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4-24 17:40:00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张英
当地时间4月24日,法国大选第二轮投票将至。今年这场法国大选被称为“充满悬念”的一届,但从民调显示来看,目前现任总统马克龙领先“国民联盟”候选人玛丽娜·勒庞10多个百分点。由此推断,谁入主“爱丽舍宫”的悬念估计不会太大,现任总统马克龙可能成为20年来第一位赢得连任的法国总统。但这样的选战结果,丝毫不能掩饰法国乃至整个欧洲日趋明显的民意撕裂。
当下,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而法国在欧盟中的地位又举足轻重,因此选举倍受关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选举折射出被西方媒体称为“欧洲的民粹主义者和极右翼人士”有渐成主流之势,比如这五年来勒庞的支持率上升了10%,其背后是法国的民意在悄然发生变化。不管这次选举中的最终结果怎样,玛丽娜·勒庞能进入最终的决战,本身就意味着法国极右翼实力,已经具备问鼎国家最高权力的能耐。
虽说最近几份民调显示马克龙支持率有所增加,但第一轮总统选举时,马克龙得票率为27.2%,勒庞为23.2%,如此接近的得票率证明了法国国内存在的撕裂现象。而这种撕裂,以及勒庞在政治角逐场中的崛起,反映出了不少法国民众甚至不少欧洲民众对美国不满,想走独立自主之路的真切想法。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美国主导的北约大肆扩张其实未必符合欧洲所有国家的利益,例如这次因为北约东扩引发的俄乌冲突中,美国不断在乌克兰拱火,从而直接导致包括法国在内的一些欧洲国家面临能源危机和高通胀。这些年法国经济本来就让该国民众怨声载道,2018年发生的“黄马甲运动”就是法国中下阶层追求经济正义的一次大爆发;俄乌冲突后,油气价格飙涨,更让法国老百姓忍无可忍。因此,勒庞在欧洲社交媒体上发布“我们将拒绝跟随拜登政府的政策,美国总是通过制造敌人来控制盟友”的言论时,得到了广泛认同。
当然,对于此次的法国大选,西方很焦虑,美国很警惕。欧盟更不希望因法国大选出现意外而导致欧洲再次分裂,德国、葡萄牙、西班牙三国领导人甚至在法国《世界报》联合撰文号召法国人民投马克龙一票,并声称这次选举事关民主与反民主的政治抉择,此举俨然已经将不干涉法国内政的原则抛到一边了。正如有国际问题评论人士说的那样,如果勒庞这次输给了马克龙,很大程度上是她输给了美国和其他北约国家的“联合围剿”,
但无论结果如何,这次法国大选对法国乃至欧洲政治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勒庞现象”的出现以及前段时间塞尔维亚和匈牙利的选举结果,都意味着欧洲民意已经出现撕裂,而欧洲未来政治或许将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
责编:张英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