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 2022-03-18 00:01:55
三湘都市报评论员 张军 视频 王珏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一个烟头毁了一条年产值数十亿的产业链。这几天,岳阳正承受着这锥心之痛。
岳阳市华容县的“土坑酸菜”的舆情依然在发酵,数以亿计吃过老坛酸菜的消费者仍在反胃恶心,声讨之声不绝于耳。插旗菜业的董事长也诚惶诚恐地出面道歉:我错了---
都知道你错了!企业做大了,你却对企业疏于管理,触碰到了消费者内心最敏感的“卫生安全”这根神经。唾沫星子不淹死你才怪?不让你的企业倾家荡产才怪?
可是,这坛“酸菜”的背后却承负着数十万相关从业者的生计。
酸菜是用芥菜发酵而成,而眼下在洞庭湖区这个全国最大的芥菜生产基地,20多万亩芥菜静等收割。数万菜农欲哭无泪,眼睁睁看着这一年的收成可能打水漂,可能贱卖变成猪饲料的惨淡局面。
洞庭湖区土壤肥沃,华容县原生特产的大叶芥菜植株硕大、茎多叶厚、质地脆嫩,经腌制后微酸爽口。依靠传统工艺,华容芥菜从家庭作坊起步,慢慢成了气候。如今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相关规模企业达到40家,年产值达50亿元,形成“农户+基地+园区+龙头企业”的产业格局,殊为不易。芥菜产业如今也成为华容县第一大富民种植产业,生产、加工、销售和运输涉及的从业人员10多万人。毫不夸张的说全县每4名劳动人口中,就有一个靠这个吃饭。
如今大错已经铸成,这条产业链上的数十万从业人员可能从此颗粒无收、衣食无着,令上下担忧。
危机啊,生死存亡的危机。怎么办?怎么化危为机?
产业想自救,解铃还须系铃人。哪里跌倒的就从哪里爬起来。既然是在食品卫生和质量安全上触碰了红线,犯了众怒,那就围绕这个重要环节重造生产流程,对传统“土坑发酵”工艺去粗存精,并加强质量监管。当地政府监管部门要督促和帮助企业管理者、一线工人更新理念,快速蜕变转型为现代化企业。并且,很关键的一点是,这种努力和改变要通过各种渠道让消费者看到,看到企业的诚意和整改效果,才有可能重新赢回信任,赢回订单,赢回市场。
痛定思痛,做企业、尤其是做食品的企业如果对消费者不能始终心存敬畏,是很难走远的。
经此重创,“老坛酸菜”若不痛改前非,脱胎换骨,恐难涅槃重生。重塑品牌,行远道艰,请多自重。
责编:薛琳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