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2-04-24 17:27:00
新湖南客户端4月24日讯(记者 肖静)4月24日,湖南省生态环境厅举行“守护好一江碧水”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2021年,全省147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97.3%,排名全国第4位;永州、张家界、怀化市进入全国地级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前30位,总数居全国第3;长江干流湖南段和湘资沅澧四水干流国考、省考断面连续两年全部达到或优于Ⅱ类;洞庭湖总磷浓度为0.063毫克/升,比2017年下降13.7%;2019、2020年污染防治攻坚战连续两年获评国家优秀。

湖南以一次又一次突破诠释“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担当,一项又一项成果践行“守护好一江碧水”的使命,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中不断贡献“湖南力量”。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介绍“守护好一江碧水”下一步重点工作
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省委、省政府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切实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到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予以统筹部署。
省委出台《关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大力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决议》,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省政府印发《湖南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总体管控要求暨省级以上产业园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构建“1+4+14+860”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体系,强化“三线一单”管控措施硬约束。
全面推行园区第三方治理,将园区环保工作纳入“五好”园区评价体系,新增25家国家绿色工厂、3家国家绿色工业园区。截至2021年底,全省有17个县市区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4个县市区创建为国家“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岳阳市获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郴州市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一方面,认真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推动解决了常德市石板滩石煤矿区污染、株洲市南郊垃圾填埋场污染等一批“老大难”问题。截至2022年3月底,中央层面交办和披露的229个生态环境问题完成整改(销号)176个。
另一方面,出台《湖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实施办法》,拍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警示片,在全省部署开展防范化解重大环境风险隐患“利剑”行动,持续加大环境风险问题排查整治力度。
随着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健全,绿意蓬勃,碧波万顷,湖水浩渺,已成为三湘大地常见的生态美景。

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悠悠万事,生态为大。湖南把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推动环境治理由湘江向洞庭湖、再向“一湖四水”和长江湖南岸线延伸扩展。
2013年开始,湖南连续实施3个“三年行动”计划。截至2021年,第3个“三年行动计划”部署的10方面30项具体任务基本完成,株洲清水塘、郴州三十六湾等五大重点矿区取得积极成效,流域水质优良率达到98.7%,比2021年提高10.6个百分点。
2015年以来,先后实施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五大专项行动、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水环境综合治理八年规划,2021年开始启动实施总磷削减攻坚行动,持续改善洞庭湖生态环境质量。2021年,洞庭湖总磷度比2015年下降43.8%。
2017年开始,湖南坚持问题导向,连续5年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按照项目化、清单化的形式,狠抓重点领域整治,累计完成6599项具体任务。截至2021年底,全省建成县以上城镇生活污染处理厂163座,914个乡镇建成(接入)污水处理设施,126个县市区全部启动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整治销号、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前行。随着全省水生态状况的持续好转,2021年至2022年洞庭湖越冬水鸟达40.4万只,冬季候鸟数量刷新历史记录,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中华秋沙鸭也频繁现身,江豚、麋鹿稳定栖息分别达130多头和220多头。
如今,江豚腾跃,麋鹿奔跑,中华秋沙鸭悠闲觅食,已成为生态“江湖”常见的动人场景。
一审:肖静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责编:肖静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