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热土力量蓬勃”,中外媒体湖南行走进汝城

  新湖南客户端   2021-09-29 22:26:3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29日讯(记者 陆薇 实习生 夏鸿)今天,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湖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与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共同主办的中外媒体湖南行采访活动走进郴州汝城。这里是红色热土,也是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长征小镇”沙洲村、东山村水果种植基地、舒适的温泉小镇……曾经贫困的乡村如何走向振兴,“感动”和“太伟大了”是记者们用得最多的表述。

“我想告诉他们,这个国家是怎么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我们所展示的雕塑讲述的就是当年三位女红军与我的曾祖母徐解秀赠被、剪被以及我曾祖母送别女红军的一个场景。”在郴州汝城沙洲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徐解秀曾孙女朱文萍娓娓道来,和采访团一起走进了“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

20分钟的讲述让采访团每一个人都沉浸其中,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记者侯萨穆Hosam Farouk Ahmed Mohamed Elmaghrabi一直拿着手机记录,“我是第一次来这。‘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是一片红色热土,发展力量蓬勃,我非常感动。刚刚我把这些内容都拍摄下来了,想通过这些影像和图片让读者自己认识、判断,中国这个国家是怎么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采访团还对沙洲村红色旅游以及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很感兴趣,“我们今年新增了19家旅游商店,包括农家乐就增加了4家,就相当于我们原先1/3的农民在当地就做上了老板。”沙洲村村支部副书记陈娟娟介绍说。

“这里的老人家都会微信收款!”

郴州乡村振兴成绩也让采访团赞不绝口。9月下旬,难得一个凉爽的天气,采访团走在汝城县文明瑶族乡东山水果种植基地,瓜果飘香,随处可见丰收的喜悦。

东山村是瑶族贫困村,全村486户1457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7户504人。2018年整村脱贫出列,实现全面小康不落一人。近年来,东山村积极支持帮助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水晶梨、奈李、锥栗、 板栗、辣椒、生姜等产业,积极推进“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打造产业发展链条。

东山村村支书徐双权向采访团介绍,“我们平时也想了蛮多办法,老百姓发展产业起来还要保证他丰产。我们建了一个冷冻库,挖了130多个地窖,市场不好的时候,我们就库存一些,像我们现在存的金银花药材,今年开始上市的时候78块钱一公斤,现在一下子涨到90多块了。”

在汝城,采访团发现每个村里的移动支付也很发达,“我刚刚问一个老人家,他都能微信收款”侯萨穆惊奇地说。中阿卫视记者欧阳丽丽特意买了红薯条吃,“我觉得小康社会、乡村振兴这个话题特别重要,他们说这里2014年的时候正式开始脱贫,2018年的时候就全脱贫了,我觉得特别伟大,我看到很多老人家卖出去他们的种的水果,可以帮他们挣钱。我觉得特别好。”

责编:田梦瑶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