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6-06 10:41:00
百年龙牌 历久弥香
——看湘潭老字号如何焕发新活力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蒋睿
“龙牌酱油灯芯糕,槟榔果子水上漂。”
一直以来,龙牌酱油不仅是湘潭人餐厨中的调味“担当”,也是伟人故里美食名片。
282年筚路蓝缕,“酱”心独运。从风雨中走来的龙牌酱油,弘扬传统酿造技艺,积极拥抱新消费市场,拓渠道、创新品,誓要坐稳湖南调味品市场“第一把交椅”。
6月1日,记者来到位于湘潭经开区的龙牌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感受老子号焕发出的新活力。
从“5000”到“10000”,6年产量增长3倍(小标)
有人说,用龙牌酱油炒的菜有“时光”的味道。
走进公司晒酱园,一口口酿酱缸排列整齐,带着竹笠“晒”太阳。按照传统酿造工艺,一缸酱油要经过22道工序,8至10个月发酵而成。相较于同类规模化制酱企业,遵循传统酿造技艺的龙牌酱油,虽在品质上有着好口碑,但产量却成了短板。究其原因,晒酱的空间和酿酱缸利用率低限制了产能提升。

2015年12月28日,湖南轻盐食品投资有限公司、湘潭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两家国资企业入股,与龙牌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三方重组成的混合制股份公司。2016年,厂址也从相对拥挤的城区迁到了开阔的园区。
公司党委书记张越介绍,龙牌食品原址位于湘潭市雨湖区南盘岭,厂域面积仅有40亩,供酱油发酵的晒酱坪只能容纳5000口缸,大部分缸一年只出一次油。搬到新厂区后,晒酱空间更大了,酿酱缸从5000口添至10000口。同时,将酿酱缸循环利用下料。6年时间,龙牌经典酱油的产量增长了3倍。
“与现代工艺的制酱企业相比,消耗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虽多,但恪守古法酿造是龙牌人的匠心。”张越说。
从“1”到“47”,“多条腿走路”闯市场(小标)
随着群众需求日渐多元化,李锦记、海天、加加等一系列品牌涌入市场,龙牌酱油发展受到冲击。早些年,龙牌酱油顺应潮流推出凤牌酱油、金标生抽等系列调味品,但市场反响不温不火。
2019年5月,龙牌酱油实施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耕耘连锁餐饮企业多年的汪峥嵘,跨界成为龙牌董事长。这位纵横商海多年的“女强人”深知,靠着“一瓶酱油闯市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必须“多条腿走路”。
3年来,汪峥嵘从浙江、广东等省行业头部企业引进高端人才,组建30余人的产品研发队伍;大刀阔斧进行72项技改;开展质量体系认证,申请了20多项产品专利;与国内领先的种业平台华智生物合作,进行酱油专用大豆种质资源开发……
以老牌产品为核心,打造适应新时代消费者健康饮食需求的系列产品。在汪峥嵘的带领下,龙牌食品从原来单一的酱油延展到老抽、生抽、料酒、蚝油、食醋等47种产品。

“解决龙牌酱油生产现代化、规模化和智能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给传统工艺装上科技的引擎,才能使龙牌飞得更高更远。”汪峥嵘说。
5月26日,单杨院士创新团队龙牌食品工作室签约揭牌,工作室将进一步推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专利率先在龙牌食品转化应用,进一步挖掘龙牌食品的营养与健康价值,让消费者吃得安全、营养。
从“靠批发”到“上云端”,老字号冲刺电商“赛道”(小标)
“早期销售模式大多依托农贸市场、餐饮店,以批发形式走货,销售渠道窄,销售量增长缓慢。”龙牌食品市场及新零售事业部总监冯伟说,目前,公司已组建电商中心,全力冲刺“云端”市场。
2020年,直播带货销售模式风生水起。面对新机遇,龙牌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将旗下产品“搬”上“云端”,董事长汪峥嵘化身“带货员”为产品代言。
近年来,该公司邀请网红、湘菜大师参与现场做菜直播,联合步步高、兴盛优选等线上平台开展优惠促销活动……龙牌食品不断将触角向“云端”市场延伸,创造了专场直播10分钟、线上销售2万瓶龙牌金标生抽等优异战绩。一场场直播的彪悍战绩,让龙牌食品意识到,线上渠道的构建,一方面精准抓住了调味品的顾客群体,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开创订单、拓展市场、累积需求。
对于“触网”不久的龙牌食品,线下市场依旧是销售主阵地。受疫情影响,大部分物流公司暂停发货,龙牌食品迅速将传统经销商供应转变为企业一对一直供,为客户提供更快捷的定制服务。今年,公司还将以社区为核心,开展2110场社区互动,构建立体化销售模式。
近2年,龙牌食品线上、线下齐发力,年均销售额增长30%。
责编:蒋睿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