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5-31 17:55:24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31日讯(通讯员 彭小霞)划龙舟,敲大鼓,转眼又是五月五;包粽子,做香囊,青青艾蒿傍门窗。一年一度端午佳节即将来临。
5月31日,雨后初晴,天气略显沉闷,但地处龙窖山腹地的临湘市羊楼司镇梅池村,却清风送爽笑声朗朗。
“我屋里800个粽哩要包要煮,急着赶时间,有空的伙计们快来帮忙!”大清早,家住梅池村中梅池组的贺奶奶在“老姐妹”微信群里发出邀请,左邻右舍赶紧过来帮忙。
近年来,梅池村依托上乘的自然生态环境,不仅乡村休闲民宿稳步发展,而且特色农产品也“走红俏火”。前几天,贺奶奶和几个老姐妹在后山丛林里摘粽叶、下溪流洗粽叶、回家包粽子,又用柴火煮粽子,她们拍摄的短视频刚好被一位长沙餐饮老板刷到,当即与她们联系并预订800个牛角粽,且要求在端午节前快递送到。
“今年比去年多接了300个粽子单,有进步。现在大伙手忙口闲,也是没办法喝茶的,干脆来唱点嗡琴戏助阵吧,我这里先唱一段‘墙头记’起个头,大家轮着来:呃,奴家女,会绣花,日里绣个金钱果,夜里绣枝红牡丹……”一曲下来,68岁的贺奶奶仍心不慌气不喘,字正腔圆地赢得大家一致好评。
梅花初吐秀,山中别有天。羊楼司镇梅池村不仅有诗一般的名字,更有着画一般的景致,还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嗡琴戏的发源地。在过去与贺奶奶同辈的当地群众六成都会唱戏,素有“板鼓不离手,唱戏不离口”之说,嗡琴戏也被誉为极具地方特色的湘北艺术奇葩。
“一点手工活又不吃亏,有戏听还有红分,天天有这样的好事都行。”76岁的刘奶奶一边笑着说一边把自己包好的粽子一提一提清理束好。有了嗡琴戏相助,大伙包起来更有劲。上午10时30分,贺奶奶家粽香加茶香伴着歌声与笑声,飘满了整个屋场。
责编:王相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