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真全] [来源:中共凤凰县委统战部] 2022-03-19 09:53:11
中共凤凰县委统战部 胡真全
湘西州作为一个多民族的自治州,民族团结是发展的巨大优势。湘西州要始终坚持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持续巩固提升湘西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创建成果,坚持“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共同富裕,坚持始终在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富裕上走在前、作示范,努力把湘西州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民族地区团结奋斗共同富裕标杆区的一面旗帜。建成一批全国、全省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提供“湘西样本”,更好地以“湘西之窗”展示“中国之治”。
坚持以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为主导,全力提升新时代湘西州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认识。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着力构建湘西州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一要全州各级各部门全体干部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二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不断健全责任体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努力建设湘西州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队伍。一要着力推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民族工作的体制机制,落实各级党委做好民族工作的主体责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查、政绩考核,加大民族工作在民族地区干部考核中的权重。对事关民族工作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及时向自治州党委政府请示报告。坚持和完善民族工作委员会制度,完善民族团结进步专项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二要着力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少数民族干部培养使用的政策机制和长远规划。加强培养用好少数民族干部,强化一线锻炼,努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湘西州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让全州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共建湘西州各族人民美好家园。三是认真履职尽责,着力提升新时代湘西州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要加强湘西州民族工作部门自身建设,围绕工作主线进行职能优化和职责调整,落实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保障。二要加强政治理论和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负责主抓全州民族工作的州民宗委,积极主动带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省委、州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履职尽责,切实提高民族工作能力水平。当好州委、州政府领导的参谋助手,抓好各项民族工作任务贯彻落实,确保党中央、省委、州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三要关心民生冷暖,把民族团结进步同全州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着力提升全州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推进新时代湘西州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一是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铸牢湘西州各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要站在全国的高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宣传教育纳入全州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和社会宣传教育重要内容,扎实做好社会宣传教育工作。二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和中华民族史研究,组织《湘西民族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工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全州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全州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健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在湘西州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积极推进湘西民族工作大调研,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湘西故事”,唱响民族团结进步“湘西好声音”,擦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亮丽品牌。三要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促进全州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积极引导全州各族群众凝聚共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并不断夯实“五个认同”思想根基,坚定不移跟党走、感党恩、听党话。二是着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拓宽湘西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团结同心的基础。湘西州各县(市)、乡、村、社区坚持以落实创建示范为契机,切实打牢各民族团结同心的基础。一要努力搭建促进全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团结同心的平台。着力促进全州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团结同心,在打牢民族团结和睦的社会基础上作出示范。不断深化巩固湘西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积极强化营造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二要在原有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基础上,创新增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医院、进旅游景区”,使原有的“七进”活动变为“九进”,进一步拓宽促进全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团结同心的基础。三要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心连心”“情系情”“亲串亲”“手拉手”民创活动,不断增进全州各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包容和相亲相融。四要以城市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立“社区民族之家”“社区少数民族服务平台”“少数民族法律援助平台”等为少数民族提供民族事务办理和社会服务的平台,为他们化解矛盾纠纷,提供爱心帮助,解决看病就医、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民生方面的问题,为少数民族群众快速融入城市生活扫除后顾之忧,努力营造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积极营造全州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社会氛围;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践行新时代湘西州民族团结进步爱国公约,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三是着力健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湘西州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一要坚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湘西州时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等精神为指引,着力提升全州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二要坚持和完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完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进步。坚持以公平公正为原则,突出湘西州民族地区区域化和精准性,更多针对特定地区、特殊民族问题、特别民族事项制定实施差别化民族区域支持政策。将全州民族事务治理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依法保障全州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做到全州各民族在国家法律面前人人一律平等。