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1-11-11 09:08:20
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甘秀珍
花木葱茏,茶叶飘香。深秋时节,走进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红岩溪镇肖家坪村,只见道路宽敞,洋房林立,清澈的河水绕过叶片型黄金茶园,身着民族服饰的茶农唱起古老的土家山歌,穿行在成垄的茶树间深耕除草,美丽乡村的图景悄然入画。

龙山县红岩溪镇肖家坪村采摘秋茶的土家姑娘
“围绕‘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宜居、宜业、宜游’三宜功能,着力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以县城为起点的乡村振兴示范圈,构建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合片成面的乡村振兴新格局。”在龙山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龙山县委副书记、县长时荣芬作政府工作报告,为龙山县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

龙山县城全景
产业融合,新征程有新作为
龙山县以建成湖南省特色农业强县为目标,提升壮大百合、柑橘、烤烟、中药材、油茶、茶叶、养殖等七大农业特色产业,推进乡村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10月28日,龙山县红岩溪镇卜纳洞村黄金茶种植基地云雾缭绕,脱贫户郑能学正在进行深耕除草工作。“在基地做工,一年少则几千,多则几万,赚钱顾家两不耽误,比打工要强。”郑能学说。

红岩溪镇肖家坪村黄金茶基地
该基地面积达3000余亩,囊括毛坝、肖家坪、卜纳洞和比沙四个村,属龙山县天一茶业开发有限公司,是集湘西黄金茶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科研、茶文化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型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产业帮扶598人,委托帮扶1591人。
“10月中旬,我们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签订了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接下来将着力于茶旅融合及产学研究配套设施建设,推进龙山县农业产业关键要素升级换代。”该公司负责人向明海介绍,企业入驻盘活了周边村镇的集体经济,不断有个体农户加入到产业发展之中。

肖家坪村茶叶加工中心
刘应科是红岩溪镇毛坝村的支部书记,2018年,为提振村民发展产业的信心,他带头发展了80亩黄金茶并创办了合作社,119户村民以800亩土地入股享受分红。“今年我的茶叶初采,毛收入6万元,明年打算增加到100亩。”刘应科乐呵道,合作社今年收益17余万,明年土地分红到期,集体经济预计达到50万元。
低保户石昌兴是毛坝村的种植大户,发展了100亩黄金茶,今年初采毛收入2万多元,预计明年收益5万元以上。“市场不好,公司保底收购;市场好,公司按市场价收购。怎么算我都不亏。”对于产业发展,石昌兴信心十足。在党员引领、大户带动下,全村形成了人人齐心抓产业的良好氛围。

村民们在卜纳洞村黄金茶基地务工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特色是产业发展的动力。龙山县强化政府引导,全面加强农旅、农工、农商融合力度,围绕符合乡、村实际的特色产业,打造了一批休闲、观光、体验农业园和田园综合体。
村美人富,新农村有新面貌
走进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村,一座古色古香的凉亭桥,串联起惹巴拉、捞车、梁家3个自然寨,沿着青石板路前行,一排排土家“一字房”“转角楼”依山而建,黄墙青瓦,飞檐翘角。

苗儿滩镇捞车村航拍
“入户道路硬化率100%、安全饮水普及率100%、卫生厕所改造率100%。”龙山县委办常务副主任向清平介绍说,这几年,捞车村在传统文化保护、人居环境整治、景区提质改造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先后获评“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等国字号品牌,被誉为“土家族原生态文化的天然博物馆”。
摆手堂前,土家族摆手舞、咚咚喹、茅古斯等传统民俗正在热烈上演;冲天楼里,鼓锣喧天,几名青年抬着花轿,在人群的簇拥下表演土家嫁娶婚俗,游客们看得津津有味。

女工们在挑织土家织锦——西兰卡普
23岁的村民杨治成,大学毕业就回村当起了导游,每个月收入都有四五千元。“多的时候,一天要给十多个团讲解。”杨治成说,“能把家乡的美景介绍给外地游客,我觉得这份工作很有价值。”
郭大妹农家乐里,前来吃饭的游客一拨接着一拨。“我一个人忙不过来,还请了几个人帮忙,这两年生意越来越好,年纯收入接近20万元。”厨房里,老板向美菊一边炒菜一边介绍。
像捞车村这样依靠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旅游的村寨还有很多。来到龙山县红岩溪镇头车村大字沟古寨,竹林摇曳,炊烟袅袅,小溪穿寨而过,层层梯田里,不少游客在体验传统的稻谷收割。

红岩溪镇头车村大字沟古寨

午间休憩的村民夫妇
土家语传承中心处,数名游客正在学说土家话、学唱土家山歌;近处,土家织机的咔嗒声有节奏地传来,游客在一挑一织间感受到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的魅力;不远处的后山,一场“真人吃鸡游戏”正在进行......曾经连人都找不出几个的山寨活了,华丽的蜕变让美丽乡村建设看到实效。
近年来,龙山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最美城镇、最美乡村、最美生态公路、最美农家创建”的“四美”创建工作,实现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全面升级,完成农村改厕近2万座,成功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29个,创建省级美丽乡村6个、州级86个,龙山县里耶镇荣获“全国特色小镇”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的称号。
乡风文明,新农民有新气象
“乡亲们,现在请到坪坝里听法官审案子。”9月初,龙山县茨岩塘镇甘露村村部,县人民法院用巡回法庭的方式公开审理10组村民尤某某和杨某某道路纠纷案。经主持调解,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并对调解书进行了签字确认。
“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法院开庭,今天到现场看了很受教育。”村民彭继维说道。“相邻相亲,要讲团结、守道德,互惠互利。”通过旁听,村民苏力苹表示很受启发。

茨岩塘镇甘露村村级综合服务平台
今年来,甘露村成立了“乡村振兴讲习所”,围绕培育新时代农民、推进新时代新发展的目标,开展了“法制讲座”“新型农民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等多种活动。
甘露村乡村振兴讲习所设在村会议室,墙上挂着学员管理制度、讲习员管理制度、红色村民公约,对讲习所工作进行了明确、规范。讲习员不仅有县里的专家、技术骨干、全县致富带头人,而且充分发挥村干部、乡贤人士、退休老干的作用,做到了年度有计划、月月有安排,讲习内容贴紧农村实际、紧扣农民需求。
通过讲政策理论、讲法律法制、讲道德新风、讲科技文化、讲红色传承,利用宣传栏、广播村村响、微信群等方式,广泛宣传乡风文明建设,甘露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建设美丽乡村的劲头更足。
村组路上,56岁的彭继维正在打扫,只见他小心翼翼地捡拾路上每一粒烟头纸屑,并挨家挨户收取垃圾。他是一名低保户,也是村里的专职保洁员,任职以来每天准时打扫,风雨无阻,垃圾日产日清。

甘露村全景
通过深化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龙山县实施“雪亮乡村”“智安小区”“智慧社区”建设,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甘露村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湖南省脱贫攻坚示范村”“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村内“红二·六”军团兵工厂旧址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国防教育基地。
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支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以乡村基层治理为导向,龙山县初步形成以红岩溪镇、苗儿滩镇、茨岩塘镇以及洗洛乡、桂塘镇、农车乡等乡镇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合片成面的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

责编:莫成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