少补过的思政实践“课”,这一点确实新颖!
表达跟别人不一样的想法。按照一般的关爱老人、关爱抗战老兵的文章写法,都难免落入歌颂伟大祖国、歌颂老兵们的丰功伟绩之类“伟光正”的俗套里面去,但是本文没有干巴巴地喊口号,而是通过作者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跟老人搭讪沟通,逐渐打开老人的心门,最终深入老人的内心,实现陪伴老人开开心心地度过美好的一天的历程,最后水到渠成地表达出对老人的关爱之情,从而达到呼吁全社会去关爱抗战老兵、关爱福利院老人的写作主旨。
展现娴熟的写作能力,让文章变得有趣。本文虽然叙述的是一件普通小事,但小事不小,在作者笔下,一波三折,起伏不断,让这件小事的叙述过程变得十分有趣起来。这里其实有两条线:一条是明线,“我”的情绪变化线,从刚接手新课程时的“既有几分兴奋、紧张,又有几分惭愧”,到进入房门后的“有些忐忑”,打招呼后“有点尴尬地笑笑”,再到与老人目光对视时的“心里微微一颤”,“有些局促不安”,找到共同话题后的“乘胜追击”,最后到“心里哪个地方像被硌了一下似的,微疼”,“大骇”,“一句话也说不出”,“油然而生一种异样的感觉”,“给逗乐了”……这一整条情绪脉络线完整清晰,勾画出作者这一次补“课”从陌生到熟稔、从兴奋紧张到收放自如的过程;另一条是暗线,就是这位福利院老人的身份设置,从一位“身体不太硬朗的老人”到“让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烽火岁月”中的“抗战老兵”,从“坐在轮椅上看着电视发呆”到“竟然迅速的给我敬了个军礼”,隐秘身份的揭示,身体动作的改变,看似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写作功力,一切顺其自然,转折得不露痕迹,确乎是技巧娴熟!
今年湖南高考作文材料里面引用了围棋术语:“本手、妙手、俗手”,我要借用一下,邹文心的这篇《补课》做到了立足于“本手”之基,对于遣词造句、巧埋伏笔可谓得心应手,在往“妙手偶得之”的灵感之路上进发!祝愿作者在今后的写作中以“文心”雕龙,妙手著文章!
一审:陈龙
二审:甄荣
三审:熊佳斌
责编:陈龙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