三要全州各级党委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事务治理全过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四是着力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不断提升湘西州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一要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全州民族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着力做好全州民族地区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切实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二要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始终把防范政治风险置于首位,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等问题对湘西州进行的各类渗透颠覆捣乱破坏活动,坚决严厉打击非法宗教渗透行为,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坚决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持续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不动摇,严密防范、坚决打击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扎实做好暴恐风险防范工作,坚决把暴恐威胁制止在萌芽状态、未发阶段。抓好反分裂维稳各项措施落实。三要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做好重点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海外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群体等的工作。着力健全完善湘西州民族地区民族领域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坚持以实现共同繁荣共同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新时代湘西州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题。一是持续巩固拓展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实现湘西州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有新突破。一要坚持推进新时代湘西州民族团结奋斗共同富裕事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以精准扶贫首倡地的首倡之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突破年,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好乡村振兴“六大强农行动”,进一步擦亮十八洞村“金名片”,努力打造全国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二要率先在全省设立防返贫致贫专项救助保障基金,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决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努力实现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三要坚持认真对照省委“六大强农行动”,统筹推进“五个振兴”,实施好产业就业富民、美丽乡村建设、乡村育才聚才、乡风文明铸魂、治理效能提升、基层党建引领“六大行动”,努力在提升思想高度、三产融合发展、建设美丽家园、全域文明创建、促进共同富裕等五个方面走在前列。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全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在前列,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着力推动全州各民族群众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二是持续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湘西州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有新抓手。一要持续加强湘西州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优先在全州少数民族集中的县乡村安排水利、电力、交通、环境和资源开发项目,引导国内外资金更多的投向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加快建设一批对湘西州经济社会发展起支撑保障作用的重点项目;优先建设一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以乡村道路、通信、燃气、饮水、改水、改厕为重点的基本设施项目,努力改善全州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二要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突出州府中心城市的核心地位,大力推进湘西高新区、吉首老城区、乾州新区、高铁新城区、矮寨旅游区“五区”联动发展,加快吉凤融城大道建设,推动吉凤融城发展,提升州府城市首位度和辐射带动力。三要大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和产业链配套服务设施,加快推进县城提质改造和产城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大兴寨水库、龙桑高速、湘西机场、天燃气管网、新一轮城乡电网改造升级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城乡区域发展,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加强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等建设,不断夯实湘西州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三是持续改善民族地区民生,全面落实湘西州民族地区各项惠民政策有新举措。一要科学定位湘西州民族地区在全面现代化进程中的使命任务,坚持做到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积极主动健全完善差别化湘西州民族地区区域支持政策、深化改革开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二要着力推动湘西州民族地区主动对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加快形成湘西州发展新格局。三要着力加快推进湘西州社会事业建设和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大力兴办民生实事,不断增添高质量发展的民生成色。切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双减”部署要求,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健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保障机制,加强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公办、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全面消除“大校额”“大班额”,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努力让湘西州各民族群众的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始终把人民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深入实施健康湘西行动,加强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标准化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建设,支持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促进中医药和土家医、苗医等民族医药传承和创新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湘西州各民族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让老年人老有所养并安享晚年。四是持续发展壮大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不断夯实湘西州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有新发展。一要立足湘西州自身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着力推动湘西州民族地区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全州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群众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着力优化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努力走出湘西州民族地区一条生产发展、民族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二要加快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做优文化旅游产业。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全州各民族群众致富产业、幸福产业的主导产业来抓,突出以凤凰为龙头、吉首为集散中心,以芙蓉镇、里耶古镇、边城茶峒、浦市古镇为重要支点,串联6大村落集群,保护开发300个左右特色村寨,优化提质“精准扶贫·首倡之地”红色之旅、“土家探源”“神秘苗乡”等精品线路,形成全州1小时旅游经济圈,率先把旅游业建成千亿产业。以国际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为标杆,加快全域旅游基地、高等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文化旅游消费示范区、文旅农旅工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等建设,探索组建州级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推进全州旅游“一盘棋”发展。着力加强张吉怀旅游共同体、湘鄂渝黔武陵山文化旅游联盟区建设,推动形成大湘西大武陵旅游协作联动发展新格局,全力推动湘西州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富裕。
[责编:吴东林]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