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5-28 11:40:1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28日讯(通讯员 李舒)“‘八斗才华藏傲骨,三湘桃李沐春风。’吴獬不仅是一位学子遍天下的教育家,也是一位能文擅诗的文学家,还是一位乐善好施的乡贤,更是一位清正廉明的好官,吴獬文化可以称得上是临湘地域特色文化中最突出的代表。”5月27日上午,临湘文化大讲堂在该市新华书店继续开讲,吴獬文化研究会会长李东雄受邀深度解析吴獬文化。
吴獬文化是以吴獬的生平故事、才学、品格等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作为最能体现临湘民俗风貌、反映临湘民众品格、展示临湘人民集体才情的临湘地域文化代表,吴獬文化已逐渐成为临湘的一大品牌。李东雄分别从生平、才情、仕途、为官、从教、著述、思想等10个角度对吴獬先生进行了解读。
李东雄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接触吴獬对联,并于1990年代编纂《临湘楹联荟萃》一书,其中收录了不少吴獬的对联和对联故事。2009年吴獬诞辰168周年时,临湘成立吴獬文化研究会,李东雄担任创会会长。10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吴獬文化研究,收集整理流传的吴獬作品。他重新校订了吴獬的蒙学读物《一法通》,牵头编写了《一法通精选》《吴獬对联评注》《吴獬研究文选》《吴獬一法通文句例释一千条》《吴獬记》等多部著作,并四处传播吴獬文化。
吴獬(1841~1918),字凤笙,又字凤荪,今临湘桃林三合人。18岁补县学生员,中秀才;19岁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22岁回乡在临湘莼湖书院、通城青阳书院任教;清同治十二年(1873)赴省乡试,选癸酉科拔贡;光绪二年(1876)八月乡试中举,名列亚元;同治十五年,赴京会试,以第十一名中进士。先后任广西来宾、荔浦知县,后辞官返回故里,弃政从教,先后担任沅州府敦仁书院、衡山研经书院、岳州金鹗书院山长,并与人一同创办了岳阳岳郡联中。吴獬门生数以千计,遍及东南诸省,其中不少为知名学者。
“虽然听说过吴獬,但像今天这样能全面了解吴獬文化还是第一次。”连续参加了两次文化大讲堂的文学爱好者彭小霞激动地表示,“下次还要来!”在一个多小时的分享交流中,现场掌声不断,地域文化的艺术魅力得以再放光彩。临湘市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还将继续搭建好这个文化传播平台,联合更多学者名家,深溯临湘地域文化、发扬传播优秀本土文化。
责编:王相